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试模拟题与解析(四):法制建设
面试预测题一:网络上流传着一份名为“2000万开房信息”的资料在各大论坛提供下载,一名上海白领在其中查到了自己的名字,随后便起诉涉事的一连锁酒店和一家网络公司,并要求赔偿20万元。近日,该诉讼在浦东法院第一次开庭审理。就此谈谈你的看法。【京佳解析】
我觉得这起诉讼是法治社会建设与发展的体现。公民运用法律武器对侵犯个人权利的行为进行还击,捍卫个人利益和法律尊严是值得赞许的。
“2000万开房信息”事件是近年来网络安全和信息泄露的一个代表案例。事实上,如今大部分人都习惯于接到营销电话和垃圾短信的骚扰,除了抱怨几句之外,也没有太多办法。这一次,有人主动拿起法律武器来为自己的隐私维权,确实是一件大好事。当然,2000万的开房信息泄露,规模之大、范围之广、影响之恶劣也是多年来所罕见。最后通过法律途径来解决,以这一方式来厘清责任,无疑是一次很好的普法教育。
纵观近年来对于个人信息保护的重视程度呈现逐渐加强的趋势,2010年全国首例侵犯个人信息安全罪案件的宣判,意味着侵犯公民个人信息也需要承担刑事处罚。但个人信息泄露已成产业化运作,不可小觑。
要解决这一问题,首先要注意堵住源头,即个人信息的泄露来源。信息可能是有的机构或个人主动售卖出去的,也有可能是因为黑客的盗取。从“2000万开房信息”泄露的情况来看,很可能是黑客行为。因此,大力打击黑客的不法行为,很有必要。
归根结底,大量的泄露事件背后都是利益作祟。除了信息获取这一环节外,信息传播甚至二次销售使得泄露造成的影响不断放大。相关法律法规除了惩治泄露者外,针对传播者和销售获利者,也应该明确其法律责任。在“2000万开房信息”泄露后,立刻冒出来一些网站专门提供这些信息的打包下载,甚至只要输入名字,便可查询相关开房记录。这些网站的行为,也应该严厉打击。而广大网友们在痛恨自己的个人信息被泄露的同时,也应该形成保护他人隐私、不传播他人隐私的自觉意识。
总之,只有斩断整个产业链,从源头、传播、销售等各个环节出击,才可能釜底抽薪,有效保护个人信息安全。
面试预测题二:东莞扫黄工作开展过程中,一些人乃至媒体大肆宣扬色情服务解决了“就业”、带来了商机,对当地经济有“贡献”、发展有“益处”,甚至有人认为“存在的就是合理的”。对此谈谈你的看法。
【京佳解析】
首先,铲除色情产业是在维护公序良俗,引导社会风尚,是媒体的价值所系,也是治理者的责任所在。有着毋庸置疑的正当性、合法性。出现这种有悖伦理的法治精神的怪论,说明有人被利益蒙蔽了眼睛甚至已经走上了歧途。
卖淫嫖娼是建立在不道德、不合法基础之上的,即便真的能为当地带来一时的所谓“繁荣”,也只是饮鸩止渴的幻象。唯利是图,藏污纳垢,背离了法治精神,搞坏了社会风气,玷污了城市形象,到头来只会得不偿失。用“有利发展”给予同情,用“色情无罪”进行开脱,都是强词夺理。更何况,这后面还可能隐藏着权力寻租和腐败黑洞。
我觉得,东莞之所以成为“黄泛区”,属于典型的监管失职。对于卖淫嫖娼,从一开始就应该铁腕治理、露头就打,在不放过组织者、经营者的同时,坚决打击幕后“保护伞”。这样才能让涉事者受罚、心动者自重、围观者警醒,也才能避免黄流泛滥、塑造良好风尚。
无论从什么角度看,东莞都应该以此次舆论风波为契机,刮骨疗毒、重典治乱,把色情服务清扫出去。其他地方同样应该看到,全面深化改革,推进治理能力的现代化,离不开对违法行为的打击、对社会风气的澄清,以及对未来发展的布局,这才是社会治理者的责任。不管深化改革力度有多大,不管市场化会走多远,色情产业合法化都没有必要,更没有可能。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