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江西公务员考试行测模拟卷
本文为行测题库提供的2016年江西公务员考试行测模拟卷,考生在备考期间可以参考练习!常识判断
根据题目要求,在四个选项中选出一个最恰当的答案。请开始答题:
1. 明清两代每三年在京城举行一次考试,参加考试的是各省举人及国子监监生,这一考试是:
A. 会试
B. 乡试
C. 殿试
D. 院试
2. 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是()。
A. 加大投入,拉动内需
B. 保障和改善民生
C. 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
D. 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
3. 目前,我国采用三角形符号作为塑料回收标志,一般标在塑料瓶底。三角形标志里面的数字表示该塑料瓶是否可以循环使用。当数字大于等于( )时表示该塑料瓶可以循环使用。
A. 5
B. 4
C. 3
D. 2
4.对下列道路交通标志解释不正确的是( )。
A. 注意儿童
B. 注意行人
C. 前方有施工
D. “徒步”旅游区
5. 被称为经济发展先行官的产业是( )
A. 工业
B. 农业
C. 交通
D. 商业
选词填空
根据题目要求,在四个选项中选出一个最恰当的答案。请开始答题:
6.在行业的发展过程中,行业协会起着________的作用。它即可以跟消费者对话,也可以跟政府对话,制定行业规则,消除行业当中的________,还可以在行业出现危机的时候,求助行业
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举重若轻跳梁小丑
B. 举不胜举残渣余孽
C. 举足轻重害群之马
D. 不可或缺狐鼠之徒
7. 他在同伴的______下,终于改正了错误。
填入横线上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帮助
B. 支持
C. 关心
D. 劝说
8. 如今社会上“厌读”的情绪严重。由于不读书,导致一些人走上邪路。读者厌读固然有读者自身的问题。我们作者是不是也该_______:为什么读者不爱书?是读者不赞成作者的观点吗?未必!既然赞成作者的观点就该同声相应,可读者为什么不来“应”呢?这就告诉我们:作者有个文风问题。再想一想:为什么别人的文章读者__________。奔走相告。而我们的文章读者却___________呢?这只能说明我们的文风确有问题。 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____________。
A. 扪心自问,爱不释手,不足挂齿
B. 自我反省,奉为至宝,嗤之以鼻
C. 反躬自问,手不释卷,不屑一顾
D. 不耻下问,爱不释手,鄙夷不屑
9. 也许有一天,人类能到__________行星进行自由探险,使用大功率望远镜认识我们周围的星球;总有一天,我们也将切实探索地球上大洋深处的每一寸土地,以及______的原始森林,却很可能永远无法到地球中心去旅行。由于温度极高、压力极大,地球内部很可能永久性地成为人类无法到达的________。依次填入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 毗邻 人迹罕至 禁区
B. 近邻 郁郁葱葱 深渊
C. 相邻 一望无际 绝境
D. 紧邻 神秘莫测 彼岸
10. 可以毫不夸张的说,每一个老字号背后都是道不尽的____,数不清的传奇风流。但是有的地方的老字号或者消失或者____ ,唯独广州的中药老字号不仅数量多,而且各个越活越年轻。这其实与广州人对中医药文化的推崇和信任____ 。 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人生百态 朝不保夕 息息相通
B. 辛酸无奈 岌岌可危 休戚相关
C. 沧海桑田 危在旦夕 休戚与共
D. 苦心孤诣 奄奄一息 息息相关
