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社会热点:高校招生腐败透射公平的失守和信任的坍塌
【背景材料】江苏南京市人民检察院昨天发布消息,该院近日以涉嫌受贿罪决定对中国人民大学招生就业处原处长蔡荣生予以逮捕。2013年11月20日,经上级指定管辖,南京秦淮区检察院对蔡荣生立案侦查。经查,2006年至2013年期间,蔡荣生利用职务便利,在学校特殊类型招生过程中为考生提供帮助,收受贿赂1000余万元。
【京佳解析】
京佳程老师认为一般官员的腐败有时不足以引起人们的震惊,哪怕是所谓的“小官大腐”,那么高校的行政人员尤其是招生人员的腐败,则让人难以面对和接受。因为,这种招生腐败的背后,存在着公平的失守和信任的坍塌。
在不少人的印象和认知中,高校虽早已不再是纯洁的象牙塔,但依然应该与社会保持着一定的距离。京佳程老师认为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有以下两个方面的原因。
一方面,这是人们对于高校的定位和期待。高校在培养人才,这种培养不仅仅是技能的培养,还是一种价值观上的培育,高校要想培养出有头脑、有追求、有理想的大学生,自身自然也应该有明确的价值追求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若一所高校本身就藏污纳垢,处处充斥着道德沦丧,那么这样的高校该如何教育出品学兼优的学生?因为,虚假和欺骗永远无法教育出美德与美好。
另一方面是因为,高校招生腐败与高考联系在一起,对高考的权威性、公信力构成巨大的威胁。高考在国人的心目中有着特殊的地位——高考不仅在为社会提供人才,为个人提供成才的机会,还承担着改变普通人命运、实现人生跨越、促进阶层流动的功能。尽管近年来高考对于高校招生的重要性有所下降,但人们仍然相信知识改变命运,相信高考改变命运,即便一个人没有显赫的家世和背景,只要他足够勤奋、好学,就可能通过高考找到上升的空间,拓展人生的目标。当然,这也需要前提,那就是高考是公平的,只有公平的高考才能让人产生这样的感觉,产生这样的信赖。
这些招生腐败并不会因为没有被曝光查处就不存在,就不会导致人们对公平的失望。严查严惩招生腐败,是救赎和承担社会公平的必需,千万不能让招生腐败动摇了社会公平的根基。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