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湖北公务员考试常识判断专项训练卷
行测题库提供2016年湖北公务员考试常识判断专项训练卷,考生在复习备考期间可以多多的练习专项训练,突破考试难点。1. 甲喝醉酒后在道路上驾驶机动车辆,并将机动车辆驶入人行道,当场将行人乙、丙、丁撞死。关于本案,下列哪项说法是错误的? .
A. 甲构成危险驾驶罪
B. 甲构成交通肇事罪
C. 对甲应以危险驾驶罪与交通肇事罪数罪并罚
D. 甲构成危险驾驶罪与交通肇事罪的想象竞合犯
2. 甲和乙共同入户抢劫并致人死亡后分头逃跑,后甲因犯强奸罪被抓获归案。在羁押期间,甲向公安人员供述了自己的强奸罪行,并且供述了抢劫罪行,而且提供了乙因犯故意伤害罪被关押在另一城市的看守所的有关情况,使乙所犯的抢劫罪受到刑事追究。对于本案,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A. 甲的行为属于坦白,可以从轻处罚
B. 甲的行为属于坦白,可以减轻处罚
C. 甲的行为成立特别自首,但不成立重大立功
D. 甲的行为成立特别自首和重大立功,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3. 如何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与幸福满意度已经逐渐成为国家立法所关注的热点话题,以下行为不违反《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的是( )。
A. 子女与生活不能自理的老年人分开居住
B. 子女阻止老年人再婚
C. 子女长时间不回家探望老人
D. 子女干涉老年人处置个人财产
4. 甲因与乙发生互殴,受伤入院治疗。两周后,甲即将痊愈出院,但在最后一次换药时,因主治医生丙操作医疗器具失误,甲伤口被感染而需继续留院治疗。第二天,医院病房因电线老化短路而引发火灾,甲不幸在火灾中遇难。按照法律,( )应对甲的死亡承担法律责任。
A. 乙
B. 丙
C. 医院
D. 乙、丙和医院共同
5. 李军在某服装店挑选衣服,店主向其推荐了一款风衣。李军试穿后觉得不合适,脱下风衣后准备离开,店主却强追李军买下了这件风衣。店主的这一行为侵犯了李军的( )。
A. 财产安全权
B. 损害求偿权
C. 维护尊严权
D. 选择商品自主权
6. 行政行为是指( ) 。
A. 行政主体的行为
B. 行政机关的行为
C. 行政主体实施的产生行政法律效果的行为
D. 行政机关行使权力的行为
7. 女青年刘某因在一档电视节目中言词犀利而受到观众关注。有网民小王对其发动“人肉搜索”,在相关网站首次披露刘某的曾用名、儿时相片、家庭背景、恋爱史等信息,并在网站上捏造刘某曾与某明星有染的情节。关于小王的行为,下列说法是错误的是( )。
A. 侵害了刘某的姓名权
B. 侵害了刘某的肖像权
C. 侵害了刘某的隐私权
D. 侵害了刘某的名誉权
8. 下列关于民法的基本原则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民法的基本原则是贯穿于民事立法、司法、法律解释过程中,起着指导作用的准则
B. 民法基本原则绝对不能直接适用于民事活动中
C. 民法基本原则抽象了具体制度中的价值
D. 民法基本原则反映了民事活动应遵循的一般规则
9. 检察院在审查起诉时,下列哪一处理方式是正确的?
A. 审查公安机关移送起诉的投毒案,发现犯罪嫌疑人周某根本没有作案时间,遂书面说明理由将案卷退回公安机关并建议公安机关重新侦查
B. 审查吴某、郑某共同抢劫案的过程中,吴某在押但郑某潜逃,遂全案中止审查起诉
C. 甲县公安局将蔡某抢劫案移送甲县检察院审查起诉,甲县检察院审查认为蔡某可能会被判处死刑,遂将案件退回
D. 甲县检察院受理移送起诉的谭某诈骗案,认为应当由谭某居住地的乙县检察院起诉,遂将案卷材料移送乙县检察院审查起诉,但未通知甲县公安局
10. 在下列哪一种情形中,不会导致离婚时无过错方的损害赔偿请求?
