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考试网 发表于 2017-4-11 15:56:37

2015年事业单位考试:公共基础知识之公文写作

  第一节 公文写作基本要求
    公文是一种特殊的文章,其写作过程具有一些特殊的规律性,因此,要写好公文,除了必须遵循诸如文从字顺,观点与材料统一,层次分明,结构合理等文章写作通则之外,还必须遵循下列一些基本要求:
    1、“合法”
    符合党和国家的法律、法令、方针政策,符合上级指示和规定,与本机关其他现行有效文件保持一致。
    2、求实
    即实事求是,真实可靠,合乎实际,各种方法措施切实可行,具有可操作性。
    3、合体
    使用文体正确,语言表达及结构形式符合公文的各项要求,并符合特定场合和对象的需要。
    4、简明
    用最简洁的文字,顺畅而有条理地明确表达充实丰富的内容,做到言简意赅。
    5、严谨
    公文的结构必须严密有序,用语务必周密确切不生歧义,没有漏洞。
    6、准确
    准确无误是衡量公文质量的重要指标,要求从对公文制发意图与依据的反映到每项具体内容的表达,从文种的选择到概念的使用,以至每个符号的书写印刷都必须准确无误。
    7、规范
    要求公文格式、语言表达、符号使用均应符合有关规定,符合语法规则与逻辑规则。规范是公文的一个重要特征。
    8、完整
    要求公文结构完整,不遗漏任何必备内容,以保证公文能完整有效地消除受文者对特定问题上的不确定性。
    9、清晰
    要求字迹清楚,字体标准,工整,避免因字迹不清,模糊混乱而造成错漏。
    10、耐久
    要求公文的纸张和字迹应持久耐用,以保证其既能充分发挥现实效用,又能发挥更长远的历史效用。
      第二节 行文规则
    一、遵守行文规则的客观必要性
    加强对文件传递过程的控制,使文件的行文方向正确,传递速度合理,保证文件能准确、可靠、快捷、有效地到达目的地,使机关之间相互行文有法可依,有规可循,从而维护正常的行文秩序。精简公文,简化手续,提高机关工作效率。
    二、行文规则的基本内容
    1.根据机关之间的工作关系准确行文
    机关之间的工作关系主要有四种。即领导与被领导关系,指导与被指导关系,平行关系和不相隶属关系。它决定了公文传递的三个方向,即上行文、下行文和平行文。
    2.选择适宜的行文方式:一般不得越级行文
    行文方式:指机关之间公文传递路线的结构形式。主要有四种,即逐级行文、多级行文、越级行文、直接行文。
    选择行文方式的原则是:为维护正常的领导、指导关系,有直接隶属关系或业务关系的机关之间,一般采取直接行文的方式;为了使公文尽快传递到若干级上、下级机关,可采取多级行文的方式;为维护组织系统的合理分工和正常的工作秩序,一般情况下应避免越级行文,因情况特殊,确需越级行文时,一般应抄送越过的机关;同级或不相隶属的机关之间,应按行文采取直接行文的方式。
    3.正确选择主送机关,这是公文能否得到及时处理的关键。除普发性公文外,通常一件公文只选择一个主送机关,而不应多头主送。
    4.坚持“党政分开”的原则
    党政机关应在各自的系统内制发文件。不能互发领导性、指挥性、呈请性等方面的文件。应各负其责,尽量减少联合行文。
    5.联合行文时,作者应是“同级机关”
    由于工作需要,以两个或两个以上机关或组织的名义共同制发公文.这些机关或组织必须是级别层次相同或相近。
    6.行文前必须对有关问题协商一致
    为维护政令一致,凡下行公文的内容涉及其他机关(部门)的职权范围时,行文前必须就有关问题协商一致,否则一律不得各自按照自己的意见向下行文。
    7.严格控制公文数量,简化行文手续
    公文应少而精,注重实效,应严格控制发文数量与发文范围。同时,应简化行文手续,减少行文的中间环节,重视现代化传播工具的运用。
   

gwytwo 发表于 2017-4-11 16:03:26

  第三节 公文写作的语言运用
