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招教教育心理学练习题(三)参考答案
河南招教教育心理学练习题(三)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
1. C 道德从表现形式上看,有直觉式道德情感,想象式道德情感,伦理式道德情感。爱国主义情感和集体主义情感属于伦理式道德情感。
2. D 面质又称质疑、对质、对峙、对抗、正视现实等,是指咨询师指出求助者身上存在的矛盾。咨询师实施面质的目的在于向来访者说明他说错了什么话或做错了什么事。不是指出错误,而是反射矛盾。D项不属于辅导教师所采用的专门技术。
3. C 退缩性心理是指人在交往过程中,表现出胆小、害怕、孤独、退缩,不愿到陌生环境中去,也不愿与他人交往,常一人独处而无精神异常的一种心理、行为障碍。
4. B 短时记忆是感觉记忆和长时记忆的中间阶段,保持时间大约为5秒到2分钟。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为B。
5. D 马斯洛认为,人的基本需要有七种,它们由低到高依次排列成一定的层次,即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求知需要、审美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即完整而丰满的人性的实现以及个人潜能或特性的实现。七种需要一级比一级高,随着低一级的需要满足才能产生更高一级的需要。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为D。
6. B 上位学习也叫总括学习,当认知结构中已经形成某些概括程度较低的观念,在这些原有观念的基础上学习一个概括或包容程度更高的概念或命题时,便产生上位学习。
命题学习指学习由若干概念组成的句子的复合意义,即学习若干概念之间的关系。
概念学习指掌握概念的一般意义,实质上是掌握同类事物的共同的关键特征和本质属性。
符号学习指学习单个符号或一组符号的意义,或者说学习符号本身代表什么。
学习“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l80度”,是命题学习。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为B。
7. B 原型定向是了解心智活动的实践模式,了解“外化”或“物质化”了的心智活动方式或操作活动程序,了解原型的活动结构(动作构成要素、动作执行次序和动作的执行要求),从而使主体知道该做哪些动作和怎样去完成这些动作,明确活动的方向。
原型操作是依据心智技能的实践模式,把主体在头脑中建立起来的活动程序计划以外显的操作方式付诸实施。
原型内化是心智活动的实践模式向头脑内部转化,由物质的、外显的、展开的形式变成观念的、内潜的、简缩的形式的过程。
操作整合是在操作技能的形成中,把模仿阶段习得的动作固定下来,并使各动作成分互相结合,成为定型的、一体化的动作。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为8。
8. B 组织策略是整合所学新知识之间、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形成新的知识结构,常用的组织策略有:列提纲、利用图形和表格。
精细加工策略是一种将新学材料与头脑中已有知识联系起来从而增加新信息的意义的深层加工策略。常用的精细加工策略有:记忆术、做笔记、提问、生成性学习、利用背景知识,联系实际。
复述策略是在工作记忆中为了保持信息,运用内部语言在大脑中重现学习材料或刺激,以便将注意力维持在学习材料上的方法。
元认知策略是学生对自己认知过程的认知策略,包括对自己认知过程的了解和控制策略有助于学生有效地安排和调节学习过程。
学习者运用缩简和编歌诀的方法帮助记忆知识的学习策略属于精细加工策略。因此本是的正确答案为B。
9. B 指导教学模式是在教学中,教师先向学生解释所选定学习策略的具体习骤和条件,在具体运用中不断给予提示,让其口头叙述和明确解释所操作的每一个步骤以及报告自己运用学习策略时的思维,通过不断重复这种内部定向思维,加强学生对学习策略的感知和理解。
完形训练模式就是在讲解策略之后,提供不同程度的完整性材料促使学生练习策略的募一个成分或步骤,然后逐渐降低完整性程度,直至完全由学生自己完成所有成分或步骤。
交互式教学模式主要是帮助成绩差的学生阅读领会,是由教师和一组学生(大约6人)一起进行的,旨在教学生4种策略:总结、提问、析疑、预测。
合作学习是以两个学生为一组,轮流向对方讲解所要学习的材料,当一个学生主讲时,另一个学生听,纠正错误,补充遗漏的内容。然后,两个学生彼此对换角色,直到学究所要学习能所有材料为止。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为B。
10. C 教育心理学中的描述性研究是指描述实际生活中发生在特定情境中的辛实和关系,不涉及探讨两个或多个变量之间的关系,而只是对一些有趣的事件或现象进行描述。它旨在通过观察记录教育过程中某些心理活动的表现或行为变化来揭示研究对象的心理与行为特征。某教师通过调查、访谈、观察等方式研究本地区十几所学校语文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他所采用的研究方法属于描述性研究。描述的是教学行为。
11. A 学习一种新材料时运用联想,假借意义,这种方法叫做谐音联想法。视觉联想就是通过心理想象来帮助人们对联系的记忆。关键词法是将新词或概念与相似的声音线索词,通过视觉表象联系起来。根据题意,本题选A。
12. C 定势是心理操作活动积累而形成的问题解决的刻板和准备状态,是人们在过去经验影响下,解决问题的倾向性,是影响学习迁移的一个重要因素,而学校情境中的问题解决主要是通过迁移实现的。功能固着也可以看做是一种定势,即从物体的正常功能的角度来考虑问题的定势。也就是说,当一个人熟悉了某种物体的常用或典型的功能时,就很难看出该物体所具有的其他潜在的功能。而且最初看到的功能越重要,就越难看出其他的功能。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为C。
13. B 程序教学指一种能让学生以自己的速度和水平自学,以特定顺序和小步子安排材料的个别化教学方法。其创始者通常被认为是教学机器的发明人普莱西。但是对程序教学贡献最大的却是斯金纳,程序教学以精心设计的顺序呈现主题,要求学习者通过填空、选择答案或解决问题,对问题或表述作出反应。在每一个反应之后及时反馈,学生能以自己的速度进行学习。这种程序能够融入书籍、教学机器(即一种融入程序学习形式的机器设备)或计算机。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为B。
14. B 本题考查教学测量与评价的分类。从教学评价的功能看,有配置性评价与诊断性评价之分。选项B配置性评价,或称准备性评价,一般在教学开始前进行,摸清学生的现有水平及个别差异,以便安排教学。通过配置性评价,教师可以了解学生对新学习任务的准备状况,确定学生当前的基本能力和起点行为。选项A诊断性评价有时与配置性评价意义相当,指了解学生的学习基础与个体差异;有时只对经常表现学习困难的学生所作的评价,多半是在形成性评价之后实施。选项C常模参照评价是指评价时以学生所在团体的平均成绩为参照标准(即所谓常模),根据其在团体中的相对位置(或名次)来报告评价结果。选项D标准参照评价,是基于某种特定的标准,来评价学生对与教学密切关联的具体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程度。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为B。
15. B 当某一反应与某种刺激形成条件联系后,这一反应也会与其他类似的刺激形成某种程度的条件联系,这一过程称为泛化。分化指的是通过选择性强化和消退使有机体学会对条件刺激相类似的刺激作出不同的反应。消退是指条件反射建立以后,如果条件刺激重复出现多次而没有无条件刺激相伴随,则条件反射会变得越来越弱,并最终消失。故本题选B。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