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招聘备考:心理学高频考点之品德发展的阶段论
京佳教育 侯雪次在招教考试中品德发展的阶段理论属于高频考点也是易混淆知识点,考生如果对知识点的具体内容掌握、理解不到位在做题的时候也容易产生错误。接下来小编将品德发展的阶段理论进行一个简单的总结,希望对各位考生有所帮助!
一、皮亚杰的儿童道德发展阶段理论
皮亚杰的儿童道德发展阶段理论主要采用的是对偶故事法进行研究。
第一阶段:前道德阶段(1~2岁):儿童处于感觉运动时期,行为多与生理本能的满足有关,无任何规则意识,因而谈不上任何道德观念发展。(对儿童来说毫无道德可言,饿了就哭,想尿了就尿行为多与生理本能的满足有关)
第二阶段,他律道德阶段(2~8岁):儿童思维正在由前运算思维向具体运算思维过渡,以表象思维为主,但仍不具备可逆性和守恒性。因此,这一时期儿童的道德判断是以他律的、绝对的规则及对权威的绝对服从和崇拜为特征。
第三阶段,自律或合作道德阶段(8~11、12岁):这一时期儿童的思维已达到具有可逆性的具体运算,其道德判断有了自律的萌芽,公正感不再是以“服从”为特征,而是以“平等的观念”为主要特征。
第四阶段,公正道德阶段(11、12岁以后):这一阶段儿童开始出现利他主义。倾向于主持公平、公正等,体验到公正、平等应该符合每个人的特殊情况。
小结:
前道德时期:儿童无道德,主要是满足生理本能;
他律道德时期:儿童的道德判断是以他律的、绝对的规则及对权威的绝对服从和崇拜为特征。
自律道德时期:儿童有了自律的萌芽,公正感不再是以“服从”为特征,而是以“平等的观念”为主要特征。
十岁是儿童道德发展的分水岭:从他律道德转向自律道德阶段。
练习题
1. 甲同学打扫卫生时打碎了一盘玻璃杯,乙同学偷吃时打碎了一个玻璃杯,处于他律道德阶段的儿童会以为( )。
A. 甲同学错误大 B. 乙同学错误大
C. 两者都没错 D. 两者错误一样大
1. A 本题考查皮亚杰的儿童道德发展阶段理论。他律道德阶段的儿童是以服从权威为主要特点的。此阶段,儿童思维具有刻板性,作判断时只能运用一个标准或尺度,反应在道德判断上的主要表现是单纯以数量判断错误的大小。甲同学打碎了一盘玻璃杯,乙同学打碎了一个玻璃杯,根据打碎的数量来确定错误的大小,所以处于此阶段的同学会认为甲同学的错误大。
2. 【多选题】皮亚杰的道德认知发展论的阶段有( )。
A. 前道德阶段 B. 他律道德阶段
C. 自律道德阶段 D. 好孩子定向阶段
2. ABC 本题考查皮亚杰的道德认知发展论。皮亚杰的道德认知发展论的阶段有:前道德阶段、他律阶段、自律道德。故选ABC。
二、科尔伯格的儿童道德发展阶段理论
科尔伯格提出道德发展阶段论,采用“道德两难故事法”,最经典的就是“汉斯偷药”的故事,让儿童对道德两难问题作出判断。
科尔伯格将道德判断分为三个水平,每一水平包括两个阶段,六个阶段依照由低到高的层次发展,具体如下表所示:
http://z0371jjia.jingjia.org/uploadfile/2016/0321/20160321115640329.png
1. 依据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具有法制观念取向者属于下列( )时期的特征。
A. 前习俗水平 B. 习俗水平
C. 后习俗水平 D. 道德成规前期
2. 将儿童道德认分为三个水平和六个阶段的研究者是( )。
A.维果斯基 B.皮亚杰 C.科尔伯格 D.奥苏贝尔
1. B 2. C
考生在识记品德发展阶段理论的时候不能简单的仅仅识记大的阶段,要将阶段的具体内容进行识记,结合具体的案例进行理解。考生在记忆的时候也要记忆准确,最好是学会区分各个阶段的不同和差别。
相关推荐:
备考指导:
2016年下半年教师资格笔试课程
教师资格证QQ交流群:468954248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