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考试网 发表于 2017-4-11 15:21:13

名师预测:消极社会现象题及解析二

  一、福建BRT公交车爆炸起火,造成重大伤亡,根据你的了解,谈谈对这一事件的看法。
      【京佳解析】
    这件事让人揪心,也更引人深思,如何避免类似惨剧的发生,保护百姓的生命安全是当下最需要去认真做好的事情。
    近年来,公交车因自燃或乘客携带的危险物品爆燃、报复社会者故意纵火而引发的伤亡事故不在少数。
    现在的公交车多为车窗密闭的空调车,即使是推拉式车窗,夏天开了空调后,车窗也都关着。而公交车上人员密集,一旦起火,在浓烟烈火中,乘客乱成一团,即使车门开着也很难找到正确的逃生通道,更别说及时砸开车窗逃生了。尤其是快速公交,行驶路面多为距离地面约10米的高架路,乘客侥幸逃生后也很难得到迅速救援,还要面对高架上其他车辆可能的撞击威胁。
    从这次的事件中我们可以看出,对公交车特别是BRT公交车发生自燃或人为纵火可能造成的大量人员伤亡,有关部门并没有做好充足预案准备,甚至有生还者反应逃生锤根本砸不开窗户玻璃,车窗狭窄无法钻窗逃生,而人流的拥挤也导致无法使用灭火器,最终致使大量人员伤亡。
    我觉得加强公交安全建设应该有以下几个重点:
    第一,要经常排查安全隐患,杜绝自燃事故,也要加强司乘人员的培训,提高其责任心,严禁乘客携带易燃易爆危险物品乘车。在人流量较大的公交车站,高峰期应有专人维持乘车秩序,防止拥挤踩踏的同时将危险物品拒之门外。
    第二,公交公司和公交车制造厂商也应考虑是否在公交车上加装自动灭火装置,一旦车辆发生火情,就能自行启动,释放出干粉灭火剂,对着火部位进行全面覆盖,保护乘客的生命财产安全。
    第三,公交车上还应加装监控摄像头,方便司乘人员观察车厢内情况,也为日后警方调查公交车上的犯罪案件提供帮助。对犯罪分子来说,车厢里的监控摄像头也是对其最好的警告与威慑,可以打消很多人的犯罪念头。
    第四,公交车车窗也应和车门一样,设计成可开启的,以便紧急情况下乘客逃生。公交车生产厂家应该认真考虑这一问题,毕竟公交车的安检措施很难像机场、火车站和长途汽车站那样严格,无法完全防止危险物品上车,因此公交的逃生装置应尽可能完善。
    第五,为避免市民在突发灾害或意外事故中手足无措,逃生、救护训练应作为中小学必修课强制推行。每年进行相关演习或模拟逃生训练。这虽然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教育支出和师生负担,却能在紧急情况下拯救更多生命。相比发达国家完善的逃生救护教育体系,我们已落后太多,理应迎头赶上而不是继续落后。
    城市发展,公交先行。公共交通的安全关系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也关系城市发展建设的水平,更关系和谐中国蓝图的建设,希望政府、企业、各种社会团体及广大群众齐心合力,畅通城市公交、保障出行安全。
      二、近期,全国妇联发布报告称,截至2010年,中国0-17岁农村留守儿童和城乡流动儿童已达到9683万。其中,有近205.7万的留守儿童处于独居状态。就此谈谈你的看法。
      【京佳解析】
    留守儿童问题必须当做关系国家未来的大事去抓,刻不容缓。
    首先,9683万的儿童处于留守和流动状态,意味着在他们的成长过程中,或得不到父母的照顾,或得不到良好的教育,这两点对于儿童成长的影响都是负面的、深远的。有限的学术研究也表明,情感需要得不到满足的留守儿童,其社会适应总体水平低,自尊低、孤独感强、抑郁高、社交焦虑高。心理失衡容易导致他们人格扭曲、道德堕落、行为失控或者有犯罪倾向。
    其次,“少年强,则中国强”。近亿儿童处于非正常的成长状态,长此以往,人才成长会出现明显的薄弱期甚至断层,国家会出现无人可用的境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而孩子就是“中国梦”的幼苗,没有健康幼苗就不会有丰硕的果实。
    我认为留守及流动儿童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城乡发展失衡以及城乡户籍二元制叠加累积的结果。资源过分集中出现在城市,导致城市成为“资源洼地”,其中也包括人力资源。
    年轻的农民们为了获得更丰厚的收入,不得不离乡背井来到城市,而将孩子抛在了农村;而城市显然没有做好全盘接纳他们的准备,以户籍为壁垒,将城市公共产品圈起来,拒绝外来人员共享。从义务教育到异地高考的无法对接,这些壁垒都使得孩子无法与父母团聚。
    另一个原因,城市成活成本高,农民工即便可以随意在城市入户,而其较低微的收入也无力支撑城市成活的高成本,而且农民工的工作一般工作时间比较长或者不太规律,没有足够的时间照顾孩子,也就是说他们无法保障孩子在城市里能够得到良好的照顾,享受优质的教育。
    因此,亿万留守儿童问题是一道综合题,需要多种力量发力,多层次介入,多角度求解。
    第一,农村,政府要加大投入,搞好农村留守儿童集中地区的寄宿制学校的建设,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
    第二,镇村设立专门机构及人员,负责对留守儿童进行临时监护;
    第三,创设条件鼓励非政府组织参与进来,共同关心他们的生活与学习。
    第四,城市,要逐步放松户籍限制,放开廉租房申请,开放教育资源,为留守儿童跟随父母进城提供方便。
    第五,从更宏深奥远的角度把切,还是要加大对内开放的力度,加快城镇化进程,缩小城乡、中西差距,实现产业结构、就业方式、人居环境、社会保障等一系列由“乡”到“城”的重要转变,让广大农民不必将进城打工当作提高收入的唯一出路。
      三、对于地铁逃票行为屡禁不止你怎么看?