A. 某甲的丈夫乙在出外经商定居时与某女青年以夫妻名义同居生活
B. 某甲的丈夫乙在家中时常打骂凌辱甲和她的孩子
C. 某甲的丈夫乙在外地用欺骗手段得以和某女青年登记结婚
D. 某甲的丈夫在婚前隐瞒自己的精神病史
答案及解析
1. 解析: 本题考查法律常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八)》第22条第1款的规定,在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后增加一条,作为第一百三十三条之一:“在道路上驾驶机动车追逐竞驶,情节恶劣的,或者在道路上醉酒驾驶机动车的,处拘役,并处罚金。甲在道路上醉酒驾驶机动车,构成危险驾驶罪,选项A正确。 根据刑法第133条的规定,交通肇事罪是指违反交通管理法规,发生重大交通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甲违反交通管理法规,发生重大交通事故,致使3人死亡,甲构成交通肇事罪。选项B正确。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八)》第22条第2款的规定,有前款行为,同时构成其他犯罪的,依照处罚较重的规定定罪处罚。甲的一个行为触犯数个罪名,构成想象竞合犯,选项C错误,选项D正确。故选C。
2. 解析: 本题考查法律常识。坦白是指犯罪分子被动归案后,如实供述被指控的犯罪事实,并接受国家审查和裁判的行为。甲向公安人员供述了自己的强奸罪行的行为构成坦白。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八)》第8条的规定,在刑法第六十七条中增加一款作为第三款:犯罪嫌疑人虽不具有前两款规定的自首情节,但是如实供述自己罪行的,可以从轻处罚;因其如实供述自己罪行,避免特别严重后果发生的,可以减轻处罚。在本案中,甲如实供述自己罪行,并未避免特别严重后果的发生,因此对甲可以从轻处罚,而非可以减轻处罚,选项A正确,选项B错误。 根据《刑法》第67条第2款的规定,被采取强制措施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和正在服刑的罪犯,如实供述司法机关还未掌握的本人其他罪行的,以自首论。本案中,甲因强奸罪被采取强制措施,在押期间,如实供述自己曾实施的入户抢劫并致人死亡罪行,属于刑法规定的特殊自首。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处理自首和立功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7条规定,根据刑法第68条第1款的规定,犯罪分子……协助司法机关抓捕其他重大犯罪嫌疑人(包括同案犯),应当认定为有重大立功表现。本案中甲检举、揭发了乙的犯罪行为,并向公安机关提供线索协助其对乙追究刑事责任。同时所揭发犯罪为“入户抢劫并致人死亡”,应属重大犯罪行为,所以认定为重大立功表现。选项C错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八)》第9条的规定,删去刑法第六十八条第二款。《刑法》第68条第2款的规定,犯罪后自首又有重大立功表现的,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即对于犯罪后自首又有重大立功表现的,不再是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选项D错误。故选A。
3. 解析: 本题考查法律常识。子女与生活不能自理的老年人分开居住并不犯法,法律强调“与老年人分开居住的赡养人,要经常看望或者问候老人”。BCD均违反《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特别是C“子女长时间不回家探望老人”属于最新法的内容。故答案为A。
4. 解析: 本题考查法律常识。构成民事责任的要件为:1.损害事实的客观存在。损害是指因一定的行为或事件使民事主体的权利遭受某种不利的影响。2.行为的违法性。指对法律禁止性或命令性规定的违反。3.违法行为与损害事实之间的因果关系。作为构成民事责任要件的因果关系指行为人的行为及其物件与损害事实之间所存在的前因后果的必然联系4.行为人的过错。行为人的过错是行为人在实施违法行为时所具备的心理状态,是构成民事责任的主观要件。本题中,造成甲死亡的主要因素为医院病房因电线老化短路而引发火灾,主治医生丙的失误对甲的死亡不构成直接因素。所以医院应对甲的死亡承担法律责任。C项正确。故答案为C。
5. 解析: 考察法律常识,《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明显违背消费者意愿强买强卖行为,属于侵犯选择商品自主权。消费者的选择商品自主权指的是消费者有权自主选择提供商品或者服务的经营者,自主选择商品品种或者服务方式,自主决定购买或者不购买任何一种商品、接受或者不接受任何一项服务。消费者在自主选择商品或者服务时,有权进行比较、鉴别和挑选。故答案为D。
6. 解析: 本题属于法律常识题。行政行为是指行政主体在实施行政管理活动、行使行政职权过程中所作出的具有法律意义的行为。行政行为具有服务性、从属法律性、单方性、强制性和无偿性的特征。故答案为C。
7. 解析: 本题属于法律常识题。构成侵犯公民肖像权必须是以营利为目的使用公民的肖像,本题中的王某并没有该目的。因此,不构成对刘某肖像权的侵害。故答案为B。
8. 解析: 本题属于法律常识题。一般情况下不会直接适用民法的基本原则作为判案依据,而在无其他具体法条可以适用的情况下,可以适用民法的基本原则作为判案依据。故答案为B。
9. 解析: 本题属于法律常识题。依据《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规则》262条规定,对于公安机关移送审查起诉的案件,发现犯罪嫌疑人没有违法犯罪行为的,应当书面说明理由将案卷退回公安机关处理;发现犯罪事实并非犯罪嫌疑人所为的,应当书面说明理由将案卷退回公安机关并建议公安机关重新侦查。如果犯罪嫌疑人已经被逮捕,应当撤销逮捕决定,通知公安机关立即释放。选项A中关于投毒案,周某没作案时间,说明犯罪事实并非犯罪嫌疑人所为,依据法律规定,人民检察院应当书面说明理由将案卷退回公安机关并建议公安机关重新侦查。故答案为A。
10. 解析: 本题考查法律常识。《婚姻法》第46条:“有下列情形之一,导致离婚的,无过错方有权请求损害赔偿:(一)重婚的;(二)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的;(三)实施家庭暴力的;(四)虐待、遗弃家庭成员的。”依此,A、B、C项情形属于有权请求损害赔偿的情形。故选D。
1,C 2,A 3,A 4,C 5,D 6,C 7,B 8,B 9,A 10,D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