11.理论与创作恰如一辆车的两个轮子,失去一个,另一个就难以______地前行了,理论是支点,失去支点,也就失去了______。填入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稳健 平衡
B. 正常 根基
C. 平衡 力量
D. 自如 重心
12. 我们宣传思想工作,必须以科学的理论_____人,以正确的舆论_____人,以高尚的精神______人,以优秀的作品 ______人,不断培养和造就一代又一代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
依次填入横线上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武装 开导 塑造 感染
B. 指导 武装 造就 鼓舞
C. 武装 引导 塑造 鼓舞
D. 引导 武装 造就 感染
13. 一个人坚强还是( ),诚实还是( ),文明还是() ,文雅还是(),温柔还是() ,猥琐还是(),严谨还是(),慷慨还是(),这一切是别的职能不大好管,不便多管的,是任何政策、法律难以规定的。
依次填入括号中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懦弱 虚伪 粗俗 粗野 粗鲁 坦率 粗犷 自私
B. 懦弱 虚伪 粗野 粗俗 粗暴 坦荡 粗率 自私
C. 软弱 虚伪 野蛮 粗犷 粗暴 坦率 粗心 吝啬
D. 软弱 虚伪 粗鲁 粗暴 粗犷 坦荡 粗心 吝啬
片段阅读
根据题目要求,在四个选项中选出一个最恰当的答案。请开始答题:
14. 门窗都为木质,有的粗糙一些,有的很精致,尤其是窗子,雕成各种图案,有菱形、圆形、方形,还有其它各种变形,各具特色。 从这段话中可以看出()。
A. 有的门粗糙一些,但窗子都很精致。
B. 门是粗糙的,窗子是精致的。
C. 门很粗糙,但有些窗子很精致。
D. 门和窗都有粗糙的。
15.哲学不是仅仅供人欣赏的精神财宝,也不是供人打发时间的思维游戏。哲学家的价值观,最终是被人类所面临的最根本的生存问题所左右的。哲学如果离开了与之相适应的时代,就会无家可归;而一个时代如果离开了与之相适应的哲学,就会没有灵魂,因此,哲学史的研究固然十分重要,但寻找时代的精神家园,即寻找时代的核心价值观,始终是哲学不可逃避的社会责任。哲学的研究落后于时代的发展,必将影响到整个社会科学和全部精神文化的发展,影响到人类实践行为的合理发展。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
A. 哲学离不开现实社会
B. 哲学研究需要走在时代的前沿
C. 哲学无法独立于相适应的时代而存在
D. 哲学以寻找时代的核心价值为主要目的
16. 聪明的投资者总是在保守的投资和高风险、高回报的投资之间平衡他们的资产。 根据这句话,下列哪种说明是正确的?
A. 聪明的投资者优先考虑保守的投资
B. 聪明的投资者追求高回报,但尽量避免高风险的投资
C. 聪明的投资者不一定能够获得高回报
D. 在保守的投资和高风险、高回报的投资间平衡资产的人不是聪明的投资者
17. 当前“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成为一种越来越被认可的说法。科学转化为技术,再通过人的运用对自然产生影响,如果运用不当或者超过适用条件,势必会出现负面影响。科学本身哪怕是纯洁的、无辜的,但是在它的基础上延伸出来的技术应用所带来的负面影响是很难避免的。所以,这种说法被着重强调的时候,人们关注的其实是科学的负面作用,它削弱了“科学是正确”的传统形象,从而也影响了科学在大众中的公信力,给科学发展带来了障碍。关于这段文字,以下理解准确的是:
A. 人们应该关注科学给人类社会带来的负面作用。
B. “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这种说法越来越被认可,这种趋势有碍科学发展。
C. 科学技术应用延伸出来的负面影响反应出科学并不是绝对正确的。
D. 人们总是将自己运用不当或者超过使用条件上的后果归结为科学的错。
