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考试网 发表于 2017-4-11 16:02:56

2016年国考常识判断:诗句类题目解答技巧

常识判断主要测查报考者应知应会的基本知识以及运用这些知识分析判断的基本能力,重点测查对国情社情的了解程度、综合管理基本素质等,涉及政治、经济、法律、历史、文化、地理、环境、自然、科技等方面。
    其中文化常识部分关于诗句的考查一直是常识判断部分的重点。综合有关“诗句”的题目来看,大体有三种形式:一种是​‌‌诗句与作者的对应关系;一种是诗句描述的对象;一种是诗句所传递的时节。诗句与作者的对应关系这类题型,考生只要熟记诗句的出处以及作者,拥有足够的量,就可以迎刃而解,难度较低,但涉及到的知识量较多。考生在备考的过程中,可以阅读一些唐诗、宋词,一方面积累知识,另一方面从诗词中感受其中的韵感。诗句描述的对象这类题型,一般都把与某物相关诗句整合在一起,设置一个迷惑性选项,来考查考生对相关内容的掌握程度。诗句所传递的时节这类题型,一般给出完整的内容,让考生去判断描述的是什么样的时节。考生可以通过诗句的内容来进行适当的推断,从而得到正确的答案。
    为了让考生更深入地了解本部分的内容,下面结合例题来进行说明:
    【例1】下列诗句按其所描写节日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桃符呵笔写,椒酒过花斜 ②九日黄花酒,登高会昔闻
    ③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 ④马上逢寒食,途中属暮春
    A. ④②③① B. ①④③②
    C. ②④③① D. ③①②④
      【京佳解析】B 本题考查人文常识。①是春节(农历1月初1),②是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③是端午节(农历5月初5),④是寒食节(清明节前一天)。故选B。
    【例2】下列诗句反映的历史事件,按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
    ①北师覆没威海卫,签订条约在马关 ②鸦片带来民族难,销烟虎门海滩前
    ③武装起义占三镇,武昌汉口和汉阳
    A. ①③② B. ②③① C. ①②③ D. ②①③
    【京佳解析】D 本题考查历史常识。《马关条约》签于1895年,虎门销烟发生于1839年6月,武昌起义发生于1911年。故选D。
    【例3】习近平同志重要讲话(文章)中引用了很多精典名句,以下引用的诗句,按其被创作的时间先后顺序,排序正确的是( )。
    ①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②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
    ③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④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A. ④③①② B. ④②③① C. ②④③① D. ②④①③
      【京佳解析】C 本题考查文化常识。①出自晚清林则徐《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一诗;②出自西汉刘向所整理的《晏子春秋》;③出自北宋苏轼的《题西林壁》;④出自唐代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故选C。
    【例4】下列诗句与其作者对应正确的是( )。
    A.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王昌龄
    B.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李商隐
    C.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李白
    D. 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杜甫
      【京佳解析】A 本题考查文学常识。名句“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出自唐代诗人王昌龄的《出塞》,A项对应正确。边塞诗句“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出自唐代诗人王昌龄的《从军行七首·其四》,B项对应错误。C项诗句出自唐代诗人王翰的《凉州词》,C项对应错误。D项诗句出自唐代诗人高适的《燕歌行》,D项对应错误。故选A。
    【例5】“天下九塞,雁门为首”,下列诗词描写“雁门关”的是( )。
    A.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B. 出关去,往辽东,诏徙十万填新丰
    C. 长城饮马寒宵月,古戍盘雕大漠风 D.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京佳解析】A 本题考查文学常识。雁门关又名西陉关,位于中国山西省忻州市代县县城以北约20公里处的雁门山中,是长城上的重要关隘,与宁武关、偏关合称为“外三关”。A项选自《雁门太守行》。B项选自尤侗的长诗《出关行》,真实地反映了清初京畿闹饥荒,清廷招募穷苦百姓经由山海关向辽东移民,百姓扶老携幼,哭泣上路的情景。“长城饮马寒宵月,古戍盘雕大漠风。”选自林则徐的《出嘉峪关感赋》。D项选自辛弃疾的《破阵子》,词中追忆了昔日起义军豪迈壮阔的战斗生活,抒发了渴望杀敌报国、收复中原的雄心,也表达了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悲愤。故选A。
    【例6】下列诗句与其所描写的季节对应正确的是( )。
    A.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春季
    B.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夏季
    C.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秋季
    D. 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冬季
      【京佳解析】A 本题考查文学常识。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出自《村居》,描写出了一幅春天孩子们在村旁的芳草地上放风筝的图画,是一幅自然景物和活动着的人物融合在一起的、充满生机、春意盎然的农村生活图画,所以A对应正确;B选项描写的是雪景,属于冬季,故B不选;C选项描写属于夏季的景色,C不选;D选项:碧云天、黄叶地描写的是秋天的景色,D不选;故选A。
    京佳教育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来源,侵权必究!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2016年国考常识判断:诗句类题目解答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