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考试网 发表于 2017-4-6 11:03:30

2015年辽宁政法干警考试常识判断专项训练

行测常识判断是政法干警考试行测常见考试题型,考生在复习备考期间可以多多的练习常识判断专项训练,集中突破考试难点。
       
        常识判断
此试卷所有试题均为政治常识题,且有10分钟的时间限制。
1. 从资源结构变动的角度来看,产业结构的变化趋势是:
A. 劳动密集型产业――资本密集型产业――知识(技术)密集型产业
B. 资本密集型产业――劳动密集型产业――知识(技术)密集型产业
C. 知识(技术)密集型产业――劳动密集型产业――资本密集型产业
D. 资本密集型产业――知识(技术)密集型产业――劳动密集型产业
2.下列诗句描写菊花的是( )
A. 纵被东风吹作雪,绝胜南陌碾成尘
B.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C. 疑是广寒宫里种,一秋三度送天香
D. 寂寞东篱湿露华,依前金靥照泥沙
3. 隐形飞机出现在20世纪( )。
A. 60年代
B. 70年代
C. 80年代
D. 90年代
4. 冰是水在低温条件下的一种形态,然后生活中发现,在我国北方的冬季,河流往往是表面结冰而深层依然是流动的水。对于此种现象,原因是( )。
A. 水固化成冰时会释放出热量
B. 表面冰层具有隔热保温作用
C. 水在0℃左右具有热缩冷涨的性质
D. 气温尚未低到使河流整体冰冻的程度
5. 因为坚持哥白尼的日心学说被宗教裁判所活活烧死的科学家是( )。
A. 哥伦布
B. 布鲁诺
C. 伽利略
D. 达尔文
6.下列做法不符合法律规定的是( )。
A. 某区人大常委会接受区长辞职
B. 某县人民法院受理起诉县教育局的案件
C. 某省人民政府制定《行政程序暂行规定》
D. 某市人大常委会听取市长的述职报告并进行评议
7. 近年来,我国多座城市遇到罕见暴雨袭击,这些灾害性天气现象与“雨岛效应”有关。雨岛效应集中出现在汛期和暴雨之时,易形成大面积积水,甚至形成城市区域性内涝。下列关于雨岛效应的成因说法错误的是:
A. 城市热量的超常排放使市区内的上升气流加强,有利于云的形成
B. 城市空气中含有较多凝结核,吸湿性凝结核增多容易成云致雨
C. 城市高楼大厦林立摩擦阻碍作用使云层移速减慢,延长下雨时间
D. 城市绿地和水体增加了空气湿度,有利于低云层在市区上空增多
8.甲、乙、丙、丁按份共有一栋房屋,份额相同。为提高该房屋使用价值,甲向乙、丙、丁提议将房屋翻新。在共有人之间未就该事项作出明确约定的情况下,下列表述符合物权法规定的是( )。
A. 即使乙、丙、丁不同意,甲仍可以将房屋翻新
B. 只有乙、丙、丁均同意,甲才可以将房屋翻新
C. 只要乙、丙、丁中有一人同意,甲就可以将房屋翻新
D. 只有乙、丙、丁中二人以上同意,甲才可以将房屋翻新
9. 因紧急避险造成损失的,如果险情是由于人的原因引起的,则( )。
A. 由引起险情发生的人承担民事责任
B. 由紧急避险人承担民事责任
C. 由紧急避险人和引起险情发生的人共同承担民事责任
D. 由受损失的人自己承担民事责任
10. 下列做法符合《劳动合同法》相关规定的是( )。
A. 甲经过培训仍不能胜任现工作,单位决定和他解除劳动合同
B. 劳动合同期满,丁所在用人单位不愿意续订劳动合同,该用人单位不必支付经济补偿
C. 在试用期内,单位和劳动者都可以随时通知对方解除劳动合同,而不需要承担赔偿责任
D. 乙和某单位签订了劳动合同的补充协议,约定由于该单位给乙解决了本地户口,乙必须在该单位工作满三年,否则应向单位支付违约金
        答案及详细解析
1. 解析: 本题考查经济常识。劳动力、资本和技术三种生产要素在各产业中的相对密集度不同,按照各产业所投入的、占主要地位的资源的不同为标准来划分,可把产业划分为 劳动密集型、资本密集型和知识(技术)密集型产业。从资源结构变动的角度来看,产业结构的变化趋势是劳动密集型产业一资本密集型产业一知识(技术)密集型 产业。故选A。
2. 解析: 本题考查文学常识。寂寞东篱湿露华,依前金靥照泥沙。金靥:金黄色的面庞,代指菊花;泥沙:比喻卑微的地位。 意思是菊花在东边的篱笆下,带着清晨的露水在寂寞地开放,依然象往常一样在无人关注地自展芳华。世间的俗人是没有高雅的情趣,只是在重阳节那天跟风去看菊花。A项描写的是杏花,出自王安石诗句;B项描写的是梅花出自王冕的《墨梅》;C项描写是桂花,出自宋朝任希夷。故答案为D。
3. 解析: 本题考查科普常识。隐形飞机最早出现在美国,20世纪60年代美国发明了TR-1型隐身飞机。故答案为A。
4. 解析: 本题属于科普常识题。冰的密度小所以伏在水面上,由于冰是热的不良导体,对下层的水起到了隔热保温的作用。故答案为B。
5. 解析: 本题属于历史常识题。布鲁诺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伟大的思想家、自然科学家、哲学家和文学家。他勇敢地捍卫和发展了哥白尼的太阳中心说,并把它传遍欧洲,被世人誉为是反教会、反经院哲学的无畏战士,是捍卫真理的殉道者。布鲁诺因为坚持哥白尼的日心学说被宗教裁判所活活烧死。故答案为B。
