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考试网 发表于 2017-4-11 15:50:24

90后求职:职场“新贵”如何突破“围城”

2012年是“90后”大学生的入职元年,2013将有更多“90后”大学生步入职场,开始自己的职业之旅。在这一新的“考场”上,他们将如何逐鹿人生、畅想未来——这是社会各界特别是他们的父母和老师共同关注的问题。
    “90后”大学生在求职时由于工作实践的匮乏加之职业浪漫主义色彩的侵扰,往往有些“不靠谱”。一位“90后”大学生说自己定义的“好工作”是:“位高权重责任轻,钱多事少离家近。”另一位“90后”大学生给出的“指标”是:“工作环境优雅,工资待遇优厚。”然而,“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僧多粥少”的事实往往就是对这些怀有浪漫主义色彩的“职业人”迎头一击。
    不满意便“跳槽”是当下大学毕业生较普遍的选择, “90后的员工更自主,开放性思维更明显,更喜欢自己掌握自己的前途,对企业忠诚度相对差些。” 天津明理企业管理公司人力资本总监刘波如是说,北京一位80后经理这样评价自己的学弟学妹们“从优势上说,90后员工年轻,敢于创新,剑走偏锋。相对而言,他们不太能够踏实工作,并且承担已做事情的责任。遇到难以解决的棘手问题,往往选择临阵脱逃。”另据调查显示,2012年,30%以上的大学毕业生工作不足半年即有离职经历——这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现实工作与他们的理想相去甚远。
    法国哲学家米歇尔•拉库瓦用八个字——“头顶星空,脚踩大地”向人们展现了令人神往的理想主义境界,然而在职场,对大部分人来说却难以平衡:如果缺少理想,会令人毫无生气,工作没有目标,工作缺乏激情;理想一旦满溢,容易让人冲昏头脑,美化现实,残酷的现实会不断令人感觉失望、沮丧,甚至愤怒。眼下 “90后”职场新人常常存在的与现实格格不入主要有以下三种情况。
    第一种是“一蹴而就”型。这部分毕业生往往是典型的理想主义者,他们恨不得第一份工作就能触碰理想,要么进入知名外企、国企;要么考中公务员,享受高薪、高待遇,穿梭在高级的办公室,获得众人艳羡的目光——然而往往只有极少数人如愿以偿,对绝大多数新人来说,一蹴而就并不现实。不到30岁便成为一家知名咨询培训公司的董事总经理冯燕女士认为,“90后”员工对工作的追求浮于表面,对工作本身的衡量及是否适合自己关注不够。
    第二种是“消极怠工”型。些职场新人往往由于没有太多工作经验,不了解职场的现实情况,自己会在大脑中塑造美好的工作情景,可在入职后真正发现有些地方不如想象中美好,工作态度就产生180度大转弯,情绪上消极失落,工作上敷衍了事。一位企业老板无奈地说:“一些电话销售人员在入职前抱着获得客户的认可和金钱回报的梦想,一旦拿起电话和客户沟通却发现打100个电话有90多个电话被客户拒绝,为此产生了苦恼、失望等畏难情绪,从此上班时间开始跟朋友、同学打电话消磨时光。”另一位500强企业HR向同行诉苦道:“一次培训后,我们发现几个新人在培训教室打牌,对其规劝,对方回应正在交流心得,培养团队精神。”如此种种,令人匪夷所思。
    第三种是“骑驴找马”型的。一位90后新员工在应聘时就很诚实地对面试官说:“我所应聘的工作不是自己最喜欢的,但是会竭尽所能做好,一旦工作结果得到公司和客户的肯定或许会喜欢上它,只要能把自己不喜欢的工作做好,我相信领导会交给自己喜欢的工作,哪怕去找新工作也更有底气。”
    大部分初涉职场的人,心中都会对职场充满向往,而当他们积极投入到现实中时,却发现理想往往会令人失望。当理想遭遇现实,是将“职业热忱”进行到底还是就此放
    弃或另寻他路?是每一位职场人必须思考的问题,以下是给“70后”高管、“80后”一线经理和“90后”员工的一些参考建议。
      ~ 直面困难,解决难题
    当交通拥挤、伙食不好、无法上网、失恋这点小事都成为离职理由的时候难免让人觉得年轻一代解决问题的能力太弱,遇到问题习惯逃避,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当工作中遇到难题时,人往往会产生负面的情绪,此时不能脱口而出“不干了”以解气,取而代之以“我如何干好”来寻找解决方法,工作就是解决问题,谁解决的问题越大,谁承担的责任就越多,谁获得的成就越大。
    一旦遇到因此类小事而闹情绪的员工,领导者要对其进行心理引导并告诉他们相关的应对问题的思维与方法,让他们先从思想上、心理上进行转变,改变“我做不到”、“我不知道怎么做”、“我没有办法”等固有的无效思维;其次,认识到遇到困难对于脑力劳动者来说,不过是一场场艰辛的比赛,真正的运动员总是盼望比赛并在比赛中获胜,否则就成了观众。要像运动员一样把克服困难当作比赛的过程,自然会产生动力去争取比赛的成功。领导者真正协助员工把问题解决,员工才会产生更大的动力,养成遇到困难予以解决而非逃避的习惯,而非以离职处之,这样的员工以后无论走到哪都会有良好的职业素质。
      ~ 基于现实,实现理想
    合适的职业理想建立在客观地认识自己的优劣势与外界环境之上,在此基础上设定切实可行的目标,否则它将成为“海市蜃楼”,再多的努力也无法达到。
    什么才是适合自己的职业理想呢?怎样设定自己的职业理想呢?
    首先,要认清现实。设定自己的职业理想要根据自己的能力和外部环境来综合评定,如果自身知识和技能比较低,而且外部环境也不允许投入大量金钱和时间充实自己时,不妨设一个较低的目标,一旦一个目标实现,对个人自信心的提升将有很大帮助,否则你将在不断的挫折中成长,时间长了自信心将严重受挫。
    其次,要把目标分阶段设立。职业理想要分多个阶段来实现,例如想成为公司独当一面的总经理,就要为自己设定详尽的职位路线图,例如何时通过何种方法晋升为主管、经理、总监等,这样才能看到离自己的理想越来越近。
    而作为领导者也要给予员工实现职业理想的机会和平台,帮助员工实现理想,也利于留住员工在企业中长久发展。

