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 解析: 大脑是储存记忆的;硬盘是储存资料的。C项中细胞是大脑必须的组成部分,但资料不一定是图书馆必须的组成部分。故答案为B。
27. 解析: “受人滴水之恩”是“涌泉相报”的充分条件,即如果受人滴水之恩,那就一定要涌泉相报。符合题意的只有D选项,如果一个人没有远虑,那就一定会有“近忧”。A项“山无棱,天地合”是“才敢与君绝”的必要条件;B项“始于足下”是“千里之行”必要条件;C项到黄河是心死的必要条件。故答案为D。
28. 解析: 本题考查外延关系。山路和索道都是上下山的通道,山路需要步行,索道取代步行;楼梯和电梯都是上下楼的通道,楼梯需要步行,电梯取代步行。故答案为C。
29. 解析: 本题考查外延关系。“茶”和“铁观音”的关系是:“铁观音”是“茶”的一种,而“新闻联播”是“新闻”的一种。注意这里的新闻联播不是指中央台那个节目,而是联播的新闻,故答案为C。
30. 解析: 菜刀是厨师的职业用具,渔网是渔民的职业用具,其他项没有这种关系。故答案为A。
31. 解析: 此题为两个相交图形相交部位特点,即相交的涂黑图形与之其中一个相交图形完全相似。所以答案为D。
32. 解析: 第一个图形的阴影逆时针移动三格后,得到第二个图形;第二个图形逆时针移动一格,得到第三个图形;第三个图形逆时针移动三格,得到第四个图形。依此规律,第五个图形应该是第四个图形逆时针移动一格后形成的。故答案为D。
33. 解析: 考查对称性。第一列3个字母均为轴对称图形,中间一列3个字母均为中心对称图形,第三列所给的2个字母均为既是轴对称又是中心对称图形,选项中,只有D项既是轴对称又是中心对称,A项、B项、C项均只是轴对称图形。故答案为D。
34. 解析: 本题属于图形的重组。将题干拆分为小图形后,实现位置的互换,再进行重组,可得到答案,本题中,只有B可通过位置的互换,还原成原图中的形状。故答案为B。
35. 解析: 第一组图第3个图和前两个图中的图形组成元素相同;第二组图按照此规律。故答案为B。
36. 解析: 个性人的个性包括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情绪不是人对客观现实的态度,故不是个性倾向性;也不是经常表现出来的典型的、稳定的特点,故不是个性心理特征,因此不属于个性概念。故答案为D。
37. 解析: 本题的关键词是“与原诉有联系的行为”,只有B项符合,而其他选项中被告提起的独立诉讼请求与原诉都没有联系,所以不符合定义。故答案为B。
38. 解析: 该定义属于法学。根据题干中埋藏物的定义,A项中老李埋藏的包是所有人明确的物,不符合定义;B项中公交车上的皮包容易从外部发现,没有包藏在他物中;C项中的铁锨埋在地下,所有人不明,符合定义;D项中废弃的电脑属于无主物,也没有包藏在他物中,不符合定义。故答案为C。
39. 解析: 题干关键信息:不同接受者;同一时间的相同等级质量的商品或服务;不同的销售价格或收费标准。A项不符合“同一时间”提供的商品。B项不符合“相同等级、相同质量”的服务。D 项“香港的四星级酒店”和“内地四星级酒店”是不同提供者提供的服务,其时间、等级和质量有不同。故答案为C。
40. 解析: B中白蚁和其肠道中的多鞭毛虫相互依赖,共生共存。其他选项中的两种生物并非相互依赖的关系。故答案为B。
41. 解析: 本题属于隐性结论题。A选项,为游客创造便利无从得知;B项,“实现利益最大化”过于绝对,有利益的实现,但并非就是最大化;C项,从“这一措施合理有效地调控和平衡了游客流量”可以推出办法实施前游客量不均衡;本题易错选D项,“创造价值”的说法是不准确的。故答案为C。
42. 解析: 隐性结论型题目。“现在也只有他才知道”说明连作者自己也不知道了,只有怀素和尚知道了,故选C。
43. 解析: A项所说“茉莉花”在题干中没有涉及,可以直接排除。B项说“在掌握这项技术之前,人类无法改变植物的气味”。题干说“使用这种技术,人类就可以改变蔬菜和水果的气味”。如果不使用这种技术,人类是否可以改变蔬菜和水果的气味呢?显然是不确定的。由此可知B项是错误的,排除。D项说“决定蔬菜和水果气味的是二烯氧化物和过氧化氢酶”。根据题干的最后一句“拟南芥酶……它能产生茉莉味和绿叶挥发物GLV,后者决定了蔬菜和水果的芳香特点”可知,是“绿叶挥发物GLV”决定了蔬菜和水果的芳香特点,因此D项错误,排除。C项说“如果去掉了拟南芥酶,蔬菜和水果将改变气味”。根据题干,拟南芥酶产生的绿叶挥发物GLV决定了蔬菜和水果的芳香特点。如果去掉了拟南芥酶,就不会有绿叶挥发物GLV,蔬菜和水果就必然会失去芳香的味道。由此可知,C项可以从题干中推出。故答案为C。
44. 解析: 题干论点为“用方形主子而不是圆形柱子,是为了防止蛇攀爬进入竹楼”,补充一个前提假设是为了保障这个论点成立,即方形柱子确实能起到防止蛇攀爬的作用。D选项说明蛇不能攀爬方形的柱子,故D可以作为前提假设。A选项说明的是傣族人的生活习性,和论点没有关系。B说蛇喜欢攀爬圆形的柱子,并没有说明不攀爬方形柱子,所以B选项不能支持论点。C选项说热带雨林有很多蛇,属于无关选项。故答案为D。
45. 解析: 隐性结论型题目。B、C、D三项的观点无法从已知文字中推出,由“已经不再主要依靠密集劳动力”以及其后的具体论述可以得出:未来经济的发展过程是一个资本密集的过程;故答案为A。
46. 解析: 通过图形曲线对比,2005年1季度可知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同比增长最快。故答案为B。
47. 解析: 2003年1季度矩形最短。故答案为B。
48. 解析: 通过图形可以看出2003年2季度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同比增长最低,几乎没增长。故答案为A。
49. 解析: 通过图形可以直观的看出2005年第三季度,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约为4200元。故答案为A。
50. 解析: 通过图可粗略计算2004年四季度,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增长13%。故答案为D。
1,C 2,C 3,D 4,D 5,C 6,D 7,A 8,B 9,B 10,B
11,A 12,C 13,B 14,C 15,C 16,D 17,B 18,B 19,B 20,B
21,A 22,D 23,B 24,A 25,D 26,B 27,D 28,C 29,C 30,A
31,D 32,D 33,D 34,B 35,B 36,D 37,B 38,C 39,C 40,B
41,C 42,C 43,C 44,D 45,A 46,B 47,B 48,A 49,A 50,D
有些同学学了很多行测视频课程,也做了很多行测专项练习,但就是不喜欢做整套的行测模拟题,所以实战能力没有提升。考试中不能合理规划时间和做题顺序,做题速度较慢,导致发挥不理想。特别是考前,一定要多做整套的行测模拟题。
做更多的行测模拟题,请直接百度“步知公考”!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