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政法干警地理备考:九大高频考点(人文地理)
考点一:我国土地资源基本特点、利用保护
基本特点:
(1)土地资源丰富,类型多样。
(2)山地多,平地广,耕地比重小。
(3)农业用地绝对数量多,人均占有量少。
(4)各类土地资源分布不均,土地生产力地区差异显著。
利用保护:
(1)核心问题——保护有限土地资源。
(2)基本国策——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
(3)布局原则——因地制宜,合理布局。
(4)两项措施——第一,节约用地少占农田;第二,农业生产要稳妥扩大耕地面积与努力提高单产相结合。
考点二:我国防护林体系特点
“三北”防护林体系:横贯“三北”13个省级政区的万里风沙线,防风固沙、保护农田。
长江中上游防护林体系:涵养水源、保护水土、改善长江流域生态环境。
沿海防护林体系:缓解台风、海啸、暴雨的侵袭。
太行山绿化工程体系:涵养水源、保护水土,改善华北平原的农业生产及京津唐地区的水源条件。
平原绿化工程体系:保护农田。
黄土高原水土保持林体系:涵养水源、保护水土、治理水患、改善黄河中下游生态环境。
考点三:能源消费构成、能源生产和消费在地区上的不平衡
能源消费构成:
世界和我国能源消费构成的共同点是:煤炭比重逐渐下降,石油天然气的比重逐渐增加。
世界和我国能源消费构成的不同点是:目前世界能源消费量最多的是石油,而我国则是煤炭。
能源生产和消费在地区上的不平衡:
(1)世界能源主要输出地区:非洲、拉丁美洲、中东。
(2)世界能源主要输入地区:美国、日本等大多数经济发达国家(加拿大、英国、俄罗斯等少数发达国家除外)。
考点四:世界粮食问题及其解决途径
世界粮食问题:一方面,有大量人口的亚非拉地区粮食匮乏,人民营养不足;另一方面,少数发达国家商品粮积压越来越多,甚至减少粮食播种面积。
世界粮食问题产生的原因:粮食生产地区不平衡;发展中国家粮食生产落后,国家贫困,人口增长过快。
解决世界粮食问题的途径:一方面改变落后的生产方式,发展农业技术,努力增产粮食;另一方面有计划地控制人口增长。
考点五:世界主要粮食作物的分布
全世界三分之二以上的耕地种植粮食作物。小麦、水稻、玉米的种植面积和产量约占粮食作物的三分之二以上。
1、小麦是种植最广的粮食作物,北温带是小麦的传统产区。中国和美国是最大的两个小麦生产国。
2、水稻种植面积仅次于小麦,主要分布在亚洲东部、东南和南部,北美洲的东南部,以及南美洲部分地区。中国是最大的水稻生产国,产量约占世界总产量的三分之一。印度居第二位,占近五分之一。
3、美国是最大的玉米生产和出口国,产量约占世界的一半。中国是世界第二大玉米生产国。吉林,是中国玉米种植面积和产量最大的省区。
4、大豆原产于中国。20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巴西、中国是世界上三大大豆生产国。
考点六:影响工业布局的主要因素
①自然条件;②经济因素;③社会协作条件;④劳动力与技术因素;⑤环境因素。
考点七:世界人口问题、我国人口问题
1、发展中国家,人口剧增抵消了经济增长的成果,多数人生活水准停滞,甚至下降。严重的,相当多的人没有解决温饱问题。
2、近几十年,发达国家,人口增长率下降,甚至出现负增长,面临人口老龄化问题。
3、人口分布不均,是人口问题的又一个侧面。人口集中的大型城市,面临着诸如住宅、交通、环境污染、社会秩序混乱、教育不足等问题。
4、中国的人口问题,在于人口基数大,绝对增长数量惊人。
考点八:城市化过程中的问题
1、环境质量下降;
2、交通拥挤,居住条件差;
3、增加就业困难,失业人数增多。
考点九: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
定义: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自身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核心思想:健康的经济发展应建立在生态可持续能力、社会公正和人民积极参与自身发展的基础上。
目标:既要使人类的需要得到满足,个人得到充分发展,又要保护资源和生态环境,不对后代人的生存和发展构成威胁。
京佳教育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来源,侵权必究!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