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考试网 发表于 2017-4-11 16:05:13

2016年河南省考行测言语理解与表达备考:主旨题

  在公考行测言语中,有一类题被称为主旨题,备考过或者参加过公考的小伙伴都知道,主旨题基本占据言语片段阅读的半片江山,因此,掌握这类题是必须的。下面,京佳教育以最新的真题为例,给大家讲解一下主旨题的小技巧。
    【例1】在城镇化初、中期,美国奉行自由经济理论,市场机制起主要作用,联邦政府调控手段薄弱,导致过度郊区化,造成城镇发展规划结构性失衡、城市无序扩张蔓延、土地资源浪费严重、生态环境破坏等一系列问题。对此,在城镇化后期,美国政府逐渐加大调控力度,通过立法和行政干预,加强了城市规划和产业规划布局,逐步重视环境保护,特别是上世纪90年代,美国政府提出的“精明增长”运动,对城镇化建设产生了深刻影响。
    这段文字给我们的启示是(    )。
    A. 生态环境是城镇化进程中首要考虑的问题
    B. 城镇化建设与经济协调发展方能取得成效
    C. 政府要重视推进城镇与农村的均衡发展
    D. 政府应该对城镇化发展实施规划与干预
    【京佳解析】D。
    “对此”后面是问题的解决方法和措施,是文段的重点,即“在城镇化后期,美国政府逐渐加大调控力度,通过立法和行政干预,加强了城市规划和产业规划布局……”,强调的是政府应该对城镇化发展实施规划与干预。故选D。
    解答主旨题,既要从宏观入手,如文段是什么结构;也要从微观入手,如文段的关键词、重要关联词等。而此题属于背景——问题——措施的结构,“措施”部分是文段的重要,这和申论、面试题道理是相通的,考生要认真体会。
    【例2】自明清以来,大众对于国史最熟悉的段落,大概是“三国”,这主要得力于罗贯中所写的史传文学《三国演义》。《三国演义》“据实指陈,非属臆造”,但题材取舍、人物描写、故事演绎则广纳传说野史素材,并借助艺术虚构。在受众那里,《三国演义》经常被当作三国信史,故清代史家章学诚称《三国演义》“七分实事,三分虚构,以至观者往往为之惑乱”。这种“惑乱”,就是信史与史传文学两者间的矛盾性给读者带来的困惑。“文”与“史”固然不可分家,但又不能混淆,也不能相互取代。一旦以“文”代“史”,便会导致“惑乱”。
    这段文字主要说的是(    )。
    A. 人们应避免落入以“文”代“史”的窠臼
    B.“文史分家”是评价史传文学的重要标准
    C. 史传文学的生命力在于适度的史学真实性
    D. 史传文学的文学性与史学价值的对立统一
    【京佳解析】A。
    此题可用排除法,B项属于无中生有,文段并没有提到史传文学的评价标准;C项也属于无中生有,史传文学的生命力文段没有涉及;D项,文段主要讨论的是史传文学的史学价值,没有涉及史传文学的文学性。故选A。
    在解决主旨题时,如果从正面无法解答,要学会运用排除法,这个方法适用于所有选择题。同时,言语题的文段越来越贴近生活,如此题种的《三国演义》和三国历史,其实,很多小伙伴都知道,《三国演义》中的很多故事是虚构或者“张冠李戴”出来的,带着这个思想,解答此题并不难。
    【例3】植物的光合作用,是地球上最为有效的固定太阳光能的过程,人类消耗的石油、天然气等,其实都是远古时期植物光合作用的直接或间接产物。地球每年经光合作用产生的物质有1730亿至2200亿吨,其中蕴含的能量相当于全世界能源消耗总量的10到20倍,但目前的利用率不到3%。光合作用是高效利用太阳能的最好榜样,破解光合作用的神秘机制,将为建立“人工光合作用系统”、继而开发清洁高效的新能源奠定基础。
    这段文字主要说的是(    )。
    A. 提高光合作用利用率的途径 B. 植物光合作用的神秘机制
    C. 破解光合作用机制的重要意义 D. 太阳能与植物光合作用的关系
    【京佳解析】C。
    文段先介绍了植物的光合作用的巨大价值,接着笔锋一转,指出对光合作用产生的物质能力利用率低,尾句点明主旨,即如果破解了光合作用的神秘机制,将为建立“人工光合作用系统”、继而开发清洁高效的新能源奠定基础,这属于破解光合作用机制的重要意义。故选C。
    言语题的材料,基本可以分为两类:人文类和科技类。考生需要注意的是,言语题考查的不是专业知识,而且考生的语文能力,因此,考生更需要关注的是文段中的遣词造句,而不是专业性词汇。
    公考行测考试终究是速度和准确率的对决,各位小伙伴一定要戒骄戒躁,认真备考。最后,京佳教育预祝各位小伙伴,都能在此次考试中马到成功,加油!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2016年河南省考行测言语理解与表达备考:主旨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