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选调生考试行测技巧之言语细节理解题五大雷区
在细节理解题中,经常出现容易误导考生的选项有以下几种,考生在做题时一定要仔细辨别了。一、无是生有
所谓无中生有,就是文段中并没有相关表述,而选项则说的冠冕堂皇,看上去有模有样。比如:
原文:更开放的网络,更理性的网民,具有更真切地影响世界的力量——盘点这样的内容,无疑比“网民人数世界第一”更值得欣喜。
设错示例:更理性的网民是中国网民
二、过于绝对
当出现过于绝对的选项时,就一定要和文段认真比较了,因为这样的选项多数情况下是一个有问题的选项。我们中国人的语言习惯是比较中庸内敛的,说话会留有余地。比如:
原文:根据对海底沉积岩层的取样分析认为,北冰洋海底也许是一个巨大的石油储藏地。科学家研究表明,围绕北冰洋周边,从美国阿拉斯加州的北端到欧洲北部的大陆架,可能有丰富的石油储藏。
设错示例:研究表明,欧洲北部大陆架有丰富的石油储藏
选项把可能性的表述偷换成了已然性的表述。
三、逻辑关系偷换
所谓逻辑关系偷换,是原文是条件关系、递进关系或并且关系,选项偷换成了其他关系。比如:
原文: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将委托专业金融机构对中国女足发展基金进行管理和运作,其收益部分用于资助中国女子足球队改善生活和训练条件,开展交流与合作,培养选拔后备力量。
设错示例:广泛开展交流合作,是培养和选拔女足后备力量的保证
选项把并列关系偷换成了因果关系。
四、话题的扩大缩小和转换
原文: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我国的经济实力明显提升....
设错示例:在全球化的催化下,我国的综合国力显著提升。
我们会发现,文段说的是经济实力,而选项改成了综合国力。
五、时态偷换
原文: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将委托专业金融机构对中国女足发展基金进行管理和运作,其收益部分用于资助中国女子足球队改善生活和训练条件,开展交流与合作,培养选拔后备力量。
设错示例:中国女足发展基金,已确定了管理机制和运作规则
文段的时态是“将”引导的将来时,而选项偷换成了由“已”确定的现在进行时。
这几种错误都比较隐蔽,通过偷换个别字就可以设置成错误选项,所以需要考生认真和原文进行比对。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