18.眼睛是人和动物的重要感觉器官,人眼从外界获得的信息不但比其他感觉器官多得多,而且有些是其他感觉器官不能获得的。据研究从外界进入人脑的信息有百分之九十来自眼睛。 下列陈述不符合本段文意的是( )。
A. 在人和动物的各种感觉器官中,眼睛是最重要的感觉器官
B. 作为感觉器官,人眼的重要性并不仅在于获得信息最多
C. 从外界进入人脑的信息有一部分是只能通过眼睛获得的
D. 通过耳、鼻、舌、身获得的信息不足进入人脑的10%
19. 每一种行为都来自一定的思想,不一定都是行动的信号,人们越是充分运用语言工具自由地交流思想,越是能达于正确的认识以支配较为理智的行动。因此,镇压言论往往不是防止错误的行动,倒是防止了深思熟虑的行动,其结果必然是,假如压力有足够大,人们则消极被动,假如压力小了,人们就还任意乱动。作者通过以上文字想要表达的主要意思是( )。
A. 有思想就会产生行动
B. 限制言论会限制思想
C. 限制言论可以限制行动
D. 行动产生于思想
20. 城市好比一个巨大的海绵,劳动力就像城乡之间流动的水,当经济处于上行期,经济扩张会吸纳更多的劳动力;当经济处于下行期,经济衰退又将这些劳动力挤回了农村。正是中国城乡二元结构所引发的海绵效应,在此次金融危机中发挥着金融缓冲器的作用。但这种海绵效应是不可持续的,因为中国的一个基本国情就是农村剩余劳动力要向城市进行转移。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
A. 经济衰退影响了中国的城市化进程
B. 城乡二元结构减弱了经济衰退的影响
C. 不能过分依赖海绵效应的就业缓冲作用
D. 农村劳动力不应成为经济衰退中的牺牲品
数学运算
根据题目要求,在四个选项中选出一个最恰当的答案。请开始答题:
21. 一架天平,只有5克和30克的砝码各一个,要将300克的食盐平均分成三份,最少需要用天平称几次?
A. 6次
B. 5次
C. 4次
D. 3次
22.某环形公路长15千米,甲、乙两人同时同地沿公路骑自行车反向而行,0.5小时后相遇,若他们同时同地同向而行,经过3小时后,甲追上乙,问乙的速度是多少?()
A. 12.5千米/小时
B. 13.5千米/小时
C. 15.5千米/小时
D. 17.5千米/小时
23. 如图所示,矩形ABCD的面积为1,E、F、G、H分别为四条边的中点,FI的长度是IE的两倍,问阴影部分的面积为多少?
A. 1/3
B. 1/4
C. 5/16
D. 7/24
24. 31.719×1.2798的整数部分是()
A. 37
B. 38
C. 39
D. 40
25. 张明和李军分别从甲、乙两地同时相向而行。张明平均每小时行5千米;而李军第一小时行1千米,第二小时行3千米,第三小时行5千米……(连续奇数)。两人恰好在甲、乙两地的中点相遇。甲、乙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
A. 50
B. 40
C. 36
D. 25
类比推理
根据题目要求,在四个选项中选出一个最恰当的答案。请开始答题:
26. ()对 防御 相当于 烽火 对()
A. 盔甲 侵略
B. 士兵 点燃
C. 狼烟 迷惑
D. 城墙 警示
27. 木材:纸张:图书
A. 高粱:小麦:汽车
B. 钢铁:桥梁:铁路
C. 小麦:面粉:面包
D. 水稻:大米:温饱
28. 油画:松节油
A. 肖像:胶片
B. 书法:装裱
C. 毛笔:墨汁
D. 牙雕:象牙
29.( ) 对于 “铁观音” 相当于 ( ) 对于 “新闻联播”
A. 咖啡-报纸
B. 茶-电视
C. 茶-新闻
D. 寺庙-电视
30. 中国:上海 正确选项为()。
A. 美国:华盛顿
B. 俄罗斯:莫斯科
C. 法国:巴黎
D. 澳大利亚:悉尼
图形推理
根据题目要求,在四个选项中选出一个最恰当的答案。请开始答题:
31.请从所给的四个选项中,选择最适合的一个填入问号处,使之呈现一定的规律性。
A. (备选图片中的第一个)
B. (备选图片中的第二个)
C. (备选图片中的第三个)
D. (备选图片中的第四个)
32.以下是给定纸盒的外表面,下列哪一个纸盒能由以上外表面折叠而成( )。
A.
