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上半年联考社会热点:医患冲突何时休
【背景链接】黑龙江齐齐哈尔杀医案的震惊尚未消散,广东卫视知名主持人王牧笛微博上的过激言论又为医患关系的紧张火上添油。令人痛心的“杀医”惨案,网上一些不负责任的言论,让原本有些紧张的医患关系更加尖锐对立。如何让医患关系回归正常,让弑医悲剧不再重演?解决之道不仅仅是医和患之间的理解和互动,更需全社会的推动。
【京佳解析】
杀医惨案出来后,有人为凶手百般辩解,认为“看病难”让患者心有郁气,认为医生出现过错让患者遭受痛苦,认为医务工作者“脸难看”让患者心生怒火……这些言论貌似有理,实则荒谬透顶。要避免杀医案悲剧重演,首先应该对这些说辞当头棒喝,对杀人者依法严惩。
其次,每个人也需要理解医生的工作。医学是个很专业的领域,我们并不掌握相关的知识,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只能选择信任医生,不仅仅是对方的医术,更是对方的职业操守。我们必须了解,尽管目前医学已经相当发达,但是还有很多疑难杂症是现在无法解决的。所以,即便没有达到自己的期望,甚至留下了后遗症,我们也应该理解医生尽力而为之后的无奈;我们还必须有这样的心理预期:所谓“医者父母心”,医生会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在治疗我们的疾病。唯有如此,我们才不会因为自己的偏执,在心里种下怨恨的种子。
再次,对于医务工作者来说,同样要理解患者的情绪,在现有的能力范围内,尽最大可能提高专业水平,提升服务品质。医生每天面对众多患者,也许单个患者只是自己问诊治疗的1%,但是对每个患者而言,病痛就是100%的折磨。在这样的情况下,就需要医生把每个1%,都能按照100%来对待。不可否认,现在的医疗资源还处于短缺状态,在“看病难”的前提之下,医务工作者唯有在服务态度和品质上不断改进,才能一定程度上消解病人因为“看病难”而郁积的不满情绪。
值得一提的是,个别媒体一些不太负责任的报道在一定程度上也起到了负面作用。当前医疗领域中,的确有一些医生收红包、收回扣,甚至见死不救等,但并非人人如此。有些媒体在事实尚未清楚之时就对医院进行有罪推定、大肆批判,纵然事后澄清,也难以弥补对医疗行业的名誉伤害。在一起起或真或假的医疗行业负面事件中,媒体裹挟着公众的批判热情席卷而过,赢得了关注,留下了愈加破碎的医患关系。
医患冲突,受伤的不仅只有医生。对于患者来说,医患信任破裂的成本最终还会回落到自己身上。因此,避免弑医案件的一再发生,不能单方面要求患者或者医生,更需要多方联动,以及整个社会的重视和参与。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