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考试网 发表于 2017-4-11 15:38:45

行测高分冲刺练习题 第二期

1、在其他环境条件基本相似的情况下,行政管理幅度与管理层次的关系为( )。
    A、一致
    B、正比
    C、反比
    D、没有关系
    2、社会学实践表明,两个人以团队的方式相互协作、优势互补,其工作绩效明显优于两个人单干时的总和。团队精神的核心是( )。
    A、协同合作
    B、奉献精神
    C、目标一致
    D、团结一致
    3、我国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主导作用,主要通过下列哪方面体现出来?( )
    A、国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的量的优势
    B、国有大型企业和企业集团的规模和实力
    C、对经济发展的控制力和其市场竞争力
    D、国家对市场活动的正确指导和有效调控
    4、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政企分开的措施是( )
    A、政府部门与所办经济实体脱钩
    B、取消政府主管部门对所属企业的人、物的控制
    C、加强对企业投资的审批
    D、对国有重点企业试行稽查特派员制度
    5、根据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在优化结构和提高效益的基础上,我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到 力争比2000年翻 。( )
    A、2015年 两番
    B、2015年 三番
    C、2020年 两番
    D、2020年 三番
    1990年,占上海进口比重前5位的国家(地区)分别是中国香港(25.1%)、日本(21.8%)、德国(16.4%)、美国(13.3%)、澳大利亚(5.1%),前5位国家(地区)进口集中度为81.7%。2004年,占上海进口比重前5位的国家(地区)分别是日本(18.9%)、美国(11.2%)、德国(10.1%)、中国台湾(9.3%)、韩国(8.7%),前5位国家(地区)进口集中度为58.2%,14年下降了23.5个百分点。2004年是中国加入WTO后履行有关承诺的关键一年,大部分过渡措施已在2004年底到期。外贸进口增幅高于出口的现象近年来在沿海主要外贸省(市)已经十分普遍。预计若干年后我国外贸逆差地区可能有所增加,并影响到全国外贸平衡状况。
   
http://www.jingjia.org/uploadfile/2013/0721/20130721111722333.jpg
    6、关于14年来上海市的进口货源地区情况,下面描述正确的是( )。
    A、进口货源地区趋向多元化
    B、上海市在2003年从日本的进口额低于1990年
    C、14年来上海市的进口货源地区主要在欧美
    D、近年来上海市已不再从澳大利亚进口货物
    7、如果山东省2003年的出口总额是300亿美元,那么2004年的出口总额是( )。
    A、413.8亿美元
    B、355.2亿美元
    C、370.8亿美元
    D、421.2亿美元
    8、与2003年相比,2004年外贸进口总额增长幅度最大的省市是( )。
    A、江苏省
    B、浙江省
    C、山东省
    D、上海市
    9、材料中关于广东省2003年和2004年的进出口情况,下列描述错误的是( )。
    A、2003年的进口增长率高于2004年的进口增长率
    B、2004年的外贸进出口呈现顺差态势
    C、2004年广东省的外贸进口增长率最小
    D、2004年外贸出口增长率比2003年高2.1个百分点
    10、14年来,上海市进口比重变化最小的货源国家(地区)是( )。
    A、美国
    B、德国
    C、日本
    D、中国台湾
    “十一五”期间,我国城镇就业人员增长持续快于全国就业人员增长,城镇就业人员占全国就业人员总量的比重从2005年的36.0%上升到2009年的39.9%。
    “十一五”期间,我国第一产业就业人员由2005年的33970万人,减少到2009年的29708万人,年均减少1066万人;第二产业就业人员从2005年的18084万人,增加到2009年的21684万人,年均增加900万人;第三产业就业人员从2005年的23771万人,增加到2009年的26603万人,年均增加708万人。我国三次产业就业人员的比重由2005年的44.8:23.8:31.4,转变为2009年的38.1:27.8:34.1,如下图所示。
   
http://www.jingjia.org/uploadfile/2013/0721/20130721111722598.jpg
