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考试网 发表于 2017-4-11 15:58:49

行测:常识判断习题精解(1)

行测:常识判断习题精解(1)
    1.某大学在学校进行道路整修,施工中没有设置道路整修警示标志,致过路学生受伤。对此,由(  )承担责任。
    A.该学校 B.受害人自己
    C.该学校和受害人 D.该学校的上级主管部门
    【答案】A。解析:根据《民法通则》第一百二十五条的规定,施工单位在道路整修时,没有设置警示标志造成他人损害的施工人应当承担民事责任。题中施工单位即该学校,应该对过路受伤的学生承担责任。
    2.在我国,下列所得中,可以免纳个人所得税的是( )。
    A.保险赔偿 B.利息、股息和红利所得
    C.偶然所得 D.财产转让所得
    【答案】A。解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第二条:“下列各项个人所得,应缴纳个人所得税:(一)工资、薪金所得;(二)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三)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四)劳务报酬所得;(五)稿酬所得;(六)特许权使用费所得;(七)利息、股息、红利所得;(八)财产租赁所得;(九)财产转让所得;(十)偶然所得;(十一)经国务院财政部门确定征税的其他所得。”故本题答案为A。
    3.根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  )的行政处罚只能由法律加以设定。
    A.责令停产停业 B.吊销企业营业执照
    C.限制人身自由 D.没收非法财产
    【答案】C。解析:《行政处罚法》规定法律可以设定各种行政处罚,它还明确规定了限制人身自由的行政处罚,只能由法律设定,这是法律的专有权力,行政法规或者地方性法规都无权规定限制人身自由的行政处罚。因此,只能选C。其他选项可由行政法规或者地方性法规设定。
    4.按照我国有关仲裁的法律规定,属于双方当事人之间仲裁得以进行的必要条件的是(  )。
    A.双方争议必须是经济纠纷
    B.双方当事人都同意进行仲裁
    C.由人民法院决定仲裁
    D.当事人一方到仲裁庭立案
    【答案】B。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第四条规定:“当事人采用仲裁方式解决纠纷,应当双方自愿,达成仲裁协议。没有仲裁协议,一方申请仲裁的,仲裁委员会不予受理。”因此,双方当事人之间仲裁得以进行的必要条件是双方都同意仲裁。答案为B。
    5.下列财产中,不能用于抵押的是( )。
    A.抵押人所有的机器
    B.抵押人依法有权处分的交通运输工具
    C.抵押人依法有权处分的国有土地使用权
    D.抵押人所有房屋,但因没有及时归还银行贷款被暂时查封
    【答案】D。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第一百八十四条规定:“下列财产不得抵押:(一)土地所有权;(二)耕地、宅基地、自留地、自留山等集体所有的土地使用权,但法律规定的可以抵押的除外;(三)学校、幼儿园、医院等以公益为目的的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的教育设施、医疗卫生设施和其他社会公益设施;(四)所有权、使用权不明或者有争议的财产;(五)依法被查封、扣押、监管的财产;(六)依法不得抵押的其他财产。”根据《物权法》,因为D中的抵押人房屋已经被查封,所以不能抵押。
      相关链接:
    行测:人文类常识梳理
    行测常识考点大梳理:中国地理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行测:常识判断习题精解(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