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4解析】2014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言语理解题解析
【11-14解析】2014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言语理解题解析:1、A
解析:由提问可知本题为态度理解题。文段通过举例分别说明了“财政收入”和“资本”两个方面的巨大增幅。A与文意最接近,故正确答案为A。
2、C
解析:此题是非典型的隐含主旨题。
材料首先提出有人得出不同维生素加热后的损失比例。由“有意义的印象”可知,之后得出的损失数据并不是我们想象的那么多。“维生素A和E受温度影响不大”,最不稳定的维生素B也仅损失26%,最后总结损失在10%——25%之间,这些数据都是为了说明损失比例不大,故C项是文段主要强调的内容。
A项表述与文意相反,据最后一句可知,生食和熟食之间维生素含量差异在10%~25%之间;B项强调的是“受温度影响”,而文段重点是损失比例;D项仅是文段的表面内容,并非重点。
故正确答案为C。
3、B
解析:据提问知此题为细节判断题。
作者在文段中体现的是“专业研究”跟不上形势,草根崛起的思路,AD选项与作者语意一致,故正确。文段意在表明自媒体时代专业历史研究无法回应社会需求,无法应对新问题,因此C也正确。
草根具有非专业性,但是”专业的历史研究……新问题”,说明无法应对迅即出现的新问题的是专业研究,没有对草根史学做评判。
故正确答案选B。
4、A
解析:据提问“意在强调”可知此题为隐含主旨题。材料首先说近年来南方地区水资源总量有所增加,北方水资源明显减少,又总结说按目前正常需要,正常年份全国还是缺水近400亿立方米,是分总结构,主旨为“总”的部分,即全国缺水的情况依旧很严重,选项A最能完整表达这个意思。
BC选项是“分”部分表达和引申出来的内容,不是材料主要内容;D选项的表达材料中并没有提到。故正确答案选A。
5、B
解析:据提问和选项内容可知该题为表面主旨题。
材料为“分——分——分”结构,最早基于口头传唱的希腊长诗是音乐与文学的结合;毕达哥拉斯提示了音乐与数学的结合;三大悲剧家所展示的是戏剧与音乐的结合。由此可见在古希腊古罗马时期,音乐与其他艺术及科学联系密切,B项正确。A项表述错误,古希腊古罗马时期含义比现在更为宽广。C项与B项矛盾,不符合文意,排除。D项表述不全面,根据文章的举例,还涉及“文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B。
6、C
解析:根据提问方式可知本题为细节判断题。
C项表述不合文意。材料中提到“中国今年仍将是全球汽车销量增长的主要贡献者,但是……增长已经开始小幅度放缓”,“增长放缓”并不等同于“负增长”,C项偷换概念。
由材料第一句话,可知A项表述正确;由“2001年来首次下滑”可知B项正确;D项正确,由材料最后两句话可以推断得出。故正确答案为C。
7、B
解析:由提问标志词“核心意思”可以判定此题为表面主旨题。
根据总结关系词“因此”可以判断,整个材料的语意重点应该是其后的内容,即“检察机关以新证据为由提起抗诉是不妥的”,B项表述符合文意。
8、B
解析:此题考查病句辨析的能力。
A项句式杂糅,有两个主语,可将“在”提至“梵高’’之前;C项不符合语言习惯,可改为“中年人对相声大师侯宝林的名字是熟悉的”;D项中“更”字运用不当,可改为“最”。故正确答案为B。
9、C
解析:据提问知此题为语句填空题。
文段主要介绍了“孤独乔治”是一个亚种中最后的成员,被作为全球物种保护的象征符号,最后被发现死亡。
本题答案选C,因为在它存活的几十年间,人们做了很多努力,但它最终还是去世了,体现了“目睹”其灭绝这一过程。
10、D
解析:考查辨析歧义的能力。
D项“我特别喜欢早晨起来读书”既可以理解为我喜欢在“早晨”起来读书,而不是在其他时间;又可以理解为我喜欢在早晨“读书”而不是做其他事情。故正确答案为D。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