B.
C.
D.
33. 所给的四个选项中,选择最合适的填入问号处,使之符合已呈现的规律性。
A. 如上图所示
B. 如上图所示
C. 如上图所示
D. 如上图所示
34.请从所给的四个选项中,选择最适合的一个填入问号处,使之呈现一定的规律性。
A. (备选图片中的第一个)
B. (备选图片中的第二个)
C. (备选图片中的第三个)
D. (备选图片中的第四个)
35.请从所给的四个选项中,选择最适合的一个填入问号处,使之呈现一定的规律性。
A.
B.
C.
D.
定义判断
根据题目要求,在四个选项中选出一个最恰当的答案。请开始答题:
36.企业战略联盟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经济实体(一般指企业,如果企业间的某些部门达成联盟关系,也适用此定义)为了实现特定的战略目标而采取的共担风险、共享利益的长期联合与合作协议。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属于企业战略联盟的是( )。
A. 某人将自己的专利授权某工厂长期使用,所得利润按协议分配
B. 某汽车配件公司和某汽车制造厂签订合同,长期以优惠价格向该厂提供优质配件
C. 为储备人才,某公司与某名牌大学计算机系达成协议,该系每年的毕业生可参加该公司的招聘面试
D. 为应对国外手机生产商的挑战,国内3家手机生产商达成 10 年合作协议,共同研发高端手机
37. 犯罪预备,是指为了犯罪,准备工具创造条件的行为。 下列不属于犯罪预备的是()。
A. 某人为盗窃财物进行实地考察
B. 某人为杀害他人磨制匕首
C. 某人欲举枪射击仇人,被人发现便逃
D. 某人携刀出门欲杀害在另一地的仇人
38. 人事行政,是指政府为了行使职能、推行工作,通过一定的人事机关及相应的制度、法规、方法和手段等对其任用的国家工作人员所进行的选择、任用、培训、管理活动。
以下不属于人事行政的是()。
A. 政府实行公务员考试任用制度
B. 张县长任命某村的“大棚状元”为该村支书
C. 我国将国家公务员分为政务类公务员和业务类公务员,实行分别管理
D. 公务员根据工作需要接受单位提供的培训
39.代位继承是指被继承人的子女先于被继承人死亡时,由被继承人的死亡子女的晚辈直系血亲继承其应继承的遗产份额的制度。
根据定义,下列属于代位继承的是( )。
A. 继承人甲在继承其父的遗产时突遭车祸身亡,财产由甲的儿子乙继承
B. 甲先于其弟乙死亡,甲的儿子丙代父继承乙的财产
C. 甲、乙系夫妻,在一次意处事故中,甲、乙先后死亡,其子丙继承二人的财产
D. 甲、乙系父子,在一次意外事故中,乙被推定先于其父甲死亡,乙的儿子继承了甲的遗产
40. 公共意识是独立自由的个体所具有的一种整体意识或整体观念。公共意识一方面是个人主体自由的体现,另一方面是对于一个超越于个体自身以外的共同整体的体现。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属于公共意识的是( )。
A. 期望公民必须变得无私并在行为上完全利他
B. 公民顾及私利的同时,追求公共目标和利益
C. 现代社会所张扬的一种精神气质和公共精神
D. 把自己认定为一个与他人联系在一起的集合体
逻辑判断
根据题目要求,在四个选项中选出一个最恰当的答案。请开始答题:
41. 张三到某店买巧克力,店主领他看四个箱子,每个箱子上都写—句话。第一个箱子:“所有箱子中都有荔枝。”第二个箱子:“本箱中有苹果。”第三个箱子:“本箱中没有巧克力。”第四个箱子:“有些箱子中没有荔枝。”店主对张三说:“四句话中只有一句真话,您看巧克力在哪个箱子里?”请替张三选择一个正确答案。
A. 巧克力在第一个箱子里
B. 巧克力在第二个箱子里
C. 巧克力在第三个箱子里
D. 巧克力在第四个箱子里
42. 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而外因是事物发展的必要条件,只有内因和外因同时具备才能使事物发生质的飞跃。
