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常识判断之经济常识(一)
经济常识包括经济理论和经济活动两部分。经济理论的作用在于帮助人们理解人类社会在各个发展阶段中的各种经济活动和各种相应的经济关系及其运行、发展的规律。事业单位考试对经济学知识的考查既包括西方经济学的重要理论、重要人物及其思想、著作,又会出现由一些社会热点现象所包含的经济学概念、原理等。随着社会的发展,经济学与人们的生活结合得越来越紧密,事业单位考试关于此类知识的出题比例也会逐年上升,考生有必要加强对经济学知识的了解和掌握。一、经济理论
1.经济
在中国古汉语中,“经济”一词是“经邦”和“济民”、“经国”和“济世”,以及“经世济民”等词的综合和简化,含有“治国平天下”的意思。内容不仅包括国家如何理财、如何管理其他各种经济活动,而且包括国家 如何处理政治、法律、教育、军事等方面的问题。在现代,关于经济的定义很多,本书认为,经济是指社会生产关系的总和,指人们在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结成的,与一定的社会生产力相适应的生产关系的总和或社会经济制度,是政治、法律、哲学、宗教、文学、艺术等上层建筑赖以建立起来的基础。
2.亚当.斯密
英国人亚当.斯密是公认的“经济学之父”,于1776年著《国富论》(全名《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一书。《国富论》是近代经济学的奠基之作,也是资本主义自由经济的理论基础。亚当.斯密提出“看 不见的手”的概念,即市场自动调节资源的分配。同时主张政府无作为,不干涉经济发展。在《国富论》思想的指导下,早期资产阶级国家为本国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必需的自由空间。近代资本主义借新兴工业革命的技术和航海术的进步,从而得到蓬勃的发展。
3.大卫.李嘉图
大卫.李嘉图(1772—1823),英国产业革命高潮时期的资产阶级经济学家。他继承和发展了亚当. 斯密经济理论中的精华,使古典政治经济学达到了最高峰,是英国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的杰出代表和完成者。李嘉图一生著述较多,其经济学方面最重要的著作为《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
4.凯恩斯
约翰.梅纳德.凯恩斯(1883—1943),是现代西方经济学中最有影响的经济学家之一。他发表于1936年的著作《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引起了经济学的革命。这部著作使人们对经济学和政权在社会生 活中的作用的看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凯恩斯发展了关于生产和就业水平的一般理论。
5.市场经济
以市场机制为基础配制资源的一种经济,或称作市场导向型经济。现在人们使用“市场经济”这个概念,通常有两种含义:一是把它看成一种经济手段;二是把它看成一种经济体制。作为经济手段的市场经济,它本身是没有姓“资”姓“社”问题的。资本主义可以使用这种经济手段,社会主义也可以使用这种手段。
6.市场失灵
市场机制在很多场合不能实现资源最优配置,就会出现所谓的“市场失灵”。简单地说,市场失灵,就是指市场机制不能充分地发挥作用导致的资源配置缺乏效率或资源配置失当的情况。市场失灵的表现主 要有收入与财产分配不公、外部的负效应性、失业、竞争失败。导致市场失灵的原因主要有垄断、外部性、公共物品和信息不对称等。
7.通货膨胀
在纸币流通条件下,因货币供给大于货币实际需求,也即现实购买力大于产出供给,导致货币贬值,而引起的一段时间内物价持续而普遍地上涨现象。其实质是社会总需求大于社会总供给(供远小 于求)。
8.通货紧缩
通货紧缩与通货膨胀相反,是指物价水平的持续下降。如果货币发行量低于实际需求量,使总需求小于总供给,就会导致货币升值,物价水平下降。
9.国民收入
国民收入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用于生产要素所得全部收入的总和,包括工资、利润、利息和租金。(国民收入=国民生产净值一间接税净额)
10.国民生产总值(GNP)
