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考试网 发表于 2017-4-11 16:04:39

2016年教师招聘面试:试讲导入篇

  试讲也叫模拟课堂教学,顾名思义,也就是对常规课堂教学的模拟,要求考生在特定的情境和有限的时间里,充分展示自己的课堂教学技能。
  一、导入的概念
    导入是课堂教学的起始环节。导,就是“示之道途”,亦即“引路”之意。入,就是进入学习之门。故导入就是教师引导学生进入学习门径,开始实施学习行为。
  二、导入的原则
    在试讲过程中,导入教学至关重要,有一个好的导入会给考官和学生耳目一新的感觉!在设计导入时一般要遵循以下原则:
    (一)针对性
    导入要有一定的针对性,要根据自己所教的内容、学生年龄特征、知识结构和接受能力进行设计导入。
    (二)趣味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设计导入要能够引人入胜,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学习积极性,为课堂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艺术性
    导入要讲究语言艺术,使课开始就扣人心弦,吸引学生注意,通俗易懂、生动活泼的导入也会给考官一个很好的印象,在考生中脱颖而出。
    (四)启发性和迁移性
    设计的导入要建立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找准新旧知识的连接点,让考生通过导入的启发能够将新旧知识进行结合,产生正迁移。
  三、导入的方法
    1. 直接导入
    指教师用简洁的语言直截了当地揭示本次课的主题、目标,使学生迅速进入学习情境。(最简单、常用)
    例子:
  《草原》
    教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跟随老舍爷爷访问了内蒙古大草原,那一碧千里、翠色欲流的草原风光是那样令人神往。天涯碧草,美如画卷,已经深深地印在了我们心中。这节课,我们将继续围绕诗句‘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去着重体会动态描写,感受蒙汉情深。”
    2. 温故导入
    温故知新导入是根据知识之间的逻辑联系,找准新、旧知识的连接点,以旧知识为基础发展深化,从而引出新的教学内容,达到温故而知新的目的。旧知识导入通常是在新教学内容与学生有关旧知识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时使用。
    例子:
    《用列举法求概率》
    师:同学们,我们要想知道实验的结果有几种,用什么方法?
    生:列举法
    师:现在,老师就检验一下大家对列举法的掌握情况,我现在手上拿着两枚一模一样的硬币,同时抛掷这两枚硬币,哪位同学能说出多少种可能的结果?
    生:正正,正反,反正,反反。
    师:看来同学们都掌握的不错,但是我又有个新的问题想问问大家:如果要求每种可能的结果的概率,应该怎么求解出来?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用列举法求概率》
    3. 直观导入
    指教师通过实物、模具、标本、图片、投影、幻灯、电视、电脑等多种媒介等直观手段,以强烈的视听感受、逼真的现场感受吸引学生进入学习情境。直观导入时,教师应适时提问,以指明学生的思考方向。
    例子:
    纸的立体表现——纸浮雕》
    一上课,教师给学生展示一幅自己运用纸浮雕技法制作的《海底世界》作品,所展示的作品中,一个个具有立体感的海底动物活泼可爱、植物色彩艳丽,学生一下就被吸引了过来,露出欣赏、羡慕的目光。
    教师马上问:“你们想制作一张自己的纸浮雕作品吗?那我们一起走进纸浮雕的世界。”
    4. 故事导入
    指通过讲述与教学内容有关的奇闻趣事,使学生顺势自觉进入新知识的学习。
    例子:
  《咬文嚼字》
    教师:相传,一次苏东坡与苏小妹及黄山谷一起论诗,互相题诗。小妹说出“轻风细柳”和“淡月梅花”后,要哥哥从中各加一个字,说出诗眼。苏东坡当即加成为“轻风摇细柳,淡月映梅花”。不料苏小妹却评之为“下品”。苏东坡认真思考后,得意地说:“有了,‘轻风舞细柳,淡月隐梅花’。”小妹微笑道:“好是好了,但仍不属上品。”一旁的黄山谷忍不住了,问道:“依小妹高见呢?”苏小妹便念了起来:“轻风扶细柳,淡月失梅花。”苏东坡、黄山谷吟咏着,玩味着,不禁拍掌称妙。

gwyfive 发表于 2017-4-11 16:25:06


    5. 情境导入
    指教师通过语言描述情境、音乐渲染情境、画面再现情境、表演体验情境,使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产生身临其境之感,唤起学生积极地情感体验,情不自禁地进入学习情境。
    例子:
  《物体燃烧条件》(化学)
    教师先给学生做一个魔术实验:把适量溶解有白磷的二硫化碳溶液倒入准备好的一张废报纸中,然后教师装作有气功的样子,对报纸进行搓揉。
    此时,报纸开始燃烧,学生会惊喜的说:“冒烟了!冒烟了!”
    在学生惊喜之时,教师适时说:“大家也想把这个魔术做给别人看吗?今天让我们一起来探究一下其中的原理好吗?”
    6. 设疑悬念导入
    设疑悬念导入是教师从侧面不断巧设带有启发性的悬念疑问、疑难,创设学生的认知冲突,唤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激起学生解决问题的愿望。让学生产生认知冲突的方法有:
    惊奇——展示违背学生已有的观念的现象;
    疑惑——使学生产生相信与怀疑的矛盾:
    迷惑——提供一些似是而非的选择,学生已有的经验中缺乏可以辨认的手段而产生迷惑:
    矛盾——在推理的过程中,故意引出两个或多个相反的推理,使学生产生认知冲突。
    7. 活动或游戏导入
    指教师通过指导学生做一个与教学内容密切相关的活动或游戏,使学生在无拘无束的活动或游戏中,不知不觉地进入学习情境。
    例子:
  《2、5的倍数特征》(小学数学)
    同学们,上课之前我们先来玩一个游戏。游戏规则是:请同学们在自己的双手上分别写上一个双数和一个单数,写好后用左手的数乘3,右手的数乘2,再把两边的积加起来,当我叫到哪位同学时,请这位同学把结果告诉我。好,我们现在开始。
    …………
    老师能够很快的猜测出你们左手上写的是双数还是单数,知道这是为什么吗?老师之所以能对大家所报的数作出迅速判断,是因为老师掌握了一些数的特征,你们想不想知道这些特征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2、5的倍数特征”这节内容。
    8. 问题导课
    教师提出有挑战性的问题,使学生产生疑虑,进而引发思考和学习的欲望,从而导入学习活动。
    例子:
  《牛顿第三定律》
    教师:同学们,咱们班最近参加了拔河比赛,你们说,拔河,从拉绳来看,赢方一端的拉力大,还是输方一端的拉力大?
    学生们先是一愣,接着争先恐后地回答:赢方一端的拉力大!
    教师:不对!拉绳上两端的拉力一样大!
    学生:为什么?为什么?
    同学们睁大眼睛惊奇地问道。
    教师:因为牛顿第三定律告诉我们: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相等,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习这一定律。
    以上是常用的试讲导入方法,考上在试讲时要根据所考学科的性质,和所教学生的可接受能力选择合适的导入方法。
京佳教育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侵权必究!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2016年教师招聘面试:试讲导入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