因此下列不正确的是()。
A. 没有播种的土地是不能丰收的
B. 好人是不可能变坏的
C. 苍蝇不叮无缝的蛋
D. 由于资产阶级的不彻底性,早期资产阶级革命必定失败
43. 假如甲拥有一块世代相传的土地,市场价格10万元,但如果甲的主观评价高于市场价格,假定15万元,按财产规则,甲预期可得15万元;但若土地被征用,他便只能得到市场价格的补偿。若被征用的土地用于公共目的,则这一差额便转化为公共福利;如果被征用的土地用于商业开发,则这一差额便落入开发商私人的腰包。从这段文字可以推出( )。
A. 合理补偿能够阻止政府以另一种形式滥用职权
B. 合理补偿能够预防和约束政府过渡使用征用权
C. 政府将一个人的财产进行征用后再转让给其他人或单位,不属于“公权私用”
D. 按市场价格对失地农民进行补偿,开发商们也能谋取两种规则之间的价值差额
44. 今天的中国,改革依然是人心所向、大势所趋,在新的历史时期,在现有成就基础上,经济社会要持续保持又好又快发展,就需要以更大的勇气、魄力和力度来推进改革、深化改革,只有这样,才能在用好机遇、化解风险中奋力闯出“深水区”,开创中国现代化的新境界。 由此可推出:
A. 不深化改革,就无法闯出改革的“深水区”
B. 深化改革,可以闯出改革的“深水区”
C. 无法闯出改革的“深水区”,是因为没有深化改革
D. 闯出改革的“深水区”,就能深化改革
45. 我国国有企业改革取得重大进展,国有经济实力增强,经济效益明显提高,国有经济有步骤地向国民经济重点行业和企业转移。根据以上文字,我们可以知道()。
A. 这种转移动摇了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B. 这种转移有利于增强国有经济的控制力
C. 说明一切反映社会化生产规律的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都可以利用
D. 这种转移背离了价值规律的客观要求
资料分析
根据题目要求,在四个选项中选出一个最恰当的答案。请开始答题:
【资料题】
2005年全国专利审查与专利代理业务研讨会宣布,预计在“十一五”期间,我国专利申请总量将达346万件,其中发明专利申请总量将达到140万件,实用新型专利申请总量将达到89万件,外观设计专利申请总量将达到117万件。
据介绍,我国专利审批总体能力在“十五”期间大幅提高,审查周期大幅缩短。发明专利人均待审量由“十五”初期(2001年)的154件下降到“十五”末期(2005年)的85件,平均结案周期从“十五”初期的53个月缩短至“十五”末期的24个月。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专利申请量和授予量增长速度迅猛。1985年4月1日至2005年8月31日,我国受理的三类专利申请总量达到258.5万件,其中前100万件历时15年整,而第二个100万件历时仅4年零2个月;至2005年8月31日,三种专利的授予总量达到140.38万件。其中,2004年共受理专利申请35.38万件,同比增长14.7%;2004年共授予专利19.02万件,同比增长4.4%。我国的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和商标的年申请量已经跃居世界第一,其中90%以上为国内申请。
46. 与2003年相比,2004年我国专利的授予比例(授予比例;专利申请授予量/专利申请受理量)( )。
A. 提高了5.3个百分点
B. 降低了5.3个百分点
C. 提高了9.5个百分点
D. 降低了9.5个百分点
47. 1985年4月1日至2005年8月31日,我国受理的专利申请中,最后约58.5万件专利的受理历时( )。
A. 15个月
B. 14个月
C. 10个月
D. 8个月
48. 与1985年4月1日至2000年4月1日间专利申请平均受理时间相比,2000年4月1日至2004年6月1日间专利申请的平均受理时间下降了( )。
