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考试网 发表于 2017-4-11 15:44:43

2014河南选调生备考指导:判断推理考试热点——直言命题及其推理

行测考试中,逻辑判断一直是很多同学复习备考的难点。这部分考试题目,都具有鲜明的特点,对于直言命题、联言命题、选言命题或者假言命题,都有一定的推理逻辑。大家在备考过程中,只要掌握了这些基本的理论知识,就不难应对各种题目了。下面,我们就以2014年北京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为例,复习一下直言命题的相关考点。
    1. 某公司有些新入职职工拥有博士学位。该公司所有拥有博士学位的职工都被董事长单独接见过,而该公司所有甲省的职工都没有被董事长单独接见过。 如果以上陈述为真,则以下哪项也一定为真?
    A.有些新入职职工不是甲省的
    B.所有新入职职工都是甲省的
    C.有些新入职职工没有被董事长单独接见过
    D.有些拥有博士学位的职工是甲省的
    【京佳解析】A本题考查的是直言命题及其推理。由题干可知,有些新入职员工拥有博士学位,拥有博士学位的都被董事长单独接见过。根据传递关系,可知,有些新入职员工被董事长单独接见过。又知,所有甲省职工都没被董事长单独接见过,通过逆否推理可知,被董事长单独接见的都不是甲省职工。结合前面结论,可以得到,有些新入职员工都不是甲省职工。故选A。
    2. 某实验室一共有3种类型的机器人,C型能识别颜色、S型能识别形状,X型既不能识别颜色也不能识别形状。3类机器人都能根据简单命令拿起实验品。实验室对l号机器人和2号机器人进行实验,当命令它们拿起红球时,1号拿起的是红方块,2号拿起的是蓝球。
    根据上述实验,以下哪项断定一定为真?
    A.1号和2号都是X型
    B.1号和2号都不是X型
    C.1号是C型且2号是S型
    D.1号不是S型且2号不是C型
    【京佳解析】D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X型既不能识别颜色也不能识别形状,对于这句话的正确理解应为X型机器人拿的试验品是随机的,而无论颜色、形状如何。再来分析题干,命令是拿红球,1号拿起的是红方块,则只能推断得出结论:1号不能识别形状。而1号到底是能识别颜色的C型,还是具有随机性的X型,我们无法断定。同理,2号拿起蓝球,则2号不能识别颜色。故选D。
    3. 英语六级考试结束后,关于王刚、刘超二人是否能通过考试,宿舍同学有如下讨论:
    王刚说:或者我能通过,或者刘超能通过,或者我和刘超都能通过。
    李强说:王刚一定能通过。
    杨帆说:刘超能通过。
    赵进说:王刚没有可能通过。
    考试成绩出来后,证明四人的话有两人说的是真的,两人说的是假的。
    根据以上陈述,可推出以下哪项?
    A.王刚、刘超都通过了
    B.王刚、刘超都没通过
    C.王刚通过了,刘超没通过
    D.刘超通过了,王刚没通过
    【京佳解析】C本题考查的是直言命题的真假推理。根据矛盾关系命题“一真一假”的特点,做题时,先找出具有矛盾关系的命题。从题干可以看出来,李强说王刚一定能通过,赵进说王刚没有可能通过,两句话是矛盾的,必有一真一假。再根据题干,四人的话是两真两假。那么,王刚和杨帆两人的话也是一真一假。这时,我们可以用代入法。假设杨帆说的是正确的,即刘超能通过。再看王刚的话,它是一个选言命题。如果杨帆的话为真,那么王刚的话也必定为真。此时就会出现“三真一假”,与题意矛盾。所以,杨帆的话为假,刘超没有通过。那么王刚的话为真。要使王刚的话为真,王刚和刘超至少要有一人通过,而刘超没有通过,那么王刚必须通过了考试。王刚、李强的话为真,杨帆和赵进的话为假,符合题意。故选C。
    4. 甲、乙、丙、丁、戊、己六位运动员的跳高纪录有如下比较:
    (1)乙的成绩比丙好,但不如甲;
    (2)丁的成绩不如甲和丙;
    (3)戊的成绩好于丁和己,但不如甲和丙。
    由此,可以确定:
    A.丁的成绩好于己
    B.己的成绩好于丁
    C.戊的成绩好于乙
    D.乙的成绩好于戊
    【京佳解析】D京佳教育王老师提醒广大考生,在做这类题目时,可以在草稿纸上按照成绩从好到坏依次写一下:根据条件(1),甲的成绩好于乙的成绩,乙好于丙,则三人的排序从好到坏依次为:甲、乙、丙。再根据条件(2)得知:甲、乙、丙、丁。又根据条件(3):戊的成绩好于丁、不如丙,则戊排在丙和丁之间。据此,成绩从好到坏依次排序为:甲、乙、丙、戊、丁。而己的成绩,根据题干,只能得到,戊好于己,至于己和丁之间的比较,无法得出结论。故选D。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2014河南选调生备考指导:判断推理考试热点——直言命题及其推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