      【京佳思路】
    1.树立论点;2.结合消极影响提出建议,保障治理逃票的效果3.适当总结。
      【京佳解析】
    屡禁不止,至少说明两点,第一管理措施有漏洞,第二,管理措施执行不到位。
    地铁逃票现象在各国大城市管理中是一种顽症,如果任由其发展下去,就会有更多人从众模仿,败坏城市的形象事小,如果守信文化因此受损,则会破坏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因此,从严打击逃票措施必不可少,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
    第一,细化地铁票的种类,减轻市民乘车负担,设置学生卡、老年卡、月票、年票等。
    对于学生,普遍采用学生优惠年卡制度,不但大大节约普通家庭教育开支,也能从小培养孩子公交出行环保意识,有了年卡,孩子们自然也就无须逃票。对于每天依靠轨交通勤的上班族,发行优惠月卡、年卡来引导消费,避免其图一时小利,参与逃票。
    第二,加大执法力度,提高违规成本,加强法律建设,追究法律责任。
    这一点,我们可以向巴黎学习,巴黎的地铁全凭电子检票,从来不管乘客有没有凭票进站。但是,巴黎地铁的逃票现象却并不多见,原因有三:其一,巴黎地铁有专门的稽查队伍,神出鬼没,执法如山。如果没有票或拿了过期的票,即罚款票价的10倍。如果检查出来是拿着别人的月票,则罚一张月票的价钱。其二,逃票者会被记录在案,作为个人诚信档案记录的一个污点。其三,2001年底,法国的《日常安全法》设立一项新罪名,凡是一年之内逃票10次以上者,就犯下“惯常舞弊罪”,最高量刑为6个月实刑及7500欧元罚款。
    目前,我国正在加快征信系统建设,可以将逃票行为纳入征信体系。明确提出发生逃票行为,情节严重的,轨道交通企业应当将该信息纳入个人信用库。希望这样的处罚手段更具操作性,以免普通市民因侥幸心理、从众心理沦为逃票行为效仿者。
    希望随着法律和制度的不断完善与贯彻,能真正吹起诚信出行的文明之风。
      四、据媒体报道,著名的郎酒集团与200多名应届毕业生签订就业协议后单方面解约,并承诺给每位同意解约的毕业生3000元违约金赔偿。有人说这种背弃诚信的行为应受到法律制裁。就此谈谈你的看法。
      【京佳思路】
    1.树立论点;2.阐述消极影响;3.提出建议,保障治理违约的效果;4.适当总结。
      【京佳解析】
    我比较同意题目中的说法,因用人单位违约给劳动者造成经济损失的,应承担赔偿责任。应该让违法的企业付出代价,这不仅仅是企业道德的问题。
    如果大学生们不依法维权,可能今后还会有不法企业以同样的方法欺骗大学生。为了树立法律的权威,切实保护就业者的权益,被骗者应该拿起法律武器捍卫法律的权威与尊严,捍卫法律的权威与尊严,就是捍卫自己的尊严。作为大学生,他们心中有很多报效国家的愿望和梦想,我们不能让他们在走向社会的第一步中就得到一个失败,而且是不公正的失败。否则,就会挫伤他们创造梦想的积极性。就会让那些不法企业渔翁得利。那样,就会使社会失去公平原则。
    因此,我支持大学生们用法律维权。这也是大学生们走向社会,接受社会教育的第一课,而且自己应当认真对待这个第一课的内容。要让自己在失败的教训中的更好的成长,要是自己在众多的社会实践中增长才干、提高素则和竞争力。
    同时,我也认为,凡是这些学生的母校也应该积极帮助学生用法律维权。因为,这也应该是母校对学生进行最后的普法教育。只有这样,学生们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中始终坚持遵纪守法,始终懂得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母校帮助大学生维权绝不是多此一举,而且是意义非凡。
    另外,希望有关地方政府执法部门和法院依法办事,严格按照法律法规手里大学生的诉讼请求,依法维护大学生的合法利益不受侵犯。应届大学生即将走向社会,全社会都有责任和义务帮助他们走好踏向社会的第一步。我们是社会主义法治社会,我们的司法原则是“有法必依,违法必究,执法必严,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社会公平和正义,是我们执法部门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如果执法不力,就不能充分发挥法的作用,国家就会混乱、衰败。因此,我们希望大学生的维权行动取得成功,绝不希望有任何环节出现新的不公平和不公正。
    总之,我们要用法律制止某些不法企业制造大学生毕业即失业的恐慌,对于他们的言而无信一定要用法律来惩罚,要用法律来维护社会的公平和正义。要用法律武器让那些为所欲为的不法企业知道必须敬畏法律法规的权威和尊严,违法者必须付出违法成本。
      【相关阅读】
    名师预测:国家方针政策类面试题及解析一
    名师预测:国家方针政策类面试题及解析二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名师预测:消极社会现象题及解析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