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考试网 发表于 2017-4-6 09:52:10

提出对策题常见问题分析

公务员申论考试不但考查考生阅读理解、综合分析、提出问题、文字表达、问题运用的能力,更重视考查考生运用多种理论知识和自身经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主要体现在提出对策的环节中。如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可以说增强是能力中的能力。而对策措施题是最贴近生活、贴近实际工作的题目。考生在学习、驾驭对策措施题目中,不免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只有克服这些问题,才能攻克此类题型。
一、脱离材料,主观臆想。
有些题目中要求考生“结合实际情况,不拘泥于给定资料”作答,因此部分考生在作答中所阐述的对策和材料主题所涉及的内容风马牛不相及,这是一种错误的答题和思维方式,违背了对策必须有针对性的原则。
申论考试中任何一类题型首先都要遵循“材料为王”的原则,不能本末倒置。题目要求中,所谓要求考生结合实际,实际上是对给定材料反映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问题之后,以实际中的对策作适当补充,使整个的作答更“接地气”。
二、所提对策不够合情合理。
一般来说,给定材料反映的问题是明确的,其是非标准是清楚的,或者经过分析是可以得出正确结论的。这就要求提出的解决方案要符合一定之规,这一定之规既包括社会伦理道德规范,也包括国家的法律法规及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考生要根据遇到的具体问题确定自己提出的解决方案的基本准则。如果给定材料提出的问题和观点存在争议、没有定论,在答题中则需要进行取舍,对于材料中那些不合时宜的对策,也应剔除。如用电问题中,国际上采用夏令时的方式解决用电荒的问题,而我国则不适用这种方法。
三、所提对策操作性不强。
针对提出的问题拟定解决方案,既要具有合理性,还要具有可操作性。因为从根本上说,制定解决问题的方案是为了真正解决问题。如果提出的方案不具有可行性,无法操作,就失去了方案存在的基本意义。可以说,一个方案的可操作性是其生命力所在。
在实际工作中,解决同一个问题往往可以有多种方案,但各种方案达到的效果可能有所不同,因此要选择效果较好的方案。另外,许多对策在理论层面是可行的,然而放在实际中会因为各种不可抗拒的因素无法操作,因此,这类措施也应在答题中剔除。
        更多申论资料,请点击步知公考平台
        登录步知公考社区,和同伴一起学习申论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提出对策题常见问题分析