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收入初次分配的最终结果。一国常住单位从事生产活动所创造的增加值在初次分配中主要分配给该国的常住单位,但也有一部分以生产税及进口税(扣除生产和进口补贴)、劳动者报酬和财产收入等形式分配给非常住单位;同时,国外生产单位所创造的增加值也丨I 有一部分以生产税及进口税(扣除生产和进口补贴)、劳动者报酬和财产收入等形式分配给该国的常住单 位,从而产生了国民生产总值的概念。它等于国内生产总值加上来自国外的净要素收人。与国内生产总 值不同,国民生产总值是个收入概念,而国内生产总值是个生产概念。
11.国内生产总值(GDP)
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国内生产总值有三种表现形态,即价值形态、收入形态和产品形态。从价值形态看,它是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全部货物和服务价值超过同期中间投入的全部非固定资产货物和服务价值的差额,即所有常住单位的增加值之和; 从收入形态看,它是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创造并分配给常住单位和非常住单位的初次收入分配之和;从产品形态看,它是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最终使用的货物和服务价值与货物和服务净出口价值之和。在实际核算中,国内生产总值有三种计算方法,即生产法、收入法和支出法。三种方法分别从不同的方面反映国内生产总值及其构成。
12.价格指数
表示在给定的时段内,一组商品的平均价格如何变化的一种指数。在计算平均数时,不同商品的价格一般要根据其经济重要性作加权处理。(例如在计算消费者价格指数时,加权的依据就是每种商品在总消 费支出中所占的份额。
13.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是反映一定时期内城乡居民所购买的生活消费品价格和服务项目价格变动趋势和程度的相对数,是对城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和农村居民消费价格指数进行综合汇总计算的结果。利用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可以观察和分析消费品的零售价格和服务价格变动对城乡居民实际生活费支出的影响程度。
14.消费者价格指数(CPI)
是反映与居民生活相关的产品及劳务价格统计出来的物价变动指标,也是一种度量通货膨胀水平的工具,以百分比变化为表达形式。在美国构成该指标的主要商品共分七大类,其中包括:食品、酒和饮品,住宅,衣着,交通,医药健康,娱乐,其他商品及服务。在美国,消费物价指数由劳工统计局每月公布,有两种不同的消费物价指数。一是工人和职员的消费物价指数,简称CPI-W;二是城市消费者的消费物价指 数,简称CPI-U。
CPI的计算公式是:
CPI=(—组固定商品按当期价格计算的价值/ 一组固定商品按基期价格计算的价值)X100%。
CPI告诉人们的是,对普通家庭的支出来说,购买具有代表性的一组商品,在今天要比过去某一时间多花费多少。
15.马尔萨斯人口增长理论
马尔萨斯首次提出的一种假设,认为人口增长的“自然”倾向快于食品供给的增长。因此,随着时间推移,人均食品生产增长率趋于下降,从而给人口增长设置了一种障碍。一般地说,这种观点认为,随着人口的收入水平和生活标准的提高,人口倾向于更快的增长。
16.基尼系数(Gini Coefficient)
意大利经济学家基尼于1922年提出的,定量测定收入分配差异程度,国际上用来综合考查居民内部收入分配差异状况的一个重要分析指标。其经济含义是,在全部居民收入中,用于进行不平均分配的那 部分收入占总收入的百分比。基尼系数最大值为“1”,最小值等于“0”。前者表示居民之间的收入分配绝对不平均,100%的收人被一个单位的人全部占有了;而后者则表示居民之间的收入分配绝对平均,即人与人之间收入完全平等,没有任何差异。但这两种情况只是理论上的绝对化形式,在实际生活中一般不会出现。因此,基尼系数的实际数值只能介于0~1之间。目前,国际上用来分析和反映居民收人分配差距的方法和指标很多。基尼系数由于给出了反映居民之间贫富差异程度的数量界线,可以较客观、直观地反映和监测居民之间的贫富差距,预报和防止居民之间出现贫富两极分化,因此得到世界各国 的广泛认同和普遍采用。
17.恩格尔系数(Engel’s Coefficient)
指食品支出总额占个人消费支出总额的比重[恩格尔系数(%)=(食品支出总额/家庭或个人消费支 出总额)X 100%],是表7K生活水平尚低的一个指标。简单地说,一个家庭的恩格尔系数越小,就说明这个家庭越富裕;反之,如果一个家庭的恩格尔系数越大,就说明这个家庭越困难。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