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上半年联考行测常识判断:近代抗争史
一、太平天国运动(1851-1864)1. 满清统治后期最为轰轰烈烈的农民起义;推翻了清朝统治,建立有衣同穿有饭同食的大同社会。
2. 《天朝田亩制度》《资政新篇》。
二、五四运动(1919)
1919年5月4日: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中国工人阶级的壮大,新文化运动促进思想解放,十月革命给中国人民送来了马克思主义,再加上欧洲巴黎和会的外交失败,“二十一条”的签订。
五四运动是1919年5月4日发生在北京以青年学生为主的一场学生运动,以及包括广大群众、市民、工商人士等中下阶层广泛参与的一次示威游行、请愿、罢课、罢工、暴力对抗政府等多形式的爱国运动。
是中国革命史上划时代的事件;
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结束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是中国人民彻底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
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
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及其与工人运动相结合,从而在思想上和干部上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准备了条件。
三、戊戌变法(1898)
1. 资产阶级改良运动。
2. 公车上书,学习西方,提倡科学文化,改革政治、教育制度,发展农工商业等。
目的:建立君主立宪政体,使国家富强。
四、洋务运动(1861-1894)
1. “师夷之长技以自强”的改良运动。
2. ①兴办近代企业;
②建立新式海陆军;
③创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
五、辛亥革命(1911)
1. 目的:推翻了清朝的封建统治,挽救民族危亡,争取国家的独立、民主和富强。
2. 结果:
A·对推动中国社会进步具有重大意义;
B·结束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封建君主制度;
C·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D·但也未能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和中国人民的悲惨命运。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