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面试热点:莫让“最炫文言风”炫而无言
【背景链接】马年伊始,民间文坛吹来的不是流行风,而是一股“最炫文言风”。这股“最炫文言风”源自某社交网站兴起的活动,随后登上微博热门话题排行榜,内容则席卷众多网络流行语,还涉及诗歌、歌曲等文艺作品。比如,“女汉子”被译为“安能辨我是雄雌”,“为什么放弃治疗”被译为“汝何如停疗”。更有网友对阿黛尔在第54届格莱美颁奖礼上演唱的大热歌曲《Someone Like You》进行文言翻译,译成颇显古风的《另寻沧海》;歌词也显出工整句式与凝练笔法,比如像“已闻君,得偿所想,料得是,卿识君望”这样的叙事句,还有像“勿忘昨日,亦存君言于肺腑,情堪隽永,也善心潮掀狂澜”这样的抒情句。其效果真是不折不扣的“我伙呆”。网友纷纷“给母语点赞”,表示“恐怕要中文八级以上才有这样的功力”、“翻译得太美”。
对于此现象,究竟这是一种古典文化回归,还是单纯的文字游戏,网友们意见各异。有网友称:“‘文言风’来袭,流行语瞬间‘高大上’。”还有网友称:“突然有种好想学文言文的冲动。”也有网友不禁唏嘘:“只能算白话文强作文言辞藻,还算不上文言句式。”更有网友抛出攻略,给出速成古代文艺青年的三步法。而在这股“文言神翻译”风潮引发热议的同时,“古典文化回归”的话题再次引起公众的关注。
【京佳点拨】
所谓的古汉语尤其是文言文,是一种定型化的书面语言。据记载,文言文已有近三千年的历史,从先秦诸子到唐宋古文,至明清八股文,无不属于文言文范畴。可以说,经过历代文人长期的创作实践和积累,文言文发展至今,从体裁到内容都已经定型并形成了其独特的特点,被称为“美好的语言文章”,讲究骈骊对仗、音律工整、内涵丰富、寓意深刻。
目前众人对这股 “最炫文言风”褒贬不一:
正方认为,“最炫文言风”活动,让人既感到新奇又觉得非常有意思,比如,“富贾,可为吾友乎”,翻译过来竟然是“土豪,我们做朋友吧”;“女汉子”被翻译为“安能辨我是雄雌”。这样的炫文,确实是别具一格,令人大开眼界。“最炫文言风”的兴起,犹如为波澜不惊的文坛吹来了一股清新之风,引发了很多人特别是年轻网友的兴致,从这个意义上说,“最炫文言风”对于激发人们学习掌握古汉语的热情,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如果说此前“人艰不拆”、“不明觉厉”等网络热词展现的是普通网民低层次的消极性创造思维,那么“最炫文言风”的层次似乎要高一些。“这是一群具有一定文化层次、有一定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网民,在展示语文智慧。”在他看来,“最炫文言风”在娱乐的同时,也展示了古汉语的魅力,可以唤醒人们对以汉语为载体的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视。
但倘若是以为搞几句笑话,改写几句古诗,编造出几段语句,就称之为“最炫文言风”,似乎有点远离主题,对文言文显得大不敬了。这样,岂不是拿文言文当成下脚料,背弃了文言文原有的蕴涵?更有专家表示,这不伦不类的“文言风”并未拓宽汉语的边界,恐怕它们难像“山寨”、“团购”、“潜规则”那样被纳入新版的《现代汉语词典》,且必然短命如昙花一现。更令人忧虑的是,语言的简单化将引起思想的简单化。因此,“最炫文言风”能否引领“古典文化回归”尚且是未知数。
任何语言都是社会的产物,是社会文化最直接的反映,不能剥离社会现实来谈语言属性。不同的语言氛围决定了现代汉语与古代汉语不同的语言习惯,这并不能说明谁更有优越性,语言本身是没有优劣之分的。而“最炫文言风”这种“于庄严中见诙谐”的文化现象是有其可取之处的:不仅能够提升网络语言的文化品位,同时也能够唤起国人内心深处对古代汉语和传统文化的兴趣与认同,因而这种现象是利大于弊的。
中文博大精深,尤其古汉语堪称宝库,蕴藏着许多中华文化之精华,而对其理解与运用必然也不是随便就能达到一定高度的。“文言风”尽可炫,未被中心文化认同的自会淘汰。 这股“最炫文言风”也许就像以往的网络狂欢一样,来之匆匆,去之匆匆,算不上古典文化回归热潮。但是,它至少显示了古汉语的魅力,反映出一些人对古典文化的向往,也激发出另一些人对古典文化的兴趣,这就是这阵风的最炫之处。
为此,对这股“最炫文言风”,既不能以偏概全,全盘否定,忽略了其积极一面;也不能简单从事,任凭其无序发展,将文言文庸俗化。正确的态度是,因势利导,在“炫”的同时,注重“文言”的严谨,唯有如此,才能让“最炫文言风”劲吹,进一步弘扬和传承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