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届三中全会解读:建立现代财政制度
【报告摘要】必须切实转变政府职能,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创新行政管理方式,增强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建设法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要健全宏观调控体系,全面正确履行政府职能,优化政府组织结构,提高科学管理水平。
必须完善立法、明确事权、改革税制、稳定税负、透明预算、提高效率,建立现代财政制度,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要改进预算管理制度,完善税收制度,建立事权和支出责任相适应的制度。
【报告解读】
[变化]
此次全会将财税问题单独放在一段,而不是像金融、企业改革等只是提了几句,摆在了非常重要的位置,超出了过去历届全会。科学的财税体制是优化资源配置、维护市场统一、促进社会公平、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制度保障。
[亮点]
其一,在财政的重要性上,摆在了很重要的位置,从治理国家的角度来考量,是一个新提法。
其二,公报提到了要建立科学的财税体制。这一方面要反映中国实际情况;一方面还要反映国际通行做法。
其三,提到了建立现代财政制度,权力和责任要进行明确,并要有法制保障。
其四,全会讲到要做到事权与支出责任相适应。当前不少事权集中在地方政府,民生改革、教育改革、城乡一体化改革等任务繁重。但同时却没有相匹配的财权,一些基层政府甚至绝大多数财力都是靠转移支付。为此,现在就是要厘清事权和财权,做到有事做就有钱来保障。
[改革税制与政府职能转变的关系]
[分析及意义]
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而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就是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也就是行政体制改革要解决的问题。
今年3月新一届政府履新以来,做的第一件大事就是通过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撬动行政体制改革,促进政府职能转变。截至目前,已分四批取消、下放了300多项行政审批事项。
在行政审批权下放的同时,政府监管、社会组织如何“配套”,才能规避“一收就死、一放就乱”困局,达到行政体制改革的理想状态—政府的归政府,市场的归市场?
三中全会公报对此做出了全面部署,要求在加快完善现代市场体系的同时,建设法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特别强调要加快转变政府职能,而且提出科学的宏观调控和有效的政府治理,而宏观调控和政府治理,都是市场体系的两个最重要的“支点”。
[综合分析]
财政问题,实质是公共资源配置体系与机制的问题。财税改革密切联系战略和全局。在我国经济仍具黄金发展期特征的同时,要看到伴随而来的矛盾所带来的挑战和压力。一方面,在财政方面,省以下体制一直未进入真正的分税制状态,基层财政困难、大量隐性负债和短期行为明显的“土地财政”偏颇,引起广泛诟病,为化解矛盾、真正转变和优化政府职能,服务又好又快发展,强调财政体制的扁平化、县级财力保障、地方税体系建设、转移支付改进、预算的透明、规范和民主化、法治化都势在必行。
另一方面,现实生活正在呼唤新的一轮价、税、财配套改革。在我国一般商品价格已由市场决定的情况下,当前,资源产品价格、不动产价格等方面仍存在着严重的比价关系不能理顺、价格形成机制扭曲问题,愈益形成对国民经济的负面影响,最突出的例子是社会再生产“命脉”层面“从煤到电”的配置机制扭曲,比价关系不能反映资源的稀缺性,不能有效形成产业上、中、下游全程各相关主体的节电、节能、降耗、低碳发展的内在激励。
除此之外,从资源开发到社会总产品分配中的重要制度——地方税体系和地方政府阳光融资制度建设严重滞后,省以下财政分税制迟迟不能落实,成为政府职能转换、行为优化方面的明显障碍,基层财政困难、地方大量隐性负债、过度依赖“土地财政”等为人们所诟病的问题,都与此有关。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