A. 64%
B. 68%
C. 72%
D. 82%
49. 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①预计“十一五”期间,外观设计专利申请总量将占到专利申请总量的1/3强
②“十五”末期平均结案周期不到“十五”初期的一半
③1985年4月1日至2005年8月31日间,我国专利的授予比例超过了50%
④1985年4月1日至2005年8月31日间,我国受理的专利申请中,第二个100万件所用时间不到总时间的20%
A. 1项
B. 2项
C. 3项
D. 4项
50.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我国的专利审批总体能力已居世界前列
B. 目前我国的各项专利年申请量均已跃居世界第一
C. “十五”末期,我国的专利在提交申请后两年内都可完成审查
D. 若同比增长不变,2005年全年我国的专利申请量将超过40万件
答案及详细解析
1. 解析: 本题考查文化常识。会试是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的中央考试。应考者为各省的举人及国子监监生,录取者称为“贡士”,第一名称为“会元”。乡试中国古代科举考试之一,明、清两代定为每三年一次,在各省省城(包括京城)举行,凡本省生员与监生、荫生、官生、贡生,经科考、岁科、录遗合格者,均可应试。中试称为“举人”,第一名称“解元”。殿试,为宋(金)、元、明、清时期科举考试之一。又称:“御试”、廷试”、“廷对”,即指皇帝亲自出题考试。会试中选者始得参与。目的是对会试合格区别等第。殿试为科举考试中的最高一段。由武则天创制,但尚未成定制,宋代始为常制。明清殿试后分为三甲: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通称状元、榜眼、探花;二甲赐进士出身,第一名通称传胪;三甲赐同进士出身。院试是为了取得参加正式科举考试的资格先要参加的一种考试,也叫章试。各地考生在县或府里参加考试,由省里的提督学政主持,考取者称生员,俗称秀才(茂才)或相公。故本题正确答案为A。
2. 解析: 考察时政常识。“十二五”规划建议时明确提出,要坚持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故答案为D。
3. 解析: 本题考查科普常识。目前,我国采用三角形符号作为塑料回收标志,一般标在瓶底,每个塑料瓶底部都有一个带箭头的三角形标志,里面的数字越大越安全,假如数字在5或以上,就表示该塑料瓶可以循环使用。故答案为A。
4. 解析: 本题考查科普常识。B选项的图标是禁止行人通行,而不是注意行人。故答案为B。(斜线表示禁止。很多公共场合都有“禁止吸烟”的标志,一根燃着的烟上面一条红斜线。)
5. 解析: 本题属于经济常识题。交通行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先行官,“发展经济,交通先行”。故答案为C。
6. 解析: 本题考查成语辨析。“举重若轻”比喻能力强,能够轻松地胜任繁重的工作或处理困难的问题,“举不胜举”,举也举不完,形容非常多,从文章不难看出,这里是说行业协会的作用、地位非常重要,故“举重若轻”、“举不胜举”用在这里不恰当,排除A、B,“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搭配不当,排除。故答案为C。
7. 解析: 本题属于实词辨析题。根据语境,与”终于改正了错误“对应,使用帮助最恰当,B、C、D都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
