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考试网 发表于 2017-4-12 22:11:19

【2017年3月16日解析】公务员考试每日一练

华图网校小编为您持续提供每日公务员考试每日一练,通过每天的练习,日积月累,尽快进入备考状态。以下是:3月16日行测练习题的参考答案及解析。
    1、正确答案是 D。
    【来源】2006年国家(B卷)《行测》真题2006
    【考点】刑法
    【解析】
    重大责任事故罪,是指工厂、矿山、林场、建筑企业或者其他企业、事业单位的职工,由于不服从管理、违反规章制度、或者强令工人违章冒险作业,因而造成重大伤亡事故或者造成其他严重后果的行为。题目中张某的行为构成了重大责任事故罪
    【拓展】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134条规定:“工厂、矿山、林场、建筑企业或者其他企业、事业单位的职工,由于不服管理、违反规章制度,或者强令工人违章冒险作业,因而发生重大伤亡事故或者造成其他严重后果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特别恶劣的,处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失火罪(刑法第115条第2款),是指由于行为人的过失引起火灾,造成严重后果,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这是一种以过失酿成火灾的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的犯罪。玩忽职守罪是指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严重不负责任,不履行或不正确地履行自己的工作职责,致使公共财产、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行为
    2、正确答案是 B。
    【来源】2008年国家《行测》真题2008
    【考点】态度理解
    【解析】
    通过阅读可知作者对于“缩略”这种生活方式是持否定态度的,文段开篇先阐明了“缩略”的含义,接下来讲述了“缩略”是物质的,类似压缩饼干,枯燥无味。文段的最后一句体现了作者的观点,表明对于“‘缩略’这种一次性的短暂人生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换言之即为“淹没在物欲中的人生是枯燥无味的”。因此,本题答案为B选项
    【纠错】
    A项后半句“必然付出代价”根据原文段无从得出。C项中“过程的享受”在原文段没有体现。D项后半句“却无法转化为美”也并非作者论述的目的。因此予以排除
    3、正确答案是 C。
    【来源】2006年国家(B卷)《行测》真题2006
    【考点】细节理解
    【解析】
    原文段尾句提到“欧洲北部的大陆架”时是“有可能有丰富的石油储藏”,表达的是一种可能性。而C项的表述是确定的,属于偷换语气的干扰选项。因此答案为C
    【纠错】
    A项、B项和D项均可以由原文段得出,是与原文相符的选项

gwysix 发表于 2017-4-12 22:27:16


    4、正确答案是 C。
    【来源】2016国考行测真题(省部)2016
    【考点】人文其它
    【解析】
    本题考查中国古代历史常识。《礼记·月令》孟春之月……禁止伐木,毋覆巢,毋杀孩虫、胎夭飞鸟,毋麛毋卵。正月是春季的第一个月,号称孟春之月,春季最大的德就是植树了,以调动民间植树的积极性,属于林业思想。《孟子·梁惠王上》斧斤以时入山林,林木不可胜用也。意思就是砍木筏林都是要讲究时间和规律的,允许在一定的时间内砍伐林木,反对滥砍滥伐,也就是今天的可持续发展,属于林业思想。《管子·牧民》凡有地牧民者,务在四时,守在仓禀。春秋战国诸侯争霸,战争纷起,管子把农业生产与国强民富联系起来,强调农业生产的重要性,属于农业思想。《逸周书·大聚篇》记载:“禹之禁,春三月 山林不登斧,以成草木之长。阳春三月,不去拿斧头进山林砍伐,让草木自然生长,体现了良好的生态保护意识,属于林业思想。故本题答案为C。
    5、正确答案是 D。
    【来源】2006年国家(B卷)《行测》真题2006
    【考点】意图判断
    【解析】
    根据文段中牧民的解释可知,骆驼是怕“主人第二天就让它穿越沙漠”,才吃干草的,换言之,骆驼对主人有防备心理。所以选择D选项
    【纠错】
    文段中没有牧民没有青草只好喂干草的相关内容,排除A选项。B项是对文段的主观臆断,并不是骆驼不喜欢吃新鲜的青草,而是像文段中提到的骆驼是种忧患心理很强的动物,它害怕主人第二天就让它穿越沙漠而不敢吃青草,排除B。C项是对文段的错误推断,文中没有提及,排除C
    【查看公务员考试备考今日真题】
>>查看所有每日一练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2017年3月16日解析】公务员考试每日一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