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预测:农村问题面试题及解析二
一、据相关数据显示,全国高考报名人数已经连续五年下降,今年报名参加高考的人数为912万,其中约有100万高中毕业生放弃参加高考,农村考生占绝大多数。对此,谈谈你的看法。【京佳解析】
我觉得这个变化有喜有忧。
高考弃考多有其可喜之处,一方面其说明了,如今不少考生的观念已经发生了改变,不再迷信高考改变命运,不再挤过“独木桥”,主动选择了去寻找其他出路;另一方面,说明如今社会发展多元化的形势,已经不再唯学历、唯文凭,人们除了高考之外,还有其他的更多选择,比如出国留学,比如直接就业等。
但处在我国公民总体受教育程度并不高的现实中来看,高考弃考多现象同样是令人忧虑的。
一是参加高考,上大学深造本身是自我学习与完善的重要途径,但如今很多人将其当成了功利化的跳板,当成了谋得一份好工作、有一份高薪水的方法。在这个跳板的力度越来越不够,即便是上了大学,好工作也同样难找的情况下,一些人自然会选择放弃高考,放弃上大学,但这同时也意味着放弃自我学习与完善的一种机会。
二是一些地方的考生是“被放弃”的。比如有一些中西部、农村地区的学校,为“提高”学校的高考成绩、升学率,动员成绩差的学生放弃高考。很明显,这是在公然侵害学生权利,是应该坚决给予制止的。
三是从放弃高考的对象上看,“农村考生占了绝大多数”现象让人忧。按理说,无论是出国留学也好,直接就业也罢,城市等相对发达地区的孩子都比农村学生拥有更多的机会,那么城市孩子放弃高考者的比例,应该高于农村才是。然而,放弃高考者“农村考生占了绝大多数”。这一现实背后的原因,无疑是值得深思的。
高考弃考多的现象背后有喜有忧,喜的是放弃“独木桥”,不再挤高考,有观念与意识的进步。但忧的是,教育的功利化显然已经越来越严重了,而教育资源配置失衡、城乡差距拉大、贫富分化严重等问题,也日渐在教育中表现了出来,此后或将更进一步地造成教育失衡、城乡差距和贫富分化。
对此,我们显然不能再听之任之。比如我们有必要进一步给教育去功利化,让受教育者正确看待上大学的目的;让教育者多以社会需求、提高公民素质为教育依据和目标,不追求升学率;让高校、教育管理者等给农村地区、贫困家庭的学生更多深造与学习的机会等。
二、近日,有网友在微博上曝光安徽省涡阳县花沟镇晨曦小学为防止作弊,让学生趴在地上考试。该县教育局昨天表示,此情况确有存在。目前,已对校方和有关负责人进行通报批评、记过处分。谈谈你的看法。
【参考答案】
我觉得为“防止作弊”,出此下策,不仅对学生的视力、健康造成一定的不良影响,最危险的是对孩子的心灵造成伤害,影响其人格的健全和发展。
将学生分散到操场,趴在地上考试,等于告诉他们:你们是靠不住的,如果集中在教室考试,你们肯定要作弊。对于小学生来说,这种先将人性定性为恶、对学生充满不信任的教育思路是有问题的。社会需要信任,教育更是如此,如果师生之间没有基本的信任,教育便不可能成功。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认为,“在品格以及整个人的教育领域内,只有一条途径可以接近学生,这就是对他们的信任。”每一位教师都明白,不要说对普通的孩子,老师的信任是一种向上、向善的巨大力量,哪怕是一些犯错误或有过失的孩子,教师也应该予以充分的信任和尊重,以唤醒他们的自尊、自爱和自信,希望他们能“痛改前非”,成为好孩子。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有一个著名的口号:“让每一个学生抬起头来。”只有抬起头,才能站得直,日后才能成为一个有独立人格与思想的现代公民。而来自教师的信任,唤起学生心灵中最美好的东西,激发他们的上进心,是学生“抬起头来”不可或缺的动力。而趴地考试正好相反,从小受到质疑,接受挫折教育,是不可能成为人格完善、道德高尚的合格公民的。
当然,更深入的解读这种现象,我们又看到了教育严重不均衡的现状。一些农村小学违背教育规律、“土法上马”搞教学,昭示农村教育的师资问题。就目前的现状,农村义务教育仅达到有人教书的水平,距离教好书还有相当长的路。这些,显然不是对当事人进行批评、记过所能改变的,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基层教育的投入和人才的培养,同时完善管理、提高待遇,让基层教育能真正的成长起来。
三、某县提高了小学生的校车标准,但政府对民办学校却没有补贴,很多家长反映学校校车费要涨价。谈谈你的看法。
【参考答案】
校车提高安全标准,本是件大快人心的好事,但我们也应看到,政府只有对校车费定价的监督到位了,对使用校车的各类学校扶持力度到位了,这件好事才不会变成增加家长教育负担的“窝心事”。
我认为,对于义务教育阶段的校车费,必须坚持学生自愿和非营利原则。学校须事先征求学生家长委员会意见,报市区县教育、物价、财政部门备案,经公示后书面征求学生家长自愿选择意见,按规定收费和管理使用。
如今新校车安全标准提高了,确实难免要带来运营成本的上升,那么职能部门就应早一点介入,对那些需要提高收费标准的民办小学,一方面强化价格公示,让他们主动接受社会监督;另一方面则应早日评估新校车运营成本,确保校车成本公开透明,以此保障收费的非营利性,千万不能让校车费涨价成为一些学校变相敛财的新手段。
除此之外,政府更应早日承担起法律规定的“多渠道筹措校车经费”责任。
国务院《校车安全管理条例》明确要求,国家建立多渠道筹措校车经费的机制,并通过财政资助、税收优惠、鼓励社会捐赠等多种方式,按照规定支持使用校车接送学生的服务。该条例适用于所有用校车接送接受义务教育学生的学校,并不区分公办、民办。
因此,对于政府委托承担义务教育任务的民办学校,如果校车成本确实提高了,政府就应依法及时增加协议拨付的教育经费,早日明确财政资助、税收优惠办法,让这些学校心里有底,不用急着找家长埋单。
同时,政府也应及时向公益组织购买服务,及早推出校车捐赠类募捐项目,方便社会各界积极参与校车经费捐款行动,让一些确实需要的民办学校和学生家长得到及时帮助。
【相关阅读】
名师预测:国家方针政策类面试题及解析一
名师预测:国家方针政策类面试题及解析二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