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郑州事业单位考试必备:政治考前练习二
一、单项选择题1. 2016年3月22日,《关于完善国家工作人员学法用法制度的意见》发布。下列选项对该意见内容表述错误的是( )。
A. 国家工作人员学法用法要紧密结合实际,认真学习以宪法为核心的各项法律法规
B. 坚持与法治实践相结合,把法治实践成效作为检验国家工作人员学法用法工作的重要标准
C. 坚持重大决策前专题学法,凡是涉及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等重大问题,决策前应先行学习相关法律法规
D. 公务员主管部门要把法治知识重点纳入到公务员年度考核中
2. 十八届五中全会强调,实现“十三五”时期发展目标,破解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必须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的发展理念是( )。
A. 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 B. 创新、平衡、绿色、开放、共享
C. 创新、协调、持续、开放、共享 D. 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赢
3. 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必须把( )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
A. 创新 B. 改革 C. 人才 D. 科技
4. 我国已逐步进入汽车社会行列。为破解城市交通拥堵难题,人们从蚂蚁穴体系的有序、高效运转中,学到了疏导交通的策略。由此可见( )。
A. 人类的意识活动具有直接现实性
B. 整体功能是大于部分功能之和
C. 要注重系统内部的优化趋向
D. 系统优化的方法是认识世界的根本方法
5. 在今天,判断一部经典是新还是旧,在于其是否被审时度势“活学活用”并进行“创造性的转化”,让它在今天的生活中继续起作用。这体现了( )。
①矛盾具有特殊性,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②矛盾的特殊性寓于普遍性之中,要坚持两者的辩证统一
③主要矛盾决定事物的发展方向,要抓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
④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事物的性质,要辨主流,认清事物的性质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6. “苍蝇不叮无缝的蛋”,这一说法包含的哲学思想是( )。
A. 事物的发展是外部的原因
B. 事物变化的条件是自身的原因
C.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D. 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
7. 荀子:“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荀子的这段话实际上强调了( )。
A. 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B. 人能够能动的认识世界
C. 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 D.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8. 依法行政要求各级政府及其工作人员必须( )。
A. 严格执法,公正司法 B. 严格按照法律程序制定法律
C. 严格依据宪法和法律规定行使行政权力 D. 加强执法监督,做好普法教育工作
9. 2015年10月国务院原则上同意批复了水利部《关于报请审批〈全国水土保持规划(2015—2030年)〉的请示》。该《规划》是今后一个时期我国水土保持工作的发展蓝图和重要依据,是贯彻落实国家生态文明建设总体要求的行动指南。这一《规划》的审批( )。
①体现了国家行政机关坚持民主集中制的组织活动原则
②体现了坚持依法治国、依法行政和依法立法的有机结合
③有助于国家机关更好的行使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职能
④体现党和政府的科学决策、民主决策和依法决策的要求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0. 如今网络议政、网络办公、网络交流等多种方式的网络政务真正成为干部与人民沟通的桥梁,更是党贴近群众的具体体现。新时期,党不断强化、密切与人民群众的联系。这说明( )。
A. 中国共产党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领导核心
B. 党加强科学执政,发扬民主,增强决策的科学性
C. 党坚持以人为本,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D. 党是人民群众的先锋队组织
二、多项选择题
1. 2016年4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这篇讲话聚焦于以下哪些新理念?( )
A. 互联网民意 B. 互联网执政 C. 互联网监督 D. 互联网开放
2. “十三五”时期我国发展,既要看速度,也要看增量,更要看质量,要着力实现( )的增长。
A. 有质量 B. 有效益 C. 没水分 D. 可持续
3. 为了让蓝天常在、绿水长流,我们要根据污染物“随波逐流”的特点,改变以往“各家自扫门前雪”的防治模式,从检测、预警、治理、补偿等方面建立区域联防联控机制,实现“无缝衔接”。从哲学上看,这体现了( )。
A. 改变规律能避免前进中的困难曲折 B. 解决矛盾应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C. 抓住关键能够解决存在的各种问题 D. 统筹全局可以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
4. 生产资料所有制在生产关系体系中起决定作用,表现为( )。
A. 它决定生产力的发展程度
B. 它决定整个生产关系的性质
C. 它决定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及其相互关系
D. 它决定产品的分配方式
5. 自觉接受人民监督是法治政府的基本要求。为了创造条件让人民批评政府、监督政府,应该( )。
A. 改革干部人事任免制度,扩大公民对党政干部的选举权
B. 实行村民自治和城市居民自治,落实人民对社会事务的管理权
C. 完善政府决策机制,落实公民对涉及公共利益的决策的知情权、参与权
D. 创新民主监督形式,为公民行使对政府公务的监督权提供便利
点击查看答案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