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国考行测常识判断专项训练卷
本文为2017年国考行测常识判断专项训练卷,考生在备考期间可多多的练习!1.中国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相同点是( )。
A. 革命对象和革命前途相同
B. 革命领导阶级和革命指导思想相同
C. 革命动力和革命前途相同
D. 革命对象和革命动力相同
2. 关于冲突规范和准据法,下列哪一判断是错误的?
A. 冲突规范与实体规范相似
B. 当事人的属人法包括当事人的本国法和住所地法
C. 当事人的本国法指的是当事人国籍所属国的法律
D. 准据法是经冲突规范指引、能够具体确定国际民事法律关系当事人权利义务的实体法
3. 假如重力突然消失,下列情况仍然存在的是( )。
A. 万马奔腾
B. 川流不息
C. 五光十色
D. 短斤少两
4. 我国财政收入中所占比重最大的是( )。
A. 税收收入
B. 国有企业的利润
C. 债务收入
D. 各种管理费收入
5. 侦查人员在杀人案件现场收集到一封信和一张字条,信的内容与案件无关,但根据通信对方的姓名和地址查出了犯罪分子。字条的内容也与案件无关,但根据笔迹鉴定找到了字条的书写人,从而发现了犯罪分子。对于本案中的信件和字条属于何种证据种类,下列表述中哪一项是正确的?
A. 信件是物证,字条是物证、
B. 信件是物证,字条是书证
C. 信件是书证,字条是物证
D. 信件是书证,字条是书证
6. 下列选项中,属于公务员应当具备的条件是( )。
A. 具有身份证、军民证或护照
B. 年满20周岁,且无犯罪记录
C. 男性身高170cm以上,女性身高165cm以上
D. 具有良好的品行
7. 古诗云:“眼处欣生句自神,暗中摸索总非真。画图临出秦川景,亲到长安有几人?”下列选项中与此诗所蕴含的哲理相同的是( )。
A.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B.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C. 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
D.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8. 《深圳经济特区文明行为促进条例》是国内首部文明行为促进条例,条例创新设置了社会服务制度,规定违法行为人因不文明行为受到处罚的,可以申请参加有关部门安排的社会服务抵扣罚款,但最高不得超过( )。
A. 50元
B. 100元
C. 所处罚款金额的三分之一
D. 所处罚款金额的一半
9. 规定和认识公共政策的特征,首先必须从公共政策的本质也就是其内在规定性出发来理解,其次还可以从功能的角度来做概括。为此,我们可以把公共政策的基本特征概括为理论性与实践性的统一,政治性与公共性统一,( )。
A. 行政性与公共性统一
B. 强制性与合法性统一
C. 阶级性与公共性的统一
D. 政治性与合法性统一
10.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行政处罚措施的是( )。
A. 罚款
B. 警告
C. 行政拘留
D. 拘役
答案及解析
1. 解析: 本题属于历史常识题。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和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相同点是革命对象和革命动力相同(或者说是任务相同),都是为了推翻三座大山。相同点:①社会性质:都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②革命性质:都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③社会主要矛盾:外国资本主义(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前者为主要矛盾;④革命任务:反帝反封建;⑤革命主力:人民群众。不同点:①领导阶级不同:旧民主主义革命主要是民族资产阶级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由无产阶级领导;②指导思想不同: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指导思想为三民主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指导思想为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③结果与前途不同:旧民主主义革命是为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走资本主义道路,新民主主义革命是为建立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走社会主义道路;④革命发展与群众发动的广度、深度不同:旧民主主义革命纲领不彻底,群众发动不充分,土地问题不能彻底解决。新民主主义革命提出了彻底的革命纲领,充分发动群众,解决了民主革命的核心问题,即土地问题。⑤所属的世界革命范畴不同:旧民主主义革命属于世界资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新民主主义革命属于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故答案为D。
2. 解析: 本题属于法律常识题。属人法以当事人的国籍、住所或惯常居所作为连结点的系属。当事人的本国法就是指当事人的国籍国法。准据法,是指经冲突规范指定援用来具体确定民商事法律关系当事人的权利与义务的特定的实体法律。冲突规范仅指明某种国际民商事法律关系应适用何种法律,并不直接规定当事人的实体权利和义务,因而它非实体规范,也非程序规范,而是法律适用规范,选项A说法错误。故答案为A。
3. 解析: 本题属于生活常识题。地球重力是万有引力的一种表现,任何两个原子相互之间都存在着吸引力。万马奔腾、川流不息、短斤少两都是和重力有关的现象。当所有物体都失去了重力时,马和水会飘起来,同样也就没有斤两可言了;而重力对光没有影响。故答案为C。
4. 解析: 本题属于经济常识题。税收是国家参与国民收入分配最主要、最规范的形式,具有强制性、无偿性、固定性的特点。 我国的税收收入已占到财政收入的95%左右,是财政收入最主要的来源。故答案为A。
5. 解析: 本题属于法律常识题。根据刑事证据理论,物证是指以其外部特征、存在场所和物质属性证明案件事实的实物和痕迹如作案工具、赃款赃物、脚印、指纹、实施犯罪的工具、犯罪行为侵犯的对象、犯罪行为产生的物品,以及其他可能揭露犯罪和查获犯罪嫌疑人的实物和痕迹。因此字条是物证;书证是指以文字、符号、图画等记载的内容和表达的思想来证明案件事实的书面文件和其他物品。因此信件是书证。故答案为C。
6. 解析: 本题考查法律常识。《公务员法》第11条规定:“公务员应当具备下列条件:(一)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二)年满十八周岁;(三)拥护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四)具有良好的品行;(五)具有正常履行职责的身体条件;(六)具有符合职位要求的文化程度和工作能力;(七)法律规定的其他条件。”故答案为D。
7. 解析: 本题考查政治常识。题干中的诗词是在说人们要通过亲身的实践才能有客观准确的认识,而选项之中只有A项是说我们通过间接经验得到的理论还不够直接准确,需要我们去亲身实践。故答案为A。
8. 解析: 本题考查法律常识。《深圳经济特区文明行为促进条例》第四十四条违法行为人因违法的不文明行为受到罚款处罚的,可以申请参加有关行政执法部门安排的社会服务。参加前款规定的社会服务时间可以折抵罚款,但最高不得超过所处罚款金额的一半。参加社会服务应当由违法行为人本人完成,他人代替或者有其他弄虚作假行为的,有关行政执法部门应当恢复执行原罚款决定,并将弄虚作假行为作为个人信用信息告知征信机构。故本题答案为D。
9. 解析: 本题属于管理学常识题。公共政策的特征是政治性和公共性的统一;理论性与实践性的统一;强制性与合法性的统一。故答案为B。
10. 解析: 本题属于法律常识题。拘役是我国刑法规定的一种量刑方式。拘役是短期剥夺犯罪人自由,就近实行劳动的刑罚方法。故答案为D。
1,D 2,A 3,C 4,A 5,C 6,D 7,A 8,D 9,B 10,D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