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考试网 发表于 2017-4-6 10:58:03

常识判断精选练习(4月28日)

1. 下列有关书画知识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书圣”指王羲之,其代表作《兰亭序》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
B. “颜筋柳骨”指的两位楷书家是颜真卿和柳公权;而“颠张醉素”指的两位草书家是张旭和怀素
C. 我国古代绘画常以朱红色和青色为主色调,故称绘画为“丹青”
D. 黄公望是明代著名画家,与沈周、仇英、文征明并称“明四家”,著名的《富春山居图》为其代表作
2. 下列关于喀斯特地貌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我国喀斯特地貌主要分布在广西、贵州和云南
B. 喀斯特地貌的形成与气候无关
C. 喀斯特地貌是以南斯拉夫喀斯特高原命名
D. 可溶性岩石是喀斯特地貌形成的根本条件
3. 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收入分配是按照( )来进行的。
A. 追求最大收入的动机
B. 各种生产要素在生产中的贡献大小
C. 价格规律
D. 按劳分配原则
4. 下列现象与地球自转密切相关的是(  )
A. 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
B. 雪暗雕旗画,风多杂鼓声
C.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D.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5. 人民检察院对行政案件的审理的主要监督方式是( )。
A. 提起诉讼
B. 抗诉
C. 参与诉讼
D. 上诉
       
        答案及详细解析
       
        1. 解析: 本题考查文化常识。黄公望是元代画家,不是明代。故答案为D。
       
        2. 解析: 本题属于地理常识题。中国喀斯特地貌分布广、面积大,主要分布在西部地区的碳酸盐岩出露地区,面积为91~130万平方千米。其中以广西、贵州和云南东部 所占的面积最大,是世界上最大的喀斯特区之一。A选项正确;喀斯特地貌是以南斯拉夫喀斯特高原命名,C选项正确;可溶性岩石是喀斯特地貌形成的根本条件, 我国西南地区之所以喀斯特地貌分布广泛,最主要的是这里有其发育的主体。D选项正确;我国西南地区气候湿润,降水量大,地表径流相对稳定,流水下渗作用连 续,并且降水使流水得以更新和有效补充。因此岩溶作用得以延续进行,B选项错误。故答案为B。
       
        3. 解析: 本题属于经济常识题。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收入分配是按照各种生产要素在生产中的贡献大小来进行的,追求最大收入的动机会刺激上层生产者不断改进技术,加强经营管理,提高各种生产要素的生产率,从而推动企业不断发展。故答案为B。
       
        4. 解析: 本题考查地理常识。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是昼夜交替,“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反映的是该地昼夜温差大.故选项A符合题意。故选A。
       
        5. 解析: 本题属于法律常识题。根据《行政诉讼法》第六十四条:人民检察院对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发现违反法律、法规规定的,有权按照审判监督程序提出抗诉。故答案为B。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常识判断精选练习(4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