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试热点:如何破解短命天桥困局
【导读】公务员考试最权威招聘信息、最高价值备考资料(历年真题、模拟题、行测申论公基知识点等)尽在京佳教育(http://www.jingjia.org/)。公务员招聘考试面试热点:如何破解短命天桥困局
京佳教育 李海林
【背景速递】
近日有媒体报道,某地耗资800多万元建成的人行天桥在投入使用5年多后即被拆除,刚通车5天的高架地面快速路,在领导视察后,沥青路面就被挖开了50米,建好的花坛、绿植、人行道,也全被挖开。这些短命建筑引起了当地居民和广大网友吐槽。
【京佳解析】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各地高楼大厦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道路、桥梁等基础设施建设也取得了长足进展,这一切理应让人感到欣慰和鼓舞。但是,在一片欢乐声中,也传来了一些不和谐的声音——短命建筑。
我国《民用建筑设计通则》规定,重要建筑和高层建筑主体机构耐久年限为100年,一般性建筑为50——100年。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的一位官员曾表示,中国每年新建筑建筑面积20亿平方米,是世界上建筑量最大的国家,但建筑的平均寿命却只能维持25至30年。而在英、法、美,建筑设计平均使用寿命分别为132年、85年和80年。
短命建筑不但会产生大量的建筑垃圾,污染环境,造成巨大的资源浪费,而且会给老百姓以浪费公共资金的不好印象,这会影响到党和政府在老百姓心中的形象,损坏政府的公信力。
又是什么原因导致了大量的短命建筑的存在呢?第一,规划没有远见。没有依据城市发展规律来科学立项,也没有着眼长远进行科学分析和统筹布局,新建筑在短短几年之内已经不能满足城市发展的实际需要了。第二,部门间协调不畅。以城市道路为例,涉及规划、建设、养护、维修和路政管理等诸多领域,牵扯市政工程、城市规划、公安交通等众多部门。一旦部门间协调沟通不畅,极易造成“九龙治水”乱象,重复建设、短命建筑也就不足为奇。第三,规划和建设没有持续性,出现短命建筑后没有问责机制。由于不同领导对发展可能会有不同的理解,这极有可能产生不同发展思路,导致了规划和建设没有持续性,出现了短命建筑后也没有相应的问责机制,这就更助长了大拆大建的随意性,因此,短命建筑现象也就不足为奇了。第四,形象工程在作祟。一些领导,处于面子的考虑,不切实际的大搞形象工程。
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我们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破解短命建筑困局。首先,进行科学规划,并保持规划的可持续性。依据城市发展规律和本地情况,从长远和现实两个角度出发,统筹布局,科学编制规划,一旦立项后要保持建设的持续性和稳定性,要避免“一任市长一任规划”的怪圈。其次,捋顺部门间的工作职责,既要做到分工明细,避免推诿扯皮情况发生,又要建立健全部门间协调保障机制,建立信息共享平台,强化部门间的合作。再次,建立严格的责任追究机制,谁主导谁负责,对于产生短命建筑问题一定要一查到底,严肃追责,终身负责,无论是否已调离、是否已退休等,从制度和实际管理中对“拍脑袋”决策产生有效的震慑,使权利不能任性而为。
京佳教育版权所有,严禁转载,侵权必究!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