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考试网 发表于 2017-4-11 15:25:44

行测数量关系:不等式解青蛙跳井题

在招警考试行测数学运算中,青蛙跳井问题是困扰我们很多考生的难题,同时,青蛙跳井问题灵活多变,可以与行程问题、工程问题相结合,增加了题目难度,常使很多考生无从下手,下面专家结合具体的例子给大家做一详细的讲解,让大家掌握该题型的解题方法,一分钟内即可解决青蛙跳井问题。
      一、基本青蛙跳井问题
    我们先由一道简单的例题认识一下青蛙跳井问题。
    例题:现有一口高10米的井,有一只青蛙坐落于井底,青蛙每次跳的高度为5米,由于井壁比较光滑,青蛙每跳5米下滑3米,这只青蛙跳几次能跳出此井?
    A.4 B.5 C.6 D.7
    【解析】B。
      方法一:枚举法
   
http://www.jingjia.org/uploadfile/2014/0225/20140225102503568.png
    此题比较简单,可以通过枚举法快速得到答案,但仅仅用该方法显然不能满足目前考试的需要,因为实际考试中,数据可能会较大,枚举过于耗时,枚举情况过多时也容易马虎出错,所以在此讲述此方法主要是为了便于大家理解青蛙跳井的整个过程。
    青蛙跳井问题关键特征:周期性、周期内有正有负。
    我们讲这个例子主要是为了得出针对此类问题,简单但适用性更强的解题方法-不定方程。
      方法二:不等式法
    先来分析一下青蛙跳井问题,青蛙不停地上跳下滑,一直在做周期性运动,我们可以把上跳1次下滑1次看做1个周期;不管最终青蛙跳几次才能跳出此井,有一点是确定的,第一次跳出井口的时,它是在上跳的过程中,而不可能是在下滑的过程中,那么扣除最后1次跳出井口,其它恰好是完整周期,当最后一次下滑后,青蛙距离井口的高度≤跳1次能完成的高度时,青蛙再跳1次,即可跳出井口。
    以此题为例,我们假设青蛙运动x个周期后,再跳1次,即可跳出井口。
    青蛙每运动1周期能上移2m,运动x个周期后,上移(2x)m,此时距离井口的高度为10-2x≤5,解得x≥2.5,所以x=3,也就是青蛙运动3个周期后,再跳1次,即可跳出井口,与我们前面枚举法做出来的结果相同,但就通过解不等式,就省却了枚举的过程,计算量小,用时短,不易出错。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行测数量关系:不等式解青蛙跳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