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上半年联考申论备考必知:明确本质 以材料为根
一、明确申论本质申论思维:是什么——产生什么影响——为什么——怎么做
古语“申而论之”成为考生对申论二字最熟悉的解释,但考试对于“申论”的本质意思却比较模糊。申论的本质是分析提出并解决问题,这与人们日常生活的目的是一致的,都在与最终解决问题,因此申论的本质即申论思维:是什么——产生什么影响——为什么——怎么做。目前的申论试题越来越有反套路化的倾向,这也是为何每年的试题在形式上都有所变化。因此,申论更多考查的是考生的思维方式,对于新形式的题型以及对于综合分析类的题型,正确的思维方式将会是我们在答题的过程中茅塞顿开。
二、高效阅读:以材料为根
1. 高效阅读三要素:问题意识——善做笔记——合并信息
阅读在申论考试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高效的阅读将会是申论作答事半功倍。问题意识是指考试应该带着问题去阅读,有目的有轻重的阅读,做到详略得当;在阅读过程中,根据问题,去粗取精、去掉重复信息,对于重要信息利用划线、标注字母等方式使阅读过的材料重点突出、关键点明确;合并信息,即将关键点做最后的统筹和安排,组合成答案。
2. 高效阅读两方法:区分材料类型——勾画关键词
申论材料来源十分广泛,有事实报道、领导讲话、工作汇报、具体事例等。在阅读过程中如何把握这些材料,主要分析以下几种:一是权威型材料。国家领导人讲话、政策理论、工作部署、措施要求、时事政治等方面的内容一定是正确的,是对策和建议的出处。二是观点型材料。群众观点一般是带着利益诉求。专家观点通常需要辩证全面地看,它代表着某一个群体的问题所在,同时专家的观点也往往是答案信息点的出处。三是事例型材料。举出具体的事例,详细的事例需要精读,在事例中找到启发、意义、问题和原因。
勾画关键词是指在材料中能够通过明显的词语提示找到答案出处,关键词的勾画有利于我们快速地定位答案信息点,节约阅读时间,提高阅读效率。在这里主要给大家介绍几种常用的方法:
第一,首尾句原则。材料的段落多是总——分——总的结构,因此其主旨许多时候往往出现在首尾句中。
第二,关联词原则。因果关系、转折关系、递进关系、并列关系。其中在转折关系中,转折后的话语往往是答案信息来源,在递进和并列关系中,往往确定某一部分是信息来源,则另外一部分同样是信息答案。
第三,总结词原则。揭示事物的本质,有利于考生查找问题、原因和对策。通常见到的总结词有:最、首要任务、整个、根源、危害、教育、问题在于等。
第四,普遍性原则。在案例型的材料中“许多群众、一些职工看待”等一系列量词。这些词往往代表着一类人的想法和诉求。
第五,权威词原则。常见的权威词有:领导讲话、体制、领导、法律法规、监督、重大决议、政府性质公报等,决定着考生的立场。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