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面试热点:习近平强调坚决遏制毒品问题蔓延势头
【新闻链接】在6月26日国际禁毒日到来之际,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对禁毒工作作出重要指示。他强调,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深刻认识毒品问题的危害性、深刻认识做好禁毒工作的重要性,以对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加强组织领导,采取有力措施,持之以恒把禁毒工作深入开展下去。
习近平强调,要强化重点整治,严厉打击各类毒品犯罪活动,坚决遏制毒品问题蔓延势头。要标本兼治、多管齐下,坚持源头治理、系统治理、综合治理、依法治理,统筹运用法律、行政、经济、教育、文化等手段,综合采取禁吸、禁贩、禁种、禁制等措施,加强宣传引导,广泛发动群众,最大限度减少毒品的社会危害,为保护人民身心健康、维护社会秩序、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作出积极贡献。
【毒品及其危害】(了解)
按照我国刑法的规定,毒品是指鸦片、海洛因、甲基苯丙胺(冰毒)、吗啡、大麻、可卡因以及国家规定管制的其他能够使人形成瘾癖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尽管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毒品的形式不断变换,但依赖性、非法性、耐受性、危害性却是其固有特征。毒品的依赖性分为心理依赖性和生理依赖性。心理依赖性是指人在多次吸食毒品后所产生的精神上、心理上对毒品的渴求以及强制性寻觅毒品的心理倾向;生理依赖性是指某一段时间内不间断吸食毒品所带来的生理变化,表现为慢性或周期性的中毒状态,需要保持吸食毒品方能维持生命机体基本的生理活动,否则就会产生身体功能紊乱以及一系列损害性反应。
正是由上述特征所决定,吸食毒品不仅能夺人肉体、取人性命,更能使人精神崩溃、道德沦丧。这从民间流传的“烟瘾一来人似狼,卖儿卖女不认娘”“剜骨剃髓不用刀,请君夜吸相思膏”等俗语中可见一斑。一个吸毒者的出现,往往意味着一个家庭贫穷和矛盾的开始。毒品不仅能够夺去家庭的幸福,还严重威胁社会安定。资料显示,在英国,有多半的吸毒者依靠犯罪获得毒品,甚至以贩养吸;近些年,在我国一些毒品重灾区,经侦破或查破的刑事、治安案件中,吸毒人员作案比例较高。毒品的泛滥危害着个人、家庭和社会,事关国家和民族的生死存亡,这是被历史和现实所证明了的,也早已成为人们的共识。
【新的时代条件下开展禁毒工作的路径】
随着公民禁毒、防毒意识的不断提高,加之禁毒部门和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吸毒、毒品犯罪在我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控制。但也要看到,社会上尤其是广大青少年对新型合成毒品的危害尚缺乏认知,无知涉毒事件频发。因此,我们还需进一步多措并举、加强宣传,将禁毒工作推向深入。
新旧统一,大胆创新教育机制。对于禁毒宣传教育,既要沿袭优秀传统,又要不断进行机制创新。要注重科学性、互动性和针对性,寓教于乐,探索多元化禁毒教育机制。禁毒工作者要大胆创新宣教机制,加强上岗素质培训,运用所学知识帮助戒毒人员纠正对毒品的不良认知,增强其法制观念,用科学的理论帮助涉毒人员克服“心瘾”,积极帮助戒毒康复人员掌握自立于社会的谋生手段,促使他们通过正当渠道表现自我,重拾生活信心。
点面结合,积极整合社会资源。作为一项长期的系统性工程,禁毒不能单靠国家禁毒部门独台唱戏,必须引导和发动广大群众参与。既要充分发挥国家禁毒主管单位的“点”的作用,更要整合全社会的资源,积极调动社会各界力量,做好教育宣传、文化广电以及妇幼儿童等“面”上的工作。
长短互补,集中宣传与日常教育相结合。利用每年6月份的虎门销烟纪念日和国际禁毒日的契机,积极整合多方面资源,着力加强集中禁毒宣传工作。充分运用典型事例,深入社区、学校、流动人口聚集地等人口密集场所,进行禁毒宣传和普法教育,提高普通公众尤其是青少年对毒品和毒品犯罪的认识,帮助他们提高警惕,自觉远离毒品。
标本兼治,开展禁毒综合治理。在严厉打击毒品犯罪的同时,着力增强全民禁毒意识,形成自觉、自发抵制毒品蔓延的社会氛围。针对吸毒人员复吸率高、戒断难的实践难题,要继续发挥和加强劳教戒毒和强制性戒毒的作用,做好对吸毒人员的脱毒治疗、心理矫治、生理康复和法制宣教工作,使其重返社会;要广泛发动群众,鼓励和支持开展形式多样的区域性禁毒自治组织,积极创建“无毒社区”,将禁毒工作推进到学校、家庭和基层中,把“无毒社区”创建工作与平安中国建设、精神文明建设相结合。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