gwyone 发表于 2017-4-11 17:02:43


    ~ 寻找意义,激发动力
    工作有意义对职场中的每一个人来说都太重要了,对于某些人来说,工作的意义只是养家糊口,但不能说明你从事此工作的意义所在,因为其他的工作也可以养家糊口,而你为什么不去做呢?
    随着年纪和工作时间的增加,做出选择需要考虑的因素就越多。所以,我们需要趁自己年轻,趁还有选择机会和勇气的时候,考虑什么工作是自己愿意付出终身努力去追寻的,只要有追求就会努力付出,这样才有可能到中年时不会失望,到老年时不会后悔。当年老时,可以对自己和别人说,我曾经为自己喜爱的工作付出了努力,不枉此生。
    ~ 相互理解,和平共处
    “90后”之所以有种种行为不被“70后”和“80后”理解,是因为他们没有真正从对方的性格、所生活的年代去理解,如:“90后”员工跳槽相对频繁,而且理由相对荒唐,这对企业的管理者是一个严峻考验,就看企业领导者能不能打开胸怀来接受,而且要从改变自己开始,保持足够的耐心,不一味谴责他们,因为每个人都需要一个成长过程,要给他们成长的机会,让他们从经历中获得价值。同时,“90后”员工要合理定位,如果从事着自己不喜欢的职业,不妨
    重新定位一下自己的能力适合做什么样的工作。如果确定自己有能力从事其他工作,可以果断地跳槽,开创新天地。如果只是眼高手低,好高骛远,只当发牢骚就行,千万别轻率地放弃已有的工作,而应使自己慢慢平静下来,不活在幻想中。这一切一旦确定后就要坚持到底,给用人单位留下一个好印象,频繁跳槽是浪费自己的时间。
    ~ 创造业绩,变烦为乐
    新员工没有工作激情与动力,除了工作环境和工资待遇等外在条件不如意之外,工作没有获得认可、没有成就感也是重要的原因,“90后”是聪明的一代,自信的一代,管理者千万别误以为自己的经验就是真理。如果总是强调过去的经验,总用经验指挥他们,有时候结果会很糟糕,有的属下会故意破坏上级的指挥,以引起上级的重视,对“90后”一代,管理者要多强调自己要的结果,至于过程由他们自行决定,太多的干涉只会令情况变得更加糟糕。当他们创造了良好的工作结果,管理者要适时予以肯定,激励他们再创佳绩,当鲜花与掌声接踵而来的时候,或许心里就会逐渐喜欢自己的工作。
    今天在职场上春风得意的“70后”和小有成就的“80后”初入职场时,也曾有过这样那样的纠结与失落,也曾让他们的父辈兄长揪心焦虑。“90后”的成长需要时间,而他们最不缺的就是“时间”这个最宝贵的资源。弯路有弯路的风景与价值。新手上路免不了要交学费,但最好不要第二次第三次交学费。90后,期待你们保持“我来了,我看见,我征服”的锐气;祝愿你们从自己的彷徨、疑惑、成功和挫折中汲取营养,一步一个脚印,早一点站到“70后”“80后”的肩膀上去。我们有理由相信:明日的职场精英就是你!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90后求职:职场“新贵”如何突破“围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