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 解析: 解答本题可采用造句法,领导发掘或赏识人才,伯乐发掘或赏识千里马。其余选项均不能组成上述类型的句子。故答案为C。
27. 解析: 本题考查事物与其核心要领的关系,演讲要激情,汇报要详尽。故答案为A。
28. 解析: 题干中的词项是事物与其作用的关系,扫描仪用来复制东西,MP3用来播放音频文件,且复制和播放均为动词,需要在后面加上名词才能完整表述前一词项的功能。BD项词性不对应。故答案为C。
29. 解析: 题干中后者为前者象征的含义,牡丹象征荣华富贵,莲花象征纯洁无暇。A项中的玫瑰代表爱情,B项兰花象征品德高尚,C项竹子象征气节高尚。故答案为D。
30. 解析: 虎将的意思就是勇将,并且用一种动物“虎”来形容“勇”。蛇行的意思是爬行,用“蛇”来形容“爬”。A项中的活动和运动是近义词关系,但是“活”不是一种动物,与题干逻辑关系不对应,排除。B项中的两个词汇不是近义关系,排除。C项两个词的关系是并列关系,排除。故答案为D。
31. 解析: 图一、图二、图四均为轴对称图形,有对称轴;图三、图五、图六均为非轴对称图形,不含对称轴。故选A。
32. 解析: 本题考察样式类,考察黑白盏加,由前一段上下结构得知,?圆盏加空白菱形得到黑菱形,白三角形与白圆叠加得到白三角形,下部分结构,白正方形叠加 白正方形得到白正方形,黑梯形?炯雍谔菪蔚玫桨滋菪危?诙?挝?笥医峁梗?蟊甙琢庑蔚?影琢庑蔚玫桨琢庑危?滋菪蔚?雍谔菪蔚玫胶谔菪危?野氩糠职自驳? 黑三角形得到黑三角形,白梯形叠加白圆得到白梯形,故答案为D。
33. 解析: 本题考查数量类中面的问题。1,4,6图形中面的数量均为5,2,3,5图形中面的数量均为6。所以答案为C。
34. 解析: 本题属于图形的组合叠加。根据前一组图形的变化规律,可见图中的两个图形重叠在一起,完整保留,形成第三个图。故答案为C。
35. 解析: 本题属于图形的移动旋转题。观察图形可以发现,题干图形是以第三幅图形为对称轴,左右图形对称。故答案为D。
36. 解析: 本题考查单定义判断。职务发明的定义要点是:工作人员执行本单位任务或利用本单位的物质条件所完成的发明创造。A项老年健身活动俱乐部、C项在家和D项读高中都不符合职务发明的定义要点;只有B项小李受公司委托符合定义要点。故答案选B。
37. 解析: 判断是指肯定或否定某种事物的存在,或指明某一对象是否具有某种属性,和事物情况之间的关系的思维过程。在形式逻辑上用一个命题表达出来。选项AB均是陈述式的语句,不属于判断,选项CD属于判断,故选CD。
38. 解析: 偶然防卫的要件包括:(1)被害人正在或即将对被告人或他人的人身进行不法侵害;(2)被告人主观上没有认识到;(3)出于非法侵害的目的而对被害人使用了武力。结合选项来看,A项中,“乙的右手已抓住口袋中的手枪正准备对其射击”符合(1),“不知”符合(2),“甲先开枪杀死了乙”符合(3),属于偶然防卫;B项中,“甲正准备枪杀乙”符合(1)中“即将对他人的人生进行不法侵害”,“并不知道”符合(2),“丙在后面对甲先开了一枪,将其打死”符合(3),属于偶然防卫;C项中,“甲受惊吓不慎跌落路边河沟溺水身亡”不符合(3),不属于偶然防卫;D项中,“冒充警察去‘抓赌’”符合(1),乙并不知道甲是冒充的警察,所以符合(2),“乙将甲打伤”符合(3),属于偶然防卫。故答案为C。
39. 解析: 本题考查其他学科单定义判断。但同时也考查了应试者的文学修养。前两项出自王维的《山居秋暝》,按现代文的正常语序分别是:”明月照松间,清泉流石上”和“竹喧浣女归,莲动渔舟下”。主语“浣女”及“渔舟”都分别放在动词”归”和“下”之后,这种倒装结构增加了句法的灵活性、多样性,读来清新自然,令人陶醉。第三句应是“鹦鹉啄余香稻粒,凤凰栖老碧梧枝”,原句“香稻啄余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是杜甫的《秋兴.之八》中的颔联,把“香稻”、“碧梧”放在前面,表示诗人所吟咏的对象是香稻和碧梧,如果把“鹦鹉”、“凤凰”都挪到前面去,吟咏对象就变为鹦鹉与凤凰,不符合秋兴的题目和意韵。故答案为D。
