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考试网 发表于 2017-4-12 21:59:02

【10-29解析】2014国家公务员考试言语理解题解析

2014国家公务员考试言语理解题解析
    第一题:B
    解析:由提问可知为表面主旨题。
    文段第一句指出了中国文化保持强劲生命力的原因是既保持鲜明的民族特征,又不断改善自身文化机制,A和C都只提到了一方面,过于片面,排除;第二句进一步指出了这也是中华文化经久不衰并不断创新的奥秘。所以文段主要说明了中华文化始终保持强劲生命力的关键。故正确答案为B。
    第二题:C
    解析:据提问知此题为接语选择题。
    文末的话题落在“受众的趣味和电视人”之间的关系上,只有C项符合这一意思。A、D项只强调了受众,B项弄反了受众和电视人的关系,都不正确。故正确答案为C。
    第三题:D
    解析:据提问知该题属于表面主旨题。
    阅读可知,材料是总—分的结构,所以主旨是“无论人们是否进行剧烈运动,轻度脱水都会给人们带来负面影响”,即“无论运动与否都要给身体补水”,所以D选项正确;A、B、C选项均未抓住主旨。故正确答案为D。
    第四题:C
    解析:由提问可知为表面主旨题。
    文段阐述的主体是王羲之的书法风格。阐述的内容:雅逸之风、从容自得、真率灿漫、风流神韵、自信、超逸,显然C概括最为全面。故正确答案为C。
    第五题:B
    解析:本题考查实词和虚词的混搭填空。
    第一个空格根据前后语意,并列关系和递进关系意思上都成立,然而根据语境理解,可知作者侧重强调方永刚是一个“行者”,因此选“更”表示递进更符合语意。“躬身”指亲自、亲身;“躬行”指亲自施行。将词语填入原句发现“躬身党的创新理论”缺乏谓语,因此选“躬行”。“党的创新理论的威力通过……更好地 出来”,可知横线处填入的词语应该与“威力”相对应,满足要求的只有“发挥”一词。
    综上,正确答案为B。

gwytwo 发表于 2017-4-12 22:43:30


    第六题:A
    解析:此题为实词填空题。
    “渴望”侧重希望的迫切程度,一般较容易达到,“互相关爱,尊重生命”比较容易做到,因而第一空填“渴望”。“追求”指用积极的行动来争取达到某种具体目标,“真善美”和“人性的美丽与高贵”是一种目标,因而第二空填“追求”。“希冀”一般用于书面语,是希望的意思,对象一般是某种美好愿景,“社会更美好、更人性”是一种美好愿景,因而第三空填“希冀”。故正确答案为A。
    第七题:D
    解析:此题考查近义实词的辨析。
    根据文意第一个空需要填入一个具有消极色彩的词语,故排除A、C项。最后一个空如果选择“归咎”一词,后面需要删掉“之故”两个字,“妄定”搭配恰当,符合文意。故正确答案为D。
    第八题:
    解析:本题考查实词选择的能力。
    先看第一空,由材料可知,空格内容所指为“爱迪生的成功和后期的某些失误”,失误不可用来学习,只能来借鉴,故排除A、B项;再看第三空,第三孔所在分句与前一分句构成递进关系,“更加”符合句意,且“不仅”不符语法规则,故排除C项;此外“转化为生产力”为固定搭配,“演变”强调同一个对象的发展变化,也可排除C项。故正确答案为D。
    第九题:A
    解析:此题属于病句辨析题。A项中的“提高到”应该指一个点,而句中180~190是一个范围,属于动宾搭配不当。故正确答案为A。
    第十题:C
    解析:此题属于语句排序题。本题所描述的是一个情景问题呈现后蕴含的道理。根据问题的呈现规律,首先应是描述情景,因此,⑤③两句应是最初的两项。所以排除ABD。
    然后再验证C项是否为正确答案。
    ④句在讲“这两个门”,“这”指代的正是①中提出的“两个门”,两句衔接较紧密,所以可判断①④捆绑。
    ⑥⑦两句都有“如果”表示假设,由⑦中的“相反”可知⑦应在⑥后,⑥⑦形成捆绑。所以可判断C项正确。
    故正确答案为C。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10-29解析】2014国家公务员考试言语理解题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