8. 解析: 第一空:“扪心自问”摸着胸口,自己问自己怎么样,指自己反省。同“自我反省”之意。“反躬自问”回过头来检查自己的言行得失。偏重于“不把责任推到别人身上反过来检查自己”。“不耻下问”乐于向学问或地位比自己低的人学习,而不觉得不好意思。第一空后边是作者对自己的提问,“不耻下问”明显不合文意,D排除。而通过前文“...固然有读者自身的问题”和“我们作者”,这里用不将责任推到别人身上的“反躬自问”与材料的紧密性会更强。第二空:“爱不释手”喜爱得舍不得放手。“奉为至宝”敬奉为最珍贵的宝物。“手不释卷”形容好学不倦。“爱不忍释”对所喜欢的物品,爱得拿在手里久久不肯放下。此空形容读者,强调的是读者对文章的喜爱而不是把文章当宝物来供奉,排除B项。同样文章一般是书本,爱不释手与手不释卷显然用手不释卷形容更为恰当。第三空:“不足挂齿”表示不值得一提。“嗤之以鼻”用鼻子吭声冷笑,表示轻蔑。“不屑一顾”形容极端轻视。“鄙夷不屑”指轻视;看不起。这四个成语是近义词都含有极端轻视的意思,根据此空无法确定选项。但根据第一空和第二空,可以确定最优选项是C。
9. 解析: 本题考查综合辨析。第一空,四个词从语境上说都可以。第二空,神秘莫测形容原始森林不合语境。排除D。第三空:禁区指禁止随意进入或触动的地区;比喻难于进入的地区或不准许触及的领域;因其中动植物或地面情况在科学或经济方面有特殊价值而受到特别保护的地区。深潭指很深的水,如“落入万丈深渊”,也比喻艰难的境地和险境:苦难的深渊、堕入罪恶深渊。绝境指没有出路的困境;进退维谷的境地。 “由于温度极高、压力极大...”可知属于因果关系,深渊和绝境从词义上就不是很合适,排除BC。故最优选项是A。
10. 解析: 本题属于成语辨析题。从第三空破题,广州的中药老字号越活越年轻与广州人对中医药文化的推崇和信任之间应当是紧密联系的,息息相通和息息相关均是联系紧密的意思,且“关”比“通”更恰当。休戚与共指利害相同,休戚相关指利害相关,均不符合语境,排除BC。第二空,根据“或者消失或者”,可知此处应填入虽没有消失但经营状况也不佳的成语,奄奄一息最恰当,朝不保夕、岌岌可危和危在旦夕语义过重。第一空,一般说看尽人生百态,填入第一空显然不合适。由”但是“可知,第一句说的是老字号曾经的辉煌,与”数不清的传奇风流”对应,第一空填含褒义的”苦心孤诣“最合适。故答案为D。
11. 解析: 本题属于实词辨析题。可根据第二空确定答案,由“失去支点”可知,下文应该是“也就失去了平衡”根基、力量、重心都符合,而且这一点结合物理常识可知。再看第一空,失去一个轮子,就难以稳健的前行搭配得当。故答案为A。
12. 解析: 本题属于实词辨析题。主要考查对政治理论的掌握,侧重常识范畴。“我们的宣传思想工作,必须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不断培养和造就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中发挥有力的思想保证和舆论支持作用。” 摘取自江泽民《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的讲话》(1994年1月24日)。从语境上分析,第二空,舆论的作用是引导,不能是开导或武装。故答案为C。
13. 解析: 本题属于实词辨析题。根据语境,空白处的词语均是其前面词语的反义词。第三空与第四空为突破点,形容一个人时,文明和文雅的反义词用粗鲁粗暴和粗犷均不对应,据此可以排除CD。第四空,文雅对应的是粗俗。故答案为B。
14. 解析: 本题考查细节理解。这个文段的主要内容是介绍了门窗的材质,形状等。从文中“门窗都为木质,有的粗糙一些”得出D选项。A项扩大范围,文段强调的是“有的很精致”,而非全部;B和C两项也是扩大范围,从“门窗都为木质,有的粗糙一些,有的很精致”可以看出。故本题选择D。
15. 解析: 本题属于意图推断题。整个文段在论述哲学与时代的关系,哲学要与时代相适应,不能落后于时代,要寻找时代的精神家园、核心价值观念,可见,哲学无法独立于相适应的时代而存在。故答案为C。
