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论热点范文:落实监督问责制
【背景链接】日前,一则关于江苏省徐州市贾汪区干部公开财产的消息引起热议。在“徐州贾汪区勤廉评价系统”官网上,该区600名科级干部的家底悉数公开,群众上网即可查阅。相比此前一些地方的试水,贾汪区的做法在彻底程度上可谓创了全国之最。
但也有人发现,在随机查看的100名干部个人公开信息中,有96人的申报内容如出一辙——有住房1套;除工资外,无其他非正当收入。于是有人说这又是一场“反腐秀”。
【具体分析】
据了解,贾汪区600多名干部的公开信息内容,全系个人自主填写申报,组织未加核实。该区纪委书记张秋月也坦承,“尽管我们要求逐项如实申报,但隐瞒或偷工减料的申报确实存在。”他同时认为,“现在瞒报是诚信问题,万一哪天被举报,就是违纪问题,轻重自知。再说,天天面对自己的虚假承诺,也是一种无形压力,多少能起到一些警示作用。”
应该说,领导干部住房、收入,配偶及子女上学、从业等情况,历来是信息公开的难点。从已有的经验看,一些地方试行的官员财产公开,其重点对象多为新提拔干部,且多在内网或内部公示,公开对象和公开范围有限。像贾汪区这样成建制的官员进行申报,收入房产全公开,网上一“晒”到底,尽管还有些不尽人意的地方,但这种探索无疑值得提倡和鼓励。
【建议】
让官员网上“晒收入”,不能简单地一“晒”了之,还需要监督与问责的制度跟进。
一是要细化公开内容。官员财产公开,公开什么很重要。目前贾汪区的做法是把干部住房、收入、配偶及子女上学从业等情况公布于网上,比起过去简单公开个人的住房及收入有了很大进步。但考虑到我国公务员群体的收入结构状况,还应细化财产公开类别,防止出现申报盲区,只有把官员的所有收入涵盖其中,财产公开才真正具有实际意义。
二是要强化有效监督。相对于公开收入,更难的是如何监督。没有严密和可操作的监督机制,官员收入公开很难达到预期效果。因此要强化纪检监察等机关的监督职责,加强对公开材料的审核把关;要充分发挥网络等新媒体的作用,畅通监督渠道,鼓励群众参与监督;同时积极发挥媒体的舆论监督作用,加大对虚假申报的揭露力度,真正让官员财产置于阳光之下。
三是要落实官员问责。我们注意到,很多地方官员申报都是“自己填个表然后上交,没有审核没有公布”,一些地方官员财产公示试点后波澜不惊,大多是“零投诉”、“零举报”,这既反映出财产申报在许多官员心目中就是“走过场”、“摆样子”,也反映出一些群众对于公开制度的不信任、不关心。要打破这种局面,就需要有关部门加强问责,完善惩戒措施,切实提高官员申报的造假成本,让“隐瞒或偷工减料的申报”真正付出代价。
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配以有效的监督问责,真正把官员财产曝晒在阳光下。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