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国考行测之常识判断专项练习题(72)
1.下列有关需求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对消费者需求量影响最大的是消费者的偏好
B.奢侈品的需求较富有弹性,而低档商品的需求较缺乏弹性
C.替代商品的价格越高,数量越少,消费者对本商品的需求量就越大
D.互补商品的价格越高,数量越少,消费者购买本商品的数量就越少
2.北京某著名中药店有一副对联:“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正是靠这份承诺,该药店经历300年风雨而不倒,从一家普通的家庭药铺发展为国药第一品牌。上述材料说明( )。
A.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
B.市场经济是创业经济
C.市场经济是诚信经济
D.市场交易中应遵循互利原则
3.美国次货危机中的“次”是指( )。
A.贷款人的第二次贷款
B.货款人的收入较低、信用等级较低
C.贷款机构的实力和规模较小
D.货款机构的信用等级较低
4.中国人民银行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的政策属于:
A.紧缩性财政政策
B.紧缩性货币政策
C.扩张性财政政策
D. 扩张性货币政策
1.答案: A
解析:一种商品的需求数量是由许多因素共同决定的。其中主要的因素有该商品的价格、消费者的收入水平、相关商品的价格、消费者的偏好、消费者对该商品的价格预期和消费者数量等。对消费者需求量影响最大的是商品的自身价格。故本题正确答案为A。
2.答案: C
解析:这副对联体现了诚信经营的重要性,这家药店靠着“这份承诺”发展成为国药第一品牌,说明了市场经济是诚信经济。>A、B、D在本题中没有体现。故正确答案为C。
3.答案: B
解析:美国次贷危机主要是由于近年来许多美国抵押贷款发放次级贷款的借款人而失控,造成;而依照次级贷款的定义,这些所谓的借款人皆依照综合标准评量过,其能力不足以偿清贷款。因此次贷危机中的“次”主要是指收入较低、信用较低的贷款人。因此选B。
4.答案: D
解析:
财政政策:指国家根据一定时期政治、经济、社会发展的任务而规定的财政工作的指导原则,通过财政支出与税收政策来调节总需求。货币政策:指中央银行为实现既定的经济目标(稳定物价,促进经济增长,实现充分就业和平衡国际收支)运用各种工具调节货币供给和利率,进而影响宏观经济的方针和措施的总合。
本题中人民银行调整基准利率属于货币政策,货币政策的类型包括:1、扩张性的货币政策:降低基准利息率、降低存款准备金率、降低再贴现(贴现了的票据再次贴现,支付利息)率;2、紧缩性的货币政策:提高利息率、提高存款准备金率、提高再贴现率;3、稳健的货币政策:降低基准利息率是扩张性的货币政策,所以,D选项正确。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