    一、公文的语言特点
    (1)公文语言的主要特点:庄重、准确、朴实、精炼、严谨、规范。
    (2)公文词语的主要特点:大都为规范化的书面词语。
    (3)公文语句的主要特点:含义完整确切,在文中具有较强的独立性
    (4)公文表达的主要特点:兼用议论、说明、叙述三种基本表达方式
    (5)公文修辞的特点:重准确鲜明,审慎使用修辞格。
    二、公文词语的选择
    应选择最准确、最贴切而有效表情达意的词语。
    (1)认真辨析词语的确切含义,使词语的意义符合客观实际。
    (2)注意分辨词语的感情色彩,以正确地表达作者的立场观点。
    (3)注意词语声音和语调对语义的影响,以提高表达效果。
    (4)注意词语间的正确搭配,遵循语言法则。
    (5)注意公文具体使用场合对词语风格的要求,维护公文的严肃性及强制执行性。
    (6)注意针对公文具体收受对象的特点选词,做到“有的放矢”,以便理解执行。
    (7)注意根据公文中所涉及的人和事物的特殊性质选词,以获得鲜明直接的表达效果。
    (8)注意根据上下文的需要选词,以维护公文的完整有效性。
    (9)注意词语的规范性,以提高公文的沟通效果,扩大沟通的范围。
    (10)注意根据文种的不同特点选词,以保证语言得体而有力。
    三、公文语句的组织
    公文写作中的语句组织,指语句要通顺、合理,获得最好表达效果,这涉及语法、逻辑、修辞三方面的问题。
    1.对公文语句的基本要求
    (1)含义明确、清晰、完整,便于准确理解、无歧义。
    (2)句子成分搭配得当。
    (3)句子成分要完整。
    (4)语序安排要妥当。
    (5)合乎事理。语句必须符合实际,合乎逻辑规律。
    (6)句式合理并力争有最佳表达效果。
    2.语序的安排
    安排语序应注意的问题:一是注意尊重语序的习惯性;二是注意事理的逻辑次序;三是注意语序的强制性;四是注意语序的选择性。
    3.旬式的选择
    句式是指句子的构成形式。以下几组句式的选择与调整具有一定的规律性:
    (1)主谓句与非主谓句。由主谓词组构成的句子是主谓句,由主谓词组以外的其他词组或单词构成的句子是非主谓句。
    (2)主动句与被动句。句子的主语是动作、行为的发生者,这种句子就是主动句;而主语为动作、行为的接受者时,句子就是被动句。
    (3)长句与短句。在公文中阐发道理,说明事物性质(如下定义)、状态、叙述较复杂或精细的事物时,常用长句子;而在表示命令、要求和希望的文字,叙述一连贯动作的文字,以及表达激动心情的文字常用短句。
    (4)完全句与省略句。在公文中,完全句是主要的,也可使用省略句,而且主要是省略主语、谓语,宾语也可适当省略。
    (5)紧密句与舒缓句。紧密句就是组织得紧凑的句子,舒缓句则是松弛一些的句子。
    (6)单句与复句。单句是表示一个完整的意思而不能再分解成几个分句的句子,复句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单句组成。
    四、公文中若干事物和概念的特殊表达要求
    1.时间的表达
    (1)要使用有确切语义的词语表达时间。
    (2)不要使用需借助其他时间概念才能把握其含义的时间代词。
    (3)禁绝使用不易划定时间界限的词语。
    (4)年份一律使用公历年份的全称。
    2.空间的表达
    (1)表示地方的名称时,其名称第一次出现时,要用全称。
    (2)国名、地名要用国家公布的标准名称。
    (3)除特殊情况外,空间概念需精确表达。
    (4)慎重使用表示处所的代词。
    3.职务、姓名的表达
    (1)职务、姓名用全称。
    (2)一人任多职时,只列出与文件内容有关的。
    (3)列出一人两个或两个以上职务时,国内应先党内后党外,由大至小排序。
    (4)国外人士的姓名、职务应以新华社公布的标准译名为准。
    (5)若干人物的姓名需同时并列出现在文件中时,应按一定标准排序。