16. 解析: 本题属于细节判断题。本题可以采用排除法。选项D是与题干完全相反的表述,所以首先应当排除。题干说“聪明的投资者总是在保守的投资和高风险、高回报的投资之间平衡他们的资产”,并没有说优先考虑哪种投资或片面追求哪种投资,所以可以排除AB。故答案为C。
17. 解析: 本题考查细节理解。A选项,材料只是说会出现负面影响,对“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这种说法在被强调的时候人们关注的其实是科学的负面作用,而不是说人们就应该关注科学给人类社会带来的负面作用,排除。根据首句和尾句可以得出B项。C选项偷换概念。文段中讲:“它削弱了“科学是正确”的传统形象。”是科学给人的印象,并不涉及科学本身。D项是对“如果运用不当或者超过适用条件,势必会出现负面影响。”的曲解,错误。故正确答案为B。
18. 解析: 本题属于细节理解题。题干只是说“眼睛是人和动物的重要感觉器官”,由此并不能得出眼睛是“最”重要的器官。因此A项不符合文意。由“人眼从外界获得的信息不但比其他感觉器官多得多,而且有些是其他感觉器官不能获得的”,可以判断B、C项是正确的。由“从外界进入人眼的信息有百分之九十来自眼睛”可以判断D项是正确的。故答案为A。
19. 解析: 本题属于主旨概括题。文段的主旨是“因此”后面那句话,即由“镇压言论往往不是防止错误的行动,倒是防止了深思熟虑的行动”这句话可知,文段的主要意思是限制言论会限制思想的产生。故答案为B。A项理解错误,根据文中“每一种行为都来自一定的思想”可知,思想只是行动的必要条件,并不是充分条件,所以有思想也不一定会产生行动;CC选项表述有误,限制思想,会限制“深思熟虑的行动”,C选项扩大范围;D不是文段的重点,只是前面的背景铺垫。
20. 解析: 本题属于意图推断题。文段主要分析了中国城乡二元结构在金融危机中的就业缓冲器的作用是如何发挥的。最后一句中“但”字的转折继而指出“这种海绵效应的不可持续”,原因是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是中国的一个基本国情。由此可以推断,作者认为并不能过分依赖海绵效应的就业缓冲作用。A、D两项文段中并未提及,B项不是作者论述的意图所在。故答案为C。
21. 解析: 本题考查统筹问题。第一步称重:30克砝码放入天平一边托盘,将300克食盐倒入两边托盘,使天平平衡,此时两边托盘的食盐分别是165克和135克;第二步称重:5克和30 克砝码放入天平一边托盘,从135克食盐中称出35克,剩余100克;第三步称重:将35克与165克食盐混合,为200克,利用天平将其平分为两份100克食盐。故完成目标最少共需要称重3次。故答案为D。
22. 解析: 本题属于追及问题。设甲速度每小时X千米,乙每小时Y千米,则有0.5×(X+Y)=15;3X-3Y=15,解得Y=12.5。故答案为A。
23. 解析: 本题考查几何问题的割补平移思想,仔细观察图形后,发现不太好求面积,那么考虑作辅助线,连接FG、EH,那么平行四边形EFGH的面积为矩形ABCD的一半,三角形GIH的面积又是平行四边形EFGH面积的一半,所以阴影面积为1/4。故答案为B。
24. 解析: 算技巧之乘法分配率,解题思路:我们可以估算值求取范围。解题:31.719可以看作31.7,即原式=31.7×(1+0.2+0.07+……)=31.7+6.34+2左右。 整数部分已经是40了。故答案为D。
25. 解析: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求相遇时间。由于两人恰好在中点相遇,因此李军的平均速度也为每小时5千米。“5”就是几个连续奇数的中间数。因为5是1,3,5,7,9这五个连续奇数的中间数,所以,从出发到相遇经过了5小时。甲、乙两地距离为5×5×2=50(千米)。故答案为A。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