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考试网 发表于 2017-4-11 16:01:03

2015年国考行测之常识判断专项练习题(67)

1.下列关于法律与道德关系的表述中,错误的是( )。
    A.法律和道德都是属于社会规范的范畴,均具有规范性
    B.法律由国家强制力保障实施,而道德主要通过社会舆论和内心自律得以实施
    C.违法行为一定是违反道德的,但违反道德的行为不一定是都违法
    D.法律和道德可以互为促进
    2.持直接故意心理态度的行为人对自己的行为及结果是( )。
    A.明知并放任发生
    B.已经预见并希望发生
    C.明知并希望发生
    D.已经预见并放任发生
    3.以下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历史与现实相矛盾时以现实为主的原则是法律解释的基本原则之一
    B.司法审查中被告负举证责任
    C.法能够确认、协调利益,但不能实现利益
    D.马克思主义认为法的内容是由统治阶级的精神生活条件决定的
    4.关于违法行为,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
    A.法律上无效的行为必然是违法行为
    B.有些行为虽不合法,但也并不违法
    C.违反道德的并不一定是违法行为
    D.违法行为并不一定违反道德
    5.我国刑法给犯罪嫌疑人定罪的一项基本原则是“罪刑法定”,对法律没有规定的侵犯公告利益的行为,应该( )
    A.不定罪
    B.依照习惯定罪
    C.依照法律定罪
    D.依照以往判例定罪
    1.答案: C
    解析:违法行为不一定是违反道德的。例如男女两人未领取结婚证而同居,他们两人可能已经举行了婚礼,只是还没有履行法律程序,他们的未婚同居行为违法但不违反道德,所以C项表述错误。答题时,若选项中出现类似 C 项这样的绝对化表述,需多加留意,过于绝对化的表述往往是不准确的。故正确答案为C。
    2.答案: C
    解析:直接故意,是指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必然或者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希望这种结果发生的心理。所以正确答案为C项。
    3.答案: C
    解析:以现实为主的原则只是大陆法系的原则,英美法系是惯例法,审判时按原有惯例进行宣判,故A项以偏概全;B项中,负有举证责任的是原告而非被告;D项中,马克思主义认为法的内容是由统治阶级的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故本题正确答案为C
    4.答案: A
    解析:违法就是指违反现行法律,给社会造成某种危害的、有过错的行为。违法行为按照情节严重程度分为一般违法行为以和严重违法行为(即犯罪行为)。
    违法行为不同于违反道德的行为。许多违法行为,是犯罪行为,同时也是违反道德的行为。但是,并非所有违法行为都是违反道德的行为。同样,有些违反道德的行为并不构成违法行为。
    违法行为不同于法律上无效的行为。不能认为法律上无效的行为都是违法行为。有些法律上无效的行为虽然没有法律效力,但也并不构成违法。如“无效合同”。
    不违法是指法律没有明文禁止的;合法是指法律明文允许的,两者是有区别的,存在有些行为法律既没有明文允许也没有禁止,只是没有规定。
    5.答案: A
    解析: 罪刑法定原则即“法无明文规定不为罪,法无明文规定不处罚”,因此法律没有规定的行为不定罪。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2015年国考行测之常识判断专项练习题(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