    4.数量的表示
    (1)除在特殊情况下使用约数、概数外,公文中的数目概念应用确数表示。
    (2)表示增加时用倍数或分数,表示减少时则只用分数而不用倍数。
    (3)不能错用语义有差别的字词。
    (4)准确使用“以上”、“以下”表示数字的词。
    (5)注意数词“两”的使用。“两”不能作序数,也不能用于表示没有零头的多位数。
    (6)名量词中的度量衡单位必须使用国家法定计量单位和国家公布的中文名称。
    (7)使用复合量词(如人次、秒、立方米等)时,如词语是不常使用的,应加注简要说明。
    (8)表示数量时一般使用阿拉伯数字,特殊情况下用汉字。
    5.范围的表达
    (1)当事物是被全面肯定或否定时,只能用表示全部的词语,稍有保留或无法最终确定时只能用表示部分的词语。
    (2)表示部分时,应使用词义精确的词语,如百分比等。
    (3)不能在一个语句中同时出现表示全部或部分的词语。
    (4)前后句子中出现的表示范围的词语不能自相矛盾。
    6.程度的表达
    公文中表示程度的关键是选用各种副词、代词等。同时对肯定或否定的程度加以表述,务求得体,即注意把握分寸。
    7.神气、神态的表达
    公文表达的正确有效还有赖于语气得体,神态自然贴切。
    (1)陈述语气。公文中的基本语气是平直而坚定不移的陈述语气,以有效地叙事说理。常用“的”作为语气助词。
    (2)祈使语气。要求对方做某些事情或制止,禁绝对方做某些事情,常用祈使语气。这种祈使语气,是靠惯用的句式或词语实现的。
    (3)疑问语气。提出疑问请对方回答,征询其意见或反映,有时还自问自答。这时的语气即疑问语气。
    (4)感叹语气。在表示强烈态度、立场或需要表现较强感染力时,使用感叹的语气。
      第四节 公文写作程序
    公文写作程序一般分为准备、撰拟、审核修改三个阶段。
    一、公文写作前的准备
    1.明确行文目的要求
    行文目的与要求是确定公文主题、收集材料以及选择文种的重要依据。
    2.确定主题
    有些公文的主题,可以根据领导人授意而直接表述,而有些公文的主题,则需要在调查研究和分析材料的基础上逐步形成与明确。
    3.选择文种
    选择文种的主要依据是:遵循国家机关关于公文处理法规中有关文种的规定,从中选择适宜的文种;依据作者与主要受文者之间的工作关系选用相应的文种;依据制发机关的职责地位选用恰当的文种;依据行文目的选择文种。
    4.调查研究。收集材料
    材料是写作的基础,在明确行文目的要求,选定文种之后,就应进行深人的调查研究,收集和占有材料。
    5.选择表达方式
    在写作前,应依据公文性质与行文目的要求,确定表达方式。
    二、撰拟文稿
    1.安排结构
    (1)确定公文的组成。公文的组成必须完整,不仅要有基本组成部分,而且要根据特殊需要选取其他组成部分。
    (2)确定正文的表述次序。在安排表述次序时,要照顾不同文种的特点,根据其反映信息的角度与方式以及信息容量采用不同的排列形式。
    (3)安排层次、段落间的衔接与转换。各层次、各段落之间要相互连接,前后贯通,转折过渡自然,结构严密完整。
    (4)写好开头与结尾。公文的开头主要采用“开门见山”式的平实的写法;结尾强调“言止而意尽”。
    2.拟写提纲
    提纲一般包括:标题,开头,正文的表述层次与各层次的论点、论据、字数安排、结尾方式等。
    3.书写文稿
    文稿应书写在具有规范格式的发文稿纸上(图文区内),人名、地名、时间、数字、行文必须准确、具体。
    三、审核修改
    审核修改的步骤是,先由撰文者自己反复推敲修改;重要的文稿还要组织讨论,最后提交主管领导人和综合办公部门核稿。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2015年事业单位考试:公共基础知识之公文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