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省考行测冲刺:利用反对关系解逻辑填空
在言语理解模块,逻辑填空的题量占据了半壁江山。如何做好这一题型的题目,需要大家一方面具备一定的解题思路和技巧,一方面要在日常做题中进行词汇积累。那么在此,中公教育专家重点为大家梳理解逻辑填空的一种应试思路。在考试中,解逻辑填空的思路为,先通过分析上下文语境,通过一定的标志判断出逻辑关系,找到能支撑作答的材料依据,即呼应点。对呼应点理解概括,从而找到正确答案。而在逻辑关系中,主要有联合关系、解释关系、反对关系及递推关系。本文中重点讲解利用反对关系解题。
什么是反对关系呢?其指的是上下文形成相反或相对的语义关系。如:“太阳虽然离我们很远很远,但是它和我们的关系非常近。”在此句中,“虽然……但是……”引导的上下文便是相反的语义关系。那么可以通过什么标志判断出上下文相反或相对呢?转折词:但是、可是、然而、却、实际上、反之; 对照词:少些……多些……、不是……而是……;只见……不见……;否定词:不可能、没有、并非;变化词:转变为……、转化为……、由……到……。利用这些标志判断出反对关系,接着在标志前后找到填空处的呼应点,对呼应点理解概括之后,找到呼应点的反义词或者背离词。(背离词,即描述趋势不一致的词语,如“丑”和“温柔”、“小”和“全”)
【例1】这些在今天看起来新奇、鲜活的历史,在当时却是____的事情,并不被社会重视,大多是作为逸闻而散见于外地来京人士的私人笔记或清末以来出现的报章之中。资料的极端____,成为社会史研究者和爱好者进入这个领域的重重难关。
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街谈巷议 晦涩 B.耳熟能详 隐秘
C.司空见惯 分散 D.妇孺皆知 匮乏
【中公解析】答案:C。此题中,第一空,其前有标志“却”,表示填空处与上文形成反对关系。呼应点为“新奇、鲜活”。我们需要找到与呼应点描述背离的词语。街谈巷议:大街小巷里人们的议论;耳熟能详:听多了能详细地说出;司空见惯:某事常见,不足为奇;妇孺皆知: 妇女、小孩全都知道,指众所周知。只有司空见惯是呼应点的背离词。因此选择C。
【例2】在京剧艺术舞台上,一个圆场,也许就表示走出百里之外;几声更鼓,在短暂的时间内则已是夜尽天明。这种时空的二重性,使得舞台的局限性巧妙地转化为艺术的____。为了反映多种多样的生活场景,则往往打破舞台条件的制约,而采取____的手法来表现规定场景,如花园、战场、江河等。
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灵活性 虚构 B.丰富性 抽象
C.广阔性 艺术 D.多样性 夸张
【中公解析】答案:C。此题,在第一空,前有标志词“转化为”,变化词,表示上下文形成反对关系。呼应点便是标志词前的“局限性”。我们需要找到呼应点的反义词或背离词,跟局限形成反义的,只有C选项的广阔性。因此直接选到C。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