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 解析: 题干中的规律是第一个图形和第三个图形相同,第二个图形和第四个图形相同,第五个图形和第七个图形相同,第六个图形和第八个图形相同,D项符合这一规律。A项中第五和第六个图不符合,所以排除,B项中第一和第三个图不相同,第五和第七步相同,第六和第八不相同,所以排除,C项中只有两个图形不能符合上面的规律,所以排除。故答案为D。
27. 解析: 字母全不同,数字中1、3相同,且数字、字母相间分布。故答案为D。
28. 解析: 网球运动中有男女教练员,交通标志中有红绿信号灯。故答案为A。
29. 解析: 雕塑和绘画属反对关系,都是艺术的一种,力学和光学是反对关系,都是科学的一种。民主和专政是政体的内容,是矛盾关系。政治和信仰无明显关系。样本和范例为同义词。故答案为C。
30. 解析: 世界环境日是6月5日,地球日是4月22日。中国植树节为3月12日,世界无烟日为5月31日,世界艾滋病日为12月1日。故答案为A。
31. 解析: 本题考查图形的位置关系。第一组第一个图形顺时针旋转90度得到第二个图形,第二个图形左右翻转得到第三个图形;第二组图形也具有相同的规律。故答案为D。
32. 解析: 本题考查图形的组合叠加。仔细观察可以发现规律是“去同存异”。故答案为B。
33. 解析: 本题考查静态位置,1、4、5这三个图型均为方格内部图形位于对角线上,2、3、6这三个图形均为方格内图形位于一列上。所以答案为C。
34. 解析: 本题属于图形数量关系题。解法1:第一行,三个图形中,图形外的线段数量分别是5,7,17,其中17=2*5+7;第二行,三个图形中,图形外的线段数量分别是3,9,15,其中15=2*3+9;第三行,三个图形中,图形外的线段数量分别是1,11,(),依照前两行图形的线段数量的规律可得:()=2*1+11=13。故答案为A。
解法2:图形外的线段数量是从九宫格是按照从第一列最下面开始往上,按蛇形排列的等差奇数数列,也就是1,3,5,7,9,11,(),15,17;最后得出的()是13。故答案为A。
35. 解析: 此题考查图形的数量关系。每幅图中点的个数依次是:1、2、3、4、?;故答案为C。
36. 解析: 循环经济的要件:生态学规律,低开采低排放高利用。增长型经济的中心是经济增长,对于增长方式并不关注,所以“变储备型经济为增长型经济”与循环经济的特征不符。故答案为C。
37. 解析: 在定义中明确提到了以外国货币表示的国外政府公债、银行存款凭证、外国货币等都属于外汇的范畴,而B项以人民币表示,因此不属于外汇,A、C、D三项都是以外国货币表示的,属于外汇。故答案为B。
38. 解析: 本题要求选出“错误”的一项。B项中3.75%是一个相对比值,而非定义中所述“某个点或一段区间”。故答案为B。
39. 解析: 该定义属于法学。埋藏物的定义要点为:包藏于他物之中;是有主物,只是所有人不明。A项中老李埋藏的包是所有人明确的物,不符合定义;B项中公交车上的皮包容易从外部发现,没有包藏在他物中;C项中的铁锨埋在地下,所有人不明,符合定义;D项中废弃的电脑属于无主物,也没有包藏在他物中,不符合定义。故答案为C。
40. 解析: 该定义属于经济学。定义要满足的要点是由政府进行的公共服务,A项完全符合定义中的信息,BD两项不符合“通过雇请公务员、教师和造公共设施或枪炮、潜艇”这一要求,C项是群众贷款修路,不是政府花钱,也不符合。故答案为A。
41. 解析: 选项C相当于说“存在所有时刻所有人都可能受骗”,与题干中“不可能在所有的时刻欺骗所有的人”相矛盾。最高明的骗子可能在某个时刻欺骗所有的人,包括林肯,因此A项是真的,故排除;林肯可能在任何时候都不受骗,题干中没有必然骗过所有人的表达,故B项可能推出,因此排除;D选项可以转化为“存在所有时刻有的人可能受骗”,因为题干中提到“可能所有的时刻欺骗某些人”,因此D项也是可能推出的,故排除。故答案为C。