6. 解析: 本题属于法律常识。《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第27条规定:“县级以上的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组成人员和人民政府领导人员,人民法院院长,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可以向本级人民代表大会提出辞职,由大会决定是否接受辞职;大会闭会期间,可以向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提出辞职,由常务委员会决定是否接受辞职。”由此可见,A项符合法律规定。根据《行政诉讼法》第14条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行政案件管辖若干问题的规定》第1条的规定,被告为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的第一审行政案件由中级人民法院管辖,但以县级人民政府名义办理不动产物权登记的案件可以除外。而B项中被告为县教育局,并非县人民政府,因此B项案件由县法院管辖符合法律规定。根据《立法法》第73条第1款的规定,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较大的市的人民政府,可以根据法律、行政法规和本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地方性法规,制定地方政府规章。因此,某省人民政府只能制定《某省行政程序暂行规定》,全国性的有关行政程序的行政法规只能由国务院制定,C项不符合法律规定。《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第27条规定:“……县级以上的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在本级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对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负责并报告工作。”另据《人民日报》2000年2月16日第12版报道,当年的元旦前夕,时任武汉市长的王守海向市人大常委会递交了述职报告,陈述自己一年来的任职情况,并接受人大常委会的评议。由此可见,D项符合法律规定。故答案为C。
7. 解析: 本题考查科普常识。雨岛效应,英文名称:Rain Island Effect,城市中林立的高楼大厦比喻为“钢筋水泥的森林”。而随着“森林”密度不断地增加,尤其一到盛夏,建筑物空调、汽车尾气更加重了热量的超常排放,使城市上空形成热气流,热气流越积越厚,最终导致降水形成。这种效应被称之为“雨岛效应”。“雨岛效应”是如何形成的呢?专家解释称,大城市高楼林立,空气循环不畅,加之盛夏时节,建筑物空调、汽车尾气更加重了热量的超常排放,使城市上空形成热气流,热气流越积越厚,最终导致降水形成。大城市大气环流较弱,由于城市热岛所产生的局地气流的上升有利于对流性降水的发生、发展,城区空气中凝结核多,大核(如硝酸盐)存在时有促进暖云降水作用,同时城市的下垫面粗糙度大使其降水雨系减慢,延长城区降水时间。以上因素共同作用,就会形成“雨岛效应”。“雨岛效应”集中出现在汛期和暴雨之时,这样易形成大面积积水,甚至形成城市区域性内涝。 导致市区云量特别是低云量比郊区农村多的原因主要有:① 城市的热岛效应产生的热岛环流使市区内的上升气流加强,有利于云的形成。② 城市空气中含有较多的凝结核,尽管绝对湿度小,但吸湿性凝结核的增多仍然有利于云的形成。③ 城市的摩擦阻碍作用使得锋面、切变线等天气系统在市区的移速减慢,云层在市区滞留时间加长;建筑物加大了空气的被迫抬升,有利于云,特别是低云的增加。故本题正确答案为D。
8. 解析: 本题考查法律常识。《物权法》第九十七条,处分共有的不动产或者动产以及对共有的不动产或者动产作重大修缮的,应当经占份额三分之二以上的按份共有人或者全体共同共有人同意。故答案为D。
9. 解析: 本题考查法律常识。《民法通则》第129条规定:“因紧急避险造成损害的,由引起险情发生的人承担民事责任。如果危险是由自然原因引起的,紧急避险人不承担民事责任或者承担适当的民事责任。因紧急避险采取措施不当或者超过必要的限度,造成不应有的损害的,紧急避险人应当承担适当的民事责任。”故答案为A。
10. 解析: 本题考查法律常识。根据《劳动法》第四十四条和第四十六条规定,用人单位不同意续订合同时,应该支付经济补偿,B项错误;根据《劳动法》第二十一条规定,在试用期中,除劳动者有本法第三十九条和第四十条第一项、第二项规定的情形外,用人单位不得解除劳动合同。用人单位在试用期解除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说明理由,C项错误;根据《劳动法》第二十五条规定,除本法第二十二条和第二十三条规定的情形外,用人单位不得与劳动者约定由劳动者承担违约金,D项错误。《劳动合同法》第40条第2项规定,劳动者不能胜任工作,经过培训或者调整工作岗位,仍不能胜任工作的,用人单位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劳动者本人或者额外支付劳动者一个月工资后,可以解除劳动合同。故答案为A。
1,A 2,D 3,A 4,B 5,B 6,C 7,D 8,D 9,A 10,A
          获取更多的公务员考试备考资料可前往步知网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2015年辽宁政法干警考试常识判断专项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