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深圳公务员考试:两大方法巧解事件排序
2015年深圳公务员考试时间日益临近,作为近年深圳公务员考试判断推理的必考题型之一的事件排序也必定是广大考生复习备考的重点。下面京佳教育公考研究专家就为大家介绍两种快速解答事件排序题目的方法,帮助大家有效备考!一、首/尾确定法
首/尾确定法,是根据题目给出的几个事件首先确定排在首位或者排在末尾的事件,结合排除法,快速选定正确答案。此方法对于简单的题目可以快速选定正确答案,节省做题时间,提高做题效率;对于复杂的题目,甚至对于其中某些事件我们不太了解的题目,只要能够确定首尾事件,我们就能提高“懵”对的概率。
【例1】:
(1)埋头著作,不管春夏秋冬 (2)战后归国,一心报效祖国
(3)“文革”受辱,著作中途夭折 (4)改革开放,学术重受重视
(5)笔耕不辍,声名享誉中外
A.(1)—(5)—(2)—(3)—(4) B.(2)—(1)—(3)—(4)—(5)
C.(2)—(3)—(4)—(5)—(1) D.(5)—(2)—(1)—(3)—(4)
【京佳解析】B。观察该题目给出的五个事件,基本可以确定其讲述的是我国某位作家(或某领域专家)的一段生命历程。
为了快速解题,我们使用首尾事件确定法来解:那么究竟是“(2)战后归国”在前,还是“(5)享誉中外”在前,即是“先回国后成名,还是已经成名才回的国呢?”。
我们看(5),“笔耕不辍“的意思为坚持写作,从不因为任何外在原因而停止。很明显它是不能直接作为开头的,其前面应该有内容,即(5)“笔耕不辍,声名享誉中外”是不能排在首句的,那么排在首句的就是“(2)战后归国,一心报效祖国”。从而事件的整个顺序就理顺了:战后归国,经过一系列的波折、磨难,最终成名成家、享誉中外,因此(5)排除在末尾。(2)排在首句,(5)排在末句的只有B项,代入验证可得B项正确。故选B。
二、关键事件顺序法
关键事件顺序法是确定某两个或几个有密切关联的事件之间的排列顺序,对比选项快速解题。此方法要结合事件的因果关系等来解题,“因后紧跟果,因在前,果在后”。
【例2】:
(1)不注意打坏商品(2)不得已买下商品
(3)拒绝并走开 (4)吃完饭在超市闲逛
(5)推销员前来推销商品
A. 1—4—5—3—2 B. 1—5—4—2—3
C. 4—1—3—5—2 D. 4—5—3—1—2
【京佳解析】D。首先看(1)(2),根据生活常识我们可以合理推测一定是自己不注意打坏了商品,所以才不得已买下商品,即(2)紧跟在(1)后面,符合的只有D项。快速锁定答案。
代入验证可知:“(4)吃完饭在超市闲逛”是事件发生的背景,起因是“(5)推销员前来推销商品”,起初(自己)拒绝并走开,但因为(1)不注意打坏商品,因此才有(2)不得已买下商品。故选D。
【例3】:
(1)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
(2)明皇贪色宠玉环,国政败坏朝纲乱
(3)开元盛世国富庶,励精图治政开明
(4)潼关失守长安陷,中兴大将挽狂澜
(5)废墟之上换新朝,风光不再国没落
A.(2)—(1)—(4)—(5)—(3) B.(5)—(3)—(2)—(1)—(4)
C.(3)—(2)—(1)—(4)—(5) D.(3)—(2)—(4)—(1)—(5)
【京佳解析】C。此题给出的5个事件均为诗句。
如果对于诗句内容不太了解,解答此题有相当的难度。但是(2)(3)句大家都对其内容应该都是很熟悉的:(3)开元盛世,是唐玄宗统治前期出现的盛世;(2)是唐玄宗后期宠爱杨玉环,荒废朝政。再结合(4)(5)可知此题描述的是唐代从兴盛到破败的过程。因此(3)开元盛世排在首位,(5)排在末位,排除AB项,正确答案锁定在CD之间。
“(1)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指的是安史之乱,是唐朝由盛至衰的转折点。“潼关失守长安陷”是在安史之乱爆发之后,而“中兴大将挽狂澜”的后文应该接“废墟之上换新朝”。因此该题的正确排列顺序是:(3)—(2)—(1)—(4)—(5)。故选C。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