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考试网 发表于 2017-4-11 16:03:46

2016年选调生考试行测常识判断练习(9)

  1.自然人的( )始于出生,终于死亡。
    A.行为能力
    B.责任能力
    C.权利能力
    D.法律能力
    2.小学生王某今年8岁,他所实施的下列行为中,在法律上属于无效行为的是( )
    A.接受某基金会的助学捐赠共计50000余元。
    B.参加某电影的拍摄工作获得报酬500元。
    C.花费400元自行购买了老师推荐的某套学习教材。
    D.将英语竞赛的50元获奖奖金捐赠给红十字会。
    3.甲、乙双方签订了货物买卖合同,由甲方向乙方提供货物。后经甲方同意,乙方将合同中的权利、义务转给丙。这样,法律关系的( )就发生了变更。
    A.主体、客体
    B.内容
    C.客体
    D.主体
    4.受理申请宣告公民失踪或死亡的机关是( )。
    A.民政机关
    B.司法行政机关
    C.人民法院
    D.公证机关
    5.下列甲乙关系不属于姻亲关系的是( )。
    A.甲是乙的表姐夫
    B.甲是乙的岳母
    C.甲是乙的养子
    D.甲和乙是妯娌

gwyone 发表于 2017-4-11 16:36:01


  参考答案及解析:
    1.答案: C
    解析:
    根据《民法通则》的规定,自然人从出生时起到死亡时止,具有民事权利能力,依法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义务,所以答案选C。
    本题相关知识点:
    民法上讲的死亡包括生理死亡和宣告死亡。
    生理死亡又称自然死亡,它是指自然人的生命的终结。在我国,临床判断人的自然死亡的一般标准是,呼吸停止、心跳停止、神经反射功能消失。宣告死亡是指通过法定程序,根据法定条件推定失踪人死亡的制度。我国《民法通则》第二十四条第二款规定:“有民事行为能力的人在被宣告死亡期间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有效。”据此可知,宣告死亡并不能当然地引起自然人民事权利能力的终止。
    2.答案: C
    解析: >民法中有关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的默认有效行为,在货币流通手段中默认为花费数额很小的钱款。
    3.答案: D
    解析:
    合同的主体是合同的签订双方,合同的客体是合同的民事法律关系。题目中,乙方将合同权利、义务转移给丙,由丙承担合同权利、义务,丙成为了法律关系的主体,但甲、丙之间的法律关系仍为债的关系,客体没有变化。故正确答案为D。
    4.答案: C
    解析:
    受理申请宣告公民失踪或死亡的机关是人民法院
    《民法通则》第20条规定,“公民下落不明满2年的,利害关系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宣告他为失踪人。”第23条规定,“公民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利害关系人可以向人民法院中请宣告他死亡。
    5.答案: C
    解析:
    姻亲是以婚姻关系为中介而产生的亲属。具体分为:(1)血亲的配偶。指自己直系、旁系血亲的配偶。如儿媳、姐夫等。(2)配偶的血亲。指自己配偶的血亲。如岳父、夫之妹等。(3)配偶的血亲的配偶。指自己的配偶的血亲的夫或妻。如妯娌、连襟等。姻亲关系因夫妻离婚或夫妻中一方死亡、他方再婚而消失。C选项是由收养确定的关系,而非姻亲关系。故本题选C。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2016年选调生考试行测常识判断练习(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