42. 解析: 本题给出支持了这一结论的理由,即植物会吸收大气中多余的二氧化碳,从而保持二氧化碳的稳定。因此,想要削弱这一结论,只需证明二氧化碳会引起温室效应。B项中说植物腐烂时产生的甲烷同样会引起温室效应,这一说法最有力地削弱了结论,植物更繁茂之后,必然有一些植物会死去,会腐烂。腐烂的植物不仅不能吸收二氧化碳,反而会释放甲烷,加剧温室效应。A项中二氧化碳浓度上升时,海水就会吸收二氧化碳,这样就不会引起温室效应了,反而加强了论点,排除;C项中属于无关排除;D项属于对于论点的再说遍,加强了论点,排除。故答案为B。
43. 解析: 隐性结论型题目。既然良性经济“不过分依据政府投资,靠经济自身的力量来实现社会总供给和社会总需求的基本平衡”,那么依靠政府投资得到的经济发展态势并不意味着良性经济的实现。故答案为C。
44. 解析: 前提假设型题目。本题要求选出“除了”的一项,文段一开始就提到“要求教师教育学生不是灌输知识”,C项刚好相反。故答案为C。
45. 解析: “只有……,才……”是一个必要条件的假言命题,否定前件就要否定后件,肯定后件就要肯定前件。故答案为C。
46. 解析: 农村16岁及以上劳动年龄人口数为5.12亿,41-50岁占20.4%,50岁以上占34.7%,则41岁及以上年龄组的人口约为5.12×(20.4%+34.7%)=2.82亿,所以答案为D。
47. 解析: 农村16岁及以上劳动年龄人口数为5.12亿,农业劳动力数为2.94亿,则不属于农业劳动力的人口数位5.12-2.94=2.18亿,答案为B。
48. 解析: A选项,农村50岁以上非农业劳动力人数为:5.12×34.7%-2.94×34.4%=0.765亿;B选项,41-50岁非农业劳动力人数 为:5.12×20.4%-2.94×26.3%=0.271亿;C选项,31-40岁非农业劳动力人数 为:5.12×18.4%-2.94×19.2%=0.378;D选项,16-20岁非农业劳动力人数 为:5.12×9.1%-2.94×3.4%=0.366,所以答案为A.
49. 解析: 20~31岁农村农业劳动力为2.94亿×16.7%,然后再除以农村16岁及以上劳动年龄人口5.12,计算的9.6%。故答案为A
50. 解析: A选项,材料中没有给出老龄化的相关数据,无法判断;B选项,进城务工农民数据没有给出,无法判断;C选项,16-50岁人中,16-20岁所占比重 为3.4%,21-30岁所占比重为16.7%,31-40岁所占比重为19.2%,41-50岁所占比重为26.3%,50岁以上所占比重为 34.4%,比重越来越大,正确;D选项,农业劳动力与非农就业者及外出农民工的老龄化的数据没有给出,无法判断。
1,A 2,A 3,D 4,A 5,B 6,D 7,A 8,C 9,C 10,A
11,B 12,A 13,B 14,B 15,A 16,A 17,C 18,C 19,A 20,A
21,C 22,C 23,C 24,D 25,C 26,D 27,D 28,A 29,C 30,A
31,D 32,B 33,C 34,A 35,C 36,C 37,B 38,B 39,C 40,A
41,C 42,B 43,C 44,C 45,C 46,D 47,B 48,A 49,A 50,C
有些同学学了很多行测视频课程,也做了很多行测专项练习,但就是不喜欢做整套的行测模拟题,所以实战能力没有提升。考试中不能合理规划时间和做题顺序,做题速度较慢,导致发挥不理想。特别是考前,一定要多做整套的行测模拟题。
做更多的行测模拟题,请直接百度“步知公考”!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