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考试网 发表于 2017-4-11 15:49:53

2014社会热点:“地铁禁食”应当尝试

  【背景材料】
    北京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厅近日发布公告,本周四常委会会议将对“地铁车厢里禁食”进行审议。《北京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条例(草案)》今年2月向社会征求意见。其中规定,车厢内禁止饮食,不听从运营单位劝阻制止的,可处以50元以上500元以下罚款。
      【京佳解析】
    近年来,伴随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的迅猛发展,各地立法部门不断做出“地铁禁食”尝试。立法禁食的目的主要是保障地铁行驶安全,同时提高公民素质,在地铁乘坐规范上与国际接轨。尽管立法部门的尝试屡屡受挫,但这种努力也产生了积极的社会效果。在经历了多次大讨论后,不在车厢内饮食、大声喧哗等许多公共礼仪规范,正在得到越来越多市民的理解和践行。
    作出“地铁禁食”的尝试是其有现实问题的。究其原因京佳程老师觉得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食物碎屑会引来蟑螂老鼠从而形成安全隐患。
    其次,食物残渣以及包装垃圾等,会影响地铁车厢和车站的卫生环境。而且,地铁车厢空气流通性差,各种食物的气味会导致车厢内产生异味,影响他人。
    应看到,在早餐晚餐时间与潮汐交通叠合的情况下,拥有“饮食权”,意味着终日奔波的上班族可以“边走边吃”。但对“禁食族”而言,遍布车厢的“五谷杂陈”的味道及随处可见的垃圾,无疑是种折磨。如果地铁“禁食”,更清洁的环境或能顺应“禁食族”们的诉求,但这对那些每天奔波于车途的人们来说,或许是连吃饭间歇都被抹杀。这也是“地铁禁食”成为世界性难题的重要原因。
    在北京,“地铁禁食”其实也是大的公共交通管理体系中的一环。在“地铁禁食”议题中,京佳程老师认为除了立法者、管理方和个体所应独自承担的责任之外,社会资本潜能的开发和累积,才是促进大交通“生态系统”良性循环的长远之道。社会资本的积累,不仅要凭借严厉的惩罚措施,还要基于规则的合理性、道德的约束力、高度的认同感及公民间的理解和信任。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2014社会热点:“地铁禁食”应当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