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法律常识试题特点,有效备战2016国考常识
行测常识判断对法律试题的考查一般在2-4道之间,随年份有些微的波动。2015年国考行测真题按省级(副省级)以上综合管理类、市地以下综合管理类和行政执法类职位不同分为两类试卷,前者的法律常识为2题,后者的竟有6题,区分式考查更体现了考试的针对性,而近五年来最高的题量也符合了市地以下岗位在工作中更需注重贯彻执行的要求。
近年国考行测常识判断真题――法律试题分析列表
年份
总题量
题量
题号
考查法律
关键词
说明
2015(地市)(2014年11月30日考试)
20
6
1
法理学
法的体系(谚语)
2
民事诉讼法
一审终审
2013年1月1日,修改后的《民事诉讼法》正式实施;《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解释》于2014年12月18日通过,2015年2月施行
3
民事诉讼法
消费警示(案例)
同上
4
民事诉讼法
(案例、谚语)
同上
5
劳动合同法
合同建立与解除(案例)
2013年7月1日修改施行
6
行政法
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公开情况
2014年3月17日,国务院印发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要点通知;2015年1月23日着手修订《政府信息公开条例》
2015(省部)(2014年11月30日考试)
20
2
6
行政法
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公开情况
2014年4月3日,国务院印发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要点通知;2015年1月23日着手修订《政府信息公开条例》
7
民事诉讼法
一审终审
《民事诉讼法》同前
2014(2013年11月24日考试)
20
2
6
行诉法
法律谚语
7
法理学
法律谚语
2013(2012年11月25日考试)
20
4
7
行政法
具体行政行为(案例)
8
行政/刑法/民法综合
古文所体现的法律术语
9
民法
物权(案例)
2012(2011年11月27日考试)
25
2
11
民事诉讼法
相邻关系(案例)
12
刑法
刑法修正案(八)
《刑法修正案(八)》2011年5月1日起施行
2011
(2010年12月5日考试)
25
3
7
宪法相关/民法相关
村委会组织法/土地承包法(案例综合)
《村委会组织法》2010年10月28日起修订施行
8
国防动员法
决定与发布动员令
《国防动员法》2010年7月1日起施行
9
宪法相关
选举法/选举人口分配比例
《选举法》2010年3月14日修正施行
综上表可知,近年国考常识判断对法律常识的考查给我们的启示是:
1. 总体围绕法理学、宪法、刑法、刑诉、民法、民诉进行考查,2013-2015年对民法、民诉、行政和行诉的考查为多;考查中偶尔会涉及其他相关法律,如2011年考查的国防动员法,2015年地市考查的劳动合同法等。因此,考生仍需注重对法律基础知识的学习与掌握。
2. 与新修改施行法律结合相对紧密,2011和2012年结合相对明显,2013、2014注重对理论知识的考查,但2015年的考查在顺应政治形势的基础上与新修改施行或即将在后期会议通过后施行的法律相关,如《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解释》。因此,考生需关注政策变化,了解新修改或计划性修改相关法律。如今年的《食品安全法》、《广告法》、《刑法修正案(九)》、《大气污染防治法》、《国家安全法》等。另外,还要了解与社会热点相结合的一些法律,如与今年一直强调的政府信息公开相关的《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等。
3. 考查趋于与谚语、案例相结合,综合性考查减弱。2011年一道题以《村委会组织法》为考查对象,选项中综合了《土地承包法》、《物权法》等相关知识;2012-2015年综合多种法律的考查减弱,对某一法律中某一具体知识点的详细考查加强,且结合谚语进行考查的趋势明显。因此,考生需储备一些法律谚语,并将谚语与第1点所强调的法律基础知识相结合,理解谚语所体现的法律术语或法律内涵,加深对基础知识理解的同时有效备战法律常识。
京佳教育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侵权必究!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