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下半年联考备考:比重比较题的命题形式及解题技巧之 (一)
在长期的教学和研究中,发现考生对资料分析模块爱恨交加。一方面,由于该模块单个试题所占分值较高,相对“实惠”;另一方面,由于其庞大的计算量,令不少考生对之避犹不及。实际上,资料分析考题常涉及增速、比重、百分点等为数不多的几大考点,题目往往是在它们之间进行花样翻新,考生只需掌握常考的基本概念和题型,就足以做到以不变应万变。2014年下半年联考已经进入重要的复习阶段,笔者近期会结合最新的考试热点,对该部分考点进行逐一剖析,望对考生朋友有所帮助,今天讲解的内容为“比重比较题的命题形式及解题技巧之(一):现期比重与基期比重变化趋势判断”。
一、解题技巧推导
该类试题常见的考查方式为“判断比重比上年上升了/下降了”,题目往往会给出现期部分量和整体量,以及部分和整体各自的增速。下面我先进行解题技巧的推导,然后结合推导出的技巧进行真题分析:
http://www.jingjia.org/uploadfile/2014/0721/20140721043443489.jpg
二、最新真题分析
【真题一:江苏A卷】
2009年江苏省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4061.19亿元,比上年增长12.4%。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201.64亿元,增长4.5%;第二产业增加值18416.13亿元,增长12.5%;第三产业增加值13443.42亿元,增长13.6%。主要经济指标逐上新台阶,人均GDP按当年汇率(1美元=6.8282元人民币)折算超过6400美元,财政总收入突破8000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2万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突破8000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突破1万亿元,实际利用外资、专利授权量均位居全国第一。
2009年江苏省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16727.1亿元,增长14.6%。先进制造业保持较快增长,其中通用设备制造业产值增长13.4%,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产值增长36.7%,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产值增长14.6%,专用设备制造业产值增长20.5%,医药制造业产值增长27.3%。全年民营工业实现增加值8288.8亿元,增长18.9%,增幅同比提高4.2个百分点。深入实施高新技术产业“双倍增”计划,全省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达21987亿元,增长19.5%。软件业销售收入增长30%以上。
-------------------------------------------------------------------------------------
84. 与2008年相比,2009年江苏省民营工业实现增加值在全省地区生产总值中所占比重( )。
A. 无法确定 B. 上升了 C. 下降了 D. 不变
【京佳解析】答案选B。由材料第一段和第三段内容知:2009年江苏省民营工业实现增加值增长率(18.9%)高于同期江苏省地区生产总值增长率(12.4%),所以比重上升了。故选B。
【真题二:四川下半年】
2010年末,某市民用车辆拥有量达309.7万辆,同比增长8.7%。其中,进口车拥有量12.54万辆,增长43.3%。
2010年末,该市个人车辆拥有量229.83万辆,同比增长9.2%,个人汽车拥有量103.85万辆,增长21.9%,其中个人轿车拥有量86.54万辆,增长21.8%。
2010年该市新注册车39.76万辆,同比增长44.1%,其中新注册汽车33.79万辆,增长50.1%。全年报废车辆5.81万辆,比2009年下降53.1%。
2010年末,该市机动车驾驶人员数量为448.48万人,比上年增长9.2%,其中汽车驾驶人员412.56万人,增长13.7%。
-------------------------------------------------------------------------------------
109.关于2010年末该市民用车辆拥有状况,下列说法与资料不符的是( )。
A. 个人车辆占民用车辆的比重同比上升
B. 个人汽车占个人车辆的比重同比上升
C. 个人轿车占个人汽车的比重同比上升
D. 汽车驾驶人员占机动车驾驶人员的比重同比上升
【京佳解析】答案选C。比重变化取决于分子分母的变化情况,当分子增长率高于分母增长率,比重上升,反之下降。由材料可知,A项,个人车辆增速9.2%,大于民用车辆增速8.7%,故比重上升,正确;B项,个人汽车增速21.9%,大于个人车辆增速9.2%,故比重上升,正确;C项,个人轿车增速21.8%,小于个人汽车增速21.9%,故比重下降,错误;D项,汽车驾驶人员增速13.7%,大于机动车驾驶人员增速9.2%,故比重上升,正确。因此,说法与资料不符的是C选项。故选C。
实际上,现期比重与基期比重变化趋势的判断,应该是资料分析中难度较低的题目,只要我们通过查找材料找到部分和整体的增速,比较两者的大小,运用解题技巧即可快速判断出结果。相信通过本篇文章的学习,考生朋友再遇到类似问题,不再畏难。
☞相关链接:
★2014年下半年联考备考《行测》技巧汇总★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