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解析】2014年公务员考试行测言语理解题解析
1.标准答案:C答案解析:本题属于成语和实词辨析题。责无旁贷,自己的责任不能推卸给别人,理所当然,从道理上说应当是这样。所以排除以上两个词。第二个空“丧失”一词,相比“偏离”一词,程度过重,排除。所以选择C选项。
2.标准答案:B
答案解析: 本题属于实词辨析题。第一句提到“千丝万缕”,第二句开始的词“在看似”,内容上起了转折的作用,选择“雷同”或者“相同”再通过第二个空排除“可能”。所以选择B选项。
3.标准答案:C
答案解析:本题属于实词辨析题。戏谑:用有趣的人引人发笑的话来开玩笑。揶揄:嘲笑。援引人所用的这句话显然不是开玩笑,排除“戏谑”一词。所以选择C选项。
4.标准答案:B
答案解析:源自文章:《“毁”人不倦的“老板”》马谡作为参谋人才,辅佐主将无疑是合格的,担当一军统帅就力有不逮了。更不幸的是,他又偏偏遇上了像张合这样的名将!于是一战下来,马谡损兵折将,丢失战略要地街亭,直接导致了第一次北伐的最终失败。事业成败往往不只取决于人才的得失,还在于人才的有效使用。世上只错位的人,而没有无用的才,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使用人才。故该选B
5.标准答案:A
答案解析:本题属于成语辨析题。方兴未艾,比喻事物发展处于蓬勃状态,它和欣欣向荣以及如火如茶都含有事物发展处于鼎盛状态之意。语境中说志愿者运动“初始稚步”,排除以上三个词。所以选择A选项。
6.标准答案:C
答案解析:由“作为一种力量,文化力不是一种直接作用的力,其显现发挥必然是通过一定的载体或媒介”可知,文化力不能独立发挥作用,必须依靠一定的载体,C项符合题意。
7.标准答案:C
答案解析:根据“即将来临的是以资源生产率革命为特征的第六次创新长波,而这个长波的意义就是开创以低碳能源为特征的生态经济新时代,哥本哈根国际气候会议将会实质性地启动这个绿色经济的新长波”可知,这段文字主要说明的是哥本哈根国际气候会议的重要意义,C项符合题意。
8.标准答案:D
答案解析:“过去……国家的公共服务没有向农村倾斜……城乡之间公共事业发展的差距非常大”,“近几年来,国家在农村实施‘六小’工程…但是差距还是非常大”,这说明农村公共事业仍需要国家加大投入,“但是”之后是作者想要强调的内容。文段中并没有具体展开来介绍农村公共事业发展的差距问题.故应排除A。B项只是文段的一个信息点,并非作者的强调重点。根据文段所给的信息并不能推出C项中的观点。故本题的正确答案为D。
9.标准答案:C
答案解析:由“从而使得信仰与道德日渐荒漠化,信仰的缺乏必然造成人无法对生活及生命的意义进行完整解读,缺乏对规则的敬畏,从而信仰被理性‘杀死’”这句话可知,文段的主要意思是迷信理性导致信仰缺失,C项符合题意。
10.标准答案:C
答案解析:从原文第一句“比如在美国栽种的那种能抗虫害的玉米和棉花,可能加快出现一些更难对付的害虫”可判断C正确。A项无中生有,原文中未涉及“污染环境”的内容,排除。B项混淆是非,文段中已说明美国栽种的玉米和棉花是能抗虫害的,排除。D项错误,“可能加快出现一些更难对付的害虫”不等于“保护害虫”。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