公务员考试网 发表于 2017-6-1 21:14:04

2018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微文化

更多申论技巧丨写作技巧丨名言佳句丨申论范文丨尽在中公教育申论频道
【热点背景】
“微文化”作为新兴的文化形态,起源于微博客的风靡流行,成熟于微信、微小说、微电影、微视频、微公益的广泛普及,与互联网的普及尤其是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密切相关。
据《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4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6.32亿,其中手机网民规模达5.27亿,使用手机上网的人群占整个网民比例的83.4%,手机上网比例首超传统PC上网比例,成为第一大上网终端设备。5亿微博、微信用户每天信息发送量就超过200亿条,社交端口同时在线人数突破2亿。“微文化”凭借其即时便捷性、通俗性、动态化和个性化等独特优势已经成为新兴的文化形态,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
【综合分析】
“微文化”的兴起是各方面因素合力作用的结果——
首先, WiFi覆盖提升、移动3G技术的成熟和4G信号的启用为网民提供了更为优质的上网环境。同时,智能手机的功能日益完善,价格持续走低,也促进了庞大的智能手机用户群的形成。这些都为“微文化”的兴起奠定了重要基础。目前,“微文化”的传播主要依靠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通信终端,通过微博、微信、QQ、Line、Skype(MSN)、BBS等自媒体平台,运用文字、语音、视频和图像等多种形式进行实时互动的交流和传递,具有“短、平、快”的显著特点。

gwythree 发表于 2017-6-1 22:34:13


其次,青少年是“微文化”传播的绝对主体和最活跃用户群。很多青年都热衷于通过微博、微信等“短平快”的形式抒发情感、疏解压力,其中既有对生活趣事的调侃,也有对人生社会的深思和对未来生活的展望,等等。
第三,在“宅”现象日益流行的当下,“宅男宅女”们更喜欢把自己放逐到独立的空间中,独自享受着一个人的世界。他们与外界联系的方式大多通过网络来实现,如网购、网聊、网恋、网络社交、网上写作和阅读、网上理财等,不少年轻人的日常活动几乎都是在网络上完成的。
第四,在“微文化”传播中,无论是发表生活随笔和个人感想,还是有见地的观点和评论,或者转发、分享有吸引力的文字、图片、视频等,都会提高自己的“被关注度”。“发帖、回复、转发、点赞”这几个动作虽然简单,却极大满足了青年网民的参与需求和表达欲望,使他们切身感受到线上与线下、网络与现实的有效互动,感受到自身的价值,增强了内心的成就感。
微文化是一种改变的力量,让无“微”不至成为一种思维和生活方式;微文化是一种传播的力量,让“微”言大义成为一种表达和传播方式;微文化是一种积聚的力量,让“微”而深厚成为一种参与和监督方式。只有着眼微视角,留住微镜头,建立微组织,打造微平台,热心微公益,才能树立微形象。然而,“微”能树“威”,“微”亦可藏“危”,当有限自主变成无限自由,当快餐文化替代经典文化,当新生事物难掩暗藏杀机,“美好”与“不安”之间的距离也是微乎其微的,因此,唯有理性看待“微文化”,才能让当下文化之名片与中华文明的身份相符。
让微文化成为正能量的孵化器才能积微成著。政府倡导微文化才能让社会治理主体多元化,企业践行微文化才能让品牌发展战略具体化,个人关注微文化才能让传统文化传承常态化。微文化之所以会成为当下文化名片,源于经济结构的深层次调整,文化需求的创新式表达,社会交往的多元化追求,由此不难看出,摆脱物质性拖累的文化形态会以更自由的方式积蓄正能量,脱离崇高感束缚的文化方式会以更有力的方式表达正能量,离开面对面制约的文化创新会以更广泛的方式传播正能量。因此,微文化作为一种新生事物是对社会规则的改变,是对文化传统的颠覆,是对生产方式的改造,看似微不足道,却能识微见远。
让微文化成为负效应的防腐剂才能防微杜渐。“徐玉玉事件”不能因为微关注而忽略了电信诈骗的根源探寻,“中关村二小霸凌事件”不能因为微传播而掩盖了社会教育的本质探讨,“辱母杀人案”不能因为微效应而左右了司法审判的公正坚守。微文化因其主体的广泛,传播的快捷,监管的空白而增加了更多的不确定性和不可控性,由此,如若微文化成为了负效应的滋生地,那将威胁民众的合法权益,减少企业的经济收益,降低政府的社会效益,那将是微时代的危险、危机甚至危难。当《人民的名义》悄然成为微话题时,我们看到了微文化应有的方向指引,有“微言”而不失“威严”,因此,微文化应该对负效应坚持“零容忍”。
当朋友圈成为我们最快捷的信息传播途径,当饿了么成为我们最方便的美食获取渠道,当微运动成为我们最有效的健康追求方式,“微小”换来的是“微笑”,创造的是“微效”,从零到一再从一到一百是一个文化的普及过程,更是一个认知过程,唯有让微文化弘扬正能量,抑制负效应,当下文化之名片才能更加鲜亮。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2018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微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