    2009年末,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以及外商和港澳台商投资企业等其他经济组织就业人员5088万人,比2005年增加1394万人,年均增加349万人;2009年,非公经济中,城镇私营个体经济组织就业人员为9789万人,比2005年增加了3553万人,年均增加888万人。“十一五”时期的前四年,城镇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共吸纳就业4947万人,年均增加超过1200万人。
    11、2009年我国就业人员总量大约为( )。
    A、75825万人
    B、77995万人
    C、79789万人
    D、75088万人
    12、2009年农村就业人员占全国就业人员的总量比重比2005年下降( )。
    A、3.9个百分点
    B、4.5个百分点
    C、5.3个百分点
    D、6.2个百分点
    13、“十一五”期间,我国就业人员三次产业结构变动的趋势是( )。
    A、第一产业就业比重上升,第三产业就业比重下降
    B、第二产业就业比重上升,第三产业就业比重下降
    C、第一、三产业就业比重下降,第二产业就业比重上升
    D、第一产业就业比重下降,第二、三产业就业比重上升
    14、资料表明,“十一五”期间我国( )。
    A、公司类经济组织就业人员超过城镇私营个体经济组织就业人员
    B、城市就业人员高于农村就业人员
    C、2005年,城镇私营个体经济组织就业人员大约为3553万人
    D、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就业人员大幅增加
    15、根据资料,可以推出,“十一五”期间我国( )。
    A、就业人员总量不断下降,就业结构趋于恶化
    B、就业人员总量稳定增加,就业结构得到改善
    C、就业人员总量不断下降,就业结构得到改善
    D、就业人员总量稳定增加,就业结构趋于恶化
        参考答案及解析
    1、正确答案是 C
    考点 行政管理
    解析
    管理幅度,又称控制幅度,是指一名主管人所能够直接领导、指挥和监督的下级人员或下级部门的数量及范围。
    管理层次亦称管理层级,是指组织的纵向等级结构和层级数目。
    管理幅度与管理层次是组织结构的基本范畴。管理幅度与管理层次是影响组织结构的两个决定性因素。幅度构成组织的横向结构,层次构成组织的纵向结构,水平与垂直相结合构成组织的整体结构。在组织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管理幅度与管理层次通常成反比例关系,即管理幅度宽,则管理层次少,反之亦然。
    故正确答案为C。
    2、正确答案是 A
    考点 管理常识
    解析
    所谓团队精神,简单来说就是大局意识、协作精神和服务精神的集中体现。团队精神的核心团结协作、优势互补.团队精神强调的不仅仅是一般意义上的合作与齐心协力,因为这最多带来“1+1=2”的效果,要发挥团队的优势,其核心在于大家在工作上加强沟通,利用个性和能力差异,在团结协作中实现优势互补,发挥积极协同效应,带来“1+1>2"的绩效。团队精神的基础是尊重个人的兴趣和成就,最高境界是全体成员的向心力、凝聚力。故正确答案为A。
    3、正确答案是 D
    考点 经济常识
    解析
    十五大报告指出,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起主导作用,这种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对关系到国民经济命脉的行业和关键领域,国有经济必须占支配地位。故选D。
    4、正确答案是 C
    考点 政府职能
    解析
    政企分开的主要措施:解除政府主管部门与所办经济实体和直属企业的行政隶属关系;大量裁减专业经济部门和各种行政性公司,发展社会中介组织;加强和改善国有企业的监管方式。C选项不属于政企分开的措施。故正确答案为C。
    本题相关知识点:政府与企业的社会职责的分开。政府的社会职责是对国家和社会公共事务进行有效的管理,而企业的社会职责是依照国家法律和市场规则,以最少的投入向社会提供最多最好的产出。
    5、正确答案是 C
    考点 宏观经济与调控政策
    解析
    在2002年召开的中共十六大上,江泽民在大会报告中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是“在优化结构和提高效益的基础上,国内生产总值到 2020 年力争比 2000年翻两番”,故本题选C。
    本题相关知识点:
    胡锦涛在2007年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实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到2020年比2000年翻两番。这是中共首次在党代会报告中正式使用这种提法。在2012年的十八大报告中,胡锦涛提出“到2020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这是中共首次明确提出居民收入倍增目标。