40. 解析: C项为法官的行为,不属于律师的法律责任范畴。故答案为C。
41. 解析: 前提假设型题目。D项是排除他因,故能够加强题干的假设,故答案为D。
42. 解析: 本题考查因果论证的削弱。题目的结论是“女性焦虑影响完成任务的质量”。A项属于另有他因,说明“焦虑程度高的女性完成任务时脑电活动更复杂,更容易出错”,不是焦虑的原因,而是由于“对任务不熟悉”。B项“女性焦虑使大脑受到干扰而无法专注”,举例子说明论点成立,加强作用,排除。C项“引发心理问题”与“影响完成任务的质量”,话题不一致,无关项。排除。D项“焦虑和大脑反应错误率是正相关”说明焦虑程度越高,错误率越高,加强论点,排除。故答案为A。
43. 解析: 加强支持型题目。题中反驳的理论是“目前发达国家的人均寿命高于70岁,而发展中国家则不到50岁”,选A项,则发展中国家的人均寿命不到50岁,就谈上计算发生冠心病的发病率,加强了反驳。B中只笼统地说患有某种疾病的概率随寿命增加而增加,没有说明冠心病与寿命的关系,加强论据的力度远不如A项;C项发达国家拥有更好的防治冠心病的常识和较好的医疗条件;D项中发展中国家三高食品的摄入量逐年增加,都跟寿命高导致冠心病发病率高无关,属于无关选项。故答案为A。
44. 解析: 那人把包给了小李,但是却继续往前走,没有去拿他的包。他的行为和他说拿错了包明显矛盾,所以他是小偷。故答案为C。
45. 解析: 题干中提到最终确定的推荐人选是小张和小李参加本年度单位“优秀员工”的评选,所以,最多人当选的情况就是2个人都当选,也就是最多只有二人。题干中提到最终确定的推荐人选是小张和小李参加本年度单位“优秀员工”的评选,2人只是参加不是当选,所以最坏的情况是2人都没当选,所以至少应该是0人当选,所以A.C都不真确,排除。而最多的情况就是2人都当选,所以至多为2人,不可能有4人,所以D不正确,排除。故答案为B。
46. 解析: 无所谓者所占比重为27.9%,是比重最大的一个。故答案为D。
47. 解析: 赞成使用月票者:362×25.2%≈91;赞成使用一卡通者:362×22.9%≈83。故答案为A。
48. 解析: 都赞成者的人数比都不赞成者人数多:(18.4%-5.5%)×362≈46.7。故答案为B。
49. 解析: 在整体调查中,赞成使用月票者占25.2%,赞成使用一卡通者占22.9%,无所谓者占27.9%,都赞成者占18.4%,则赞成使用月票者和赞成使用一卡通者占比相差25.2%-22.9%=2.3%,赞成使用月票者和无所谓者占比相差27.9%-25.2%=2.7%,无所谓者和赞成使用一卡通者占比相差27.9%-22.9%=5.0%,无所谓者和都赞成者占比相差27.9%-18.4%=9.5%。占比最接近的就是赞成使用月票者和赞成使用一卡通者。故答案为A。
50. 解析: 在整体调查中,赞成使用月票者占到25.2%,超过总数采访者人数的25%即四分之一,A错误;赞成使用月票者和赞成使用一卡通者之和占被采访者人数的25.2%+22.9%=48.1%,小于50%即一半,B错误;在整体调查中,占比最多的是无所谓者而不是赞成使用月票者,C错误;故只能选择D。故答案为D。
1,C 2,B 3,A 4,C 5,A 6,B 7,D 8,A 9,D 10,B 11,A 12,B 13,C 14,B 15,C 16,A 17,C 18,B 19,C 20,A 21,C 22,B 23,D 24,D 25,B 26,C 27,A 28,C 29,D 30,D 31,A 32,D 33,C 34,C 35,D 36,B 37,CD 38,C 39,D 40,C 41,D 42,A 43,A 44,C 45,B 46,D 47,A 48,B 49,A 50,D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