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考试网 发表于 2017-4-12 21:59:54

【1-21解析】2014年公务员考试行测资料分析题解析

1.标准答案:D
    答案解析:这是一道成语和实词辨析题。第一个空应比“错误”的程度低一个层级,并且表意一致,即强调“不正确”,“消极”相对于“积极”,“反面”相对于“正面”,意思都不明确,“盲目”形容坚持的状态,而不是坚持的内容,所以“偏颇”最合适。所以选择选择D项。
    2.标准答案:B
    答案解析:这是一道实词辨析题。“借鉴”一般与“经验”搭配,“融合”的主语通常为两个事物,如两种文化的融合,而非一个民族去融合一种文化。语境强调外来文化进入,对一个民族而言,应该是“接纳”,“吸收”有主动的意思,并且外来文化进入只可能改变原有文化,“断裂”语义过重。所以选择B项。

gwytwo 发表于 2017-4-12 23:38:19


    3.标准答案:A
    答案解析: 这是一道实词辨析题。根据原因是“更多人能记住上一辈说话方式”可知,语言倾向于保持不变,“稳定”与“原貌”均符合此意,“传统”相对于“现代”而言,不符文意。D项“式微”表示衰落,与音素不能搭配。所以选择A项。
    4.标准答案:D
    答案解析:这是一道成语辨析题。根据语境中明知缺少动力,还“期待突然撞到自己”可知。所以选择D选项。

gwyfive 发表于 2017-4-13 00:13:17


    5.标准答案:C
    答案解析:这是一道成语辨析题。“一蹴而就”比喻事情一下子就成功,符合语境。“随心所欲”有贬义,“轻而易举”与“想法”搭配不当,“信手拈来”多用于写文章。所以选择C选项。
    6.标准答案:B
    答案解析:“攀登俯瞰”为“俯”,“荡桨仰望”为“仰”,一前一后,选(2)。按照事物顺序,应该先有“游观”,后有“冥思”,选(4)。能提供审美可能的当然是“客观景物”,选(6)。

gwyone 发表于 2017-4-13 00:21:53


    7.标准答案:C
    答案解析:(4)中的“与生俱来”与(2)中的“刚刚诞生”有内在联系,所以(4)和(2)应该是紧密联系的。(1)中对病痛的形容,“必须面对的最残酷、最强大和最无情的敌人”和(5)中“与这样的敌人战斗”相呼应,一个“这样”复指,表明(1)和(5)是紧密联系的。(3)是连接句。故本题正确答案是C。
    8.标准答案:C
    答案解析:材料陈述对象为“黄果树瀑布”,而A、B、D项的陈述对象均为“徐霞客”,根据话题一致原则.本题答案为C.

gwyfive 发表于 2017-4-13 01:37:49


    9.标准答案:D
    答案解析:本题属于词句排序题型,主要考察推断类中的排序衔接类,本题对应的解法是识别陷阱类型中的逻辑顺序不当,粗览题中的几句话,可看出这段文字是对门、窗的作用进行阐述的,第⑦句应为中心句且由选项可知②句为首句。依②句的“门和窗有不同的作用”可推测下文要从门的作用谈起,即②句后可能接⑤。由⑤句的“门是造了让人出进的”,到③句的“窗子有时也可作为进出口用”,可知③句承接⑤句的“出进”话题,③⑤的顺序应为⑤③,另①④两句又紧承第③句话题,从“不仅仅是有没有人进来出去”谈到“我们可以不必出去”,到此可大致确定各题的顺序。最后再检查印证一下以上的排序。②句是主要内容,即中心句。其它句子是对“不同作用”的解说。先总起,然后分述,最后谈门和窗的根本分别。所以,本题的答案为D选项。
    10.标准答案:D
    答案解析:本题属于词句排序,主要考察推断类中排序衔接类,本题对应的解法是识别陷阱类型中推断不当。我们主要考虑的是合乎逻辑,具体表现在逻辑顺序,本题的逻辑顺序提出问题(④②)——列举现象(①⑤)——指明原因(③⑥)。具体分析:第一步,把握基本内容。不难看出,这是一段议论性的文字,中心句是②句。第二步,统观这几句,除①②⑤外,③⑥两句也明显不适于作首句,因为分析问题总要有问题在先才行。这样,经过简单的归类后,选项便只剩下B、D两项了。第三步,根据②句中代词“此”和转折连词“却”,可以断定②必接于④后,即顺序为④②;根据①和⑤两句中的关联词“则”,可断定这两句的顺序应是①⑤,并且应当在②后,对②中的“不同景观”进行解说,然后③句过渡,⑥句指明原因。所以,本题选择D答案。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1-21解析】2014年公务员考试行测资料分析题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