    解析 在2002年召开的中共十六大上,江泽民在大会报告中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是“在优化结构和提高效益的基础上,国内生产总值到 2020 年力争比 2000年翻两番”,故本题选C。
    【本题相关知识点】胡锦涛在2007年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实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到2020年比2000年翻两番。这是中共首次在党代会报告中正式使用这种提法。在2012年的十八大报告中,胡锦涛提出“到2020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这是中共首次明确提出居民收入倍增目标。
    6、正确答案是 A , 你的答案是 B
    考点 综合推断型
    解析
    A选项进口集中度14年下降了23.5个百分点,所以暗含进口货源地趋向多元化;B选项本文并没有提到2003年从日本的进口额;C选项其货源地除了欧美外还有中国香港、日本、中国台湾等亚洲地区;D选项澳大利亚只是没有排在前五位,并不能说明已不再从该国进口货物。故正确答案为A。
    7、正确答案是 C
    考点 数值计算型
    解析
    2004年山东省的出口增长率为23.6%,则2004年出口总额为300×(1+23.6%)≈300×1.24=372(亿元),故正确答案为C。
    标签 插值法
    8、正确答案是 A
    考点 比较大小型
    解析
    从表中可知,2004年江苏省、浙江省、山东省、上海市的进口增长率分别为70.5%、62.4%、40.4%、57.3%,因此最高的为江苏省。故正确答案为A。
    本题经过考友纠错,应该与2003年相比。选B
    9、正确答案是 B
    考点 综合推断型
    解析
    2003年广东省的进口增长率为26.6%,2004年进口增长率为25.9%,2003年高于2004年,A选项正确;图表中只显示了进出口增长率,不能显示其顺差态势,所以B选项错误;从表中最后一列的数据可知,2004年进口增长率最小的为广东省,C选项正确;2004年广东省出口增长率为26.2%,2003年为24.1%,2004年比2003年高2.1个百分点,D选项正确。故正确答案为B。
    10、正确答案是 A
    考点 比较大小型
    解析
    美国进口比重变化了2.1%,德国为6.3%,日本为2.9%,中国台湾没有在第一次中出现,比重必然小于5.1%,因此变化幅度大于4.2%,所以比重变化最小的为美国,故正确答案为A。
    材料解析题:
    11、正确答案是 B
    考点 数值计算型
    解析
    2009年我国第一、二、三产业就业人员分别为29708万人、21684万人、26603万人。因此2009年我国就业人员总量为29708+21684+26603,尾数为5,排除C、D选项,29708+21684+26603>29000+21000+26000=76000,因此正确答案为B。
    标签 尾数法
    12、正确答案是 A
    考点 数值计算型
    解析
    城镇就业人员占全国就业人员总量的比重从2005年的36.0%上升到2009年的39.9%,上升了3.9个百分点,则农村就业人员所占比重下降了3.9个百分点,故正确答案为A。
    13、正确答案是 D
    考点 趋势判断型
    解析
    通过观察柱状图可以发现,第一产业就业比重下降,第二、三产业就业比重上升,故正确答案为D。
    14、正确答案是 D
    考点 综合推断型
    解析
    A选项,2009年末,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以及外商和港澳台商投资企业等其他经济组织就业人员5088万人,城镇私营个体经济组织就业人员为9789万人,公司类经济组织就业人员低于城镇私营个体经济组织就业人员,A项错误;
    B选项,“十一五”期间,我国城镇就业人员占全国就业人员总量的比重从2005年的36.0%上升到2009年的39.9%,低于50%,故城市就业人员低于农村就业人员,B项错误;
    C选项,2009年城镇私营个体经济组织就业人员为9789万人,比2005年增加了3553万人,C项错误;
    D选项,“十一五”时期的前四年,城镇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共吸纳就业4947万人,年均增加超过1200万人,故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就业人员大幅增加,D项正确。故正确答案为D。
    15、正确答案是 B
    考点 综合推断型
    解析
    从2005年到2009年,就业人数总体呈增加趋势,且三大产业就业人员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行